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医药
江苏医药

黄峻

半月刊

0253-3685

yiya@chinajournal.net.cn

025-57711507,83216587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江苏医药/Journal Jiangsu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5年,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以广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办刊宗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报道以临床为主的医药卫生学术成果,为专业人员提供学术信息,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起江苏省文献库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嵌体龈壁设计及修复材料对龈壁提升后嵌体修复生物应力的影响

    曹谅赵阿莉王利民王广慈...
    865-869,封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嵌体龈壁设计及修复材料对龈壁提升(DME)后嵌体修复的实体模型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DME后嵌体修复的实体模型,分别模拟不同嵌体龈壁设计和嵌体修复材料在咬合力作用下的生物力学特性.通过分析模型各部分及界面的应力分布,比较不同设计参数对模型和界面应力的影响.结果 牙本质肩台设计可降低牙釉质、牙本质、嵌体及DME层的最大主应力(MPS)峰值,同时降低嵌体-牙齿、嵌体-DME层、DME层-牙齿界面的界面拉应力(ITS)峰值,从而降低模型各部分的碎裂和脱落风险.嵌体材料变化对MPS峰值影响不大;但随着嵌体弹性模量的增加,嵌体-牙齿、嵌体-DME层、DME层-牙齿界面的ITS峰值呈上升趋势.结论 合理设计牙本质肩台及选择低弹性模量的树脂嵌体可降低修复材料的脱落风险.

    龈壁提升嵌体龈下缺损有限元分析应力分布

    扶解化瘀颗粒调控线粒体自噬途径对脓毒症小鼠心功能的影响

    李琛戴晨希阚建英
    870-873,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扶解化瘀颗粒调控线粒体自噬途径对脓毒症小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9只.A、B、M、C组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模型,S组为假手术组.A组和B组分别于6和12 h后灌胃扶解化瘀颗粒2 mL·mg-1·kg-1,C组6 h后尾静脉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2 mg/kg,M组和S组6 h后尾静脉均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 h后,检测五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心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五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A、B、C、M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差,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与M组比较,A、B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但C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差,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A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 扶解化瘀颗粒调控线粒体自噬途径改善脓毒症小鼠心功能障碍,减轻心肌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脓毒症扶解化瘀颗粒线粒体自噬心功能

    指套内挂线术联合经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

    张晓飞卢彦黄六胜刘歆...
    874-876,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指套内挂线术联合经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的疗效.方法 60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指套内挂线术联合经括约肌间切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手套破损率、术后VAS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肛门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中手套破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7、14天,两组VAS疼痛评分低于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及耻骨直肠肌、肛门内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的动作电位平均时限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套内挂线术联合经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经括约肌型肛瘘,能够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肛门功能.

    指套内挂线术经括约肌间切开术肛瘘肛门功能

    两种手术方式用于Ⅰ、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

    蒋伟菊陈丹丹王文婷余韦...
    87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用于Ⅰ、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80例Ⅰ、Ⅱ型CSP患者分为两组,A组(83例)采取宫腔镜检查联合清宫术治疗,B组(97例)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联合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和术后转归.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长,总住院天数短,住院费用少,术后3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低,β-HCG变化量升高,术后发热、栓塞后综合征、穿刺部位皮肤淤青、宫腔粘连和月经量减少发生率降低,β-HCG恢复正常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短(P<0.05或P<0.01).结论 与UAE联合清宫术比较,采用宫腔镜检查联合清宫术治疗Ⅰ、Ⅱ型CSP患者能明显降低β-HCG,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剖宫产瘢痕妊娠宫腔镜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

    不同BMI的瘢痕包茎患儿年龄、病理类型及地域差异性

    刘晓博孟庆娅许海华陈子英...
    882-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BMI的瘢痕包茎患儿年龄、病理类型及地域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瘢痕包茎并行手术治疗的263例患儿临床资料.依据BMI将患儿分为正常组(112例)、超重组(53例)及肥胖组(98例).分析三组患儿年龄、病理类型及地域差异性.结果 263例患儿年龄呈正态分布,集中在5~12岁.正常组患儿年龄低于超重组和肥胖组[(8.5±2.3)岁vs.(9.7±2.2)岁和(10.0±2.2)岁](P<0.05),而超重组与肥胖组患儿年龄相仿(P>0.05).不同BMI分组患儿病理类型和地域分布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肥胖及超重男童瘢痕包茎发病年龄后延,预防及控制男童超重及肥胖可减少瘢痕包茎的发生.

    瘢痕包茎体重指数儿童

    关于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江苏医药》编辑部
    885页

    儿童吸入麻醉专用面罩的临床应用

    黄月伟王海燕高特生
    886-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儿童吸入麻醉专用面罩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6岁单侧斜视患儿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A组麻醉诱导采用儿童吸入麻醉专用面罩;C组麻醉诱导采用普通面罩.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开始(T1)、麻醉5 min(T2)和10min(T3)时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T1~T3时两组患儿口鼻旁和工作平台的空气样本中七氟烷体积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A组麻醉诱导时间缩短(P<0.05).两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相仿(P>0.05).两组T0~T3时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相仿(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A组T1时口鼻旁和工作平台七氟烷体积浓度低于C组(P<0.01).结论 与普通面罩比较,儿童吸入麻醉专用面罩能有效避免儿童吸入麻醉诱导过程中麻醉气体泄漏,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安全性好.

    专用面罩吸入麻醉儿童

    APACHE Ⅱ评分联合CV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潘克跃张程浩张彪陈玲珑...
    891-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联合CVP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28-d院内死亡,将307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死亡组(106例)和非死亡组(20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APACHE Ⅱ评分和CV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非死亡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大,需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和机械通气的比例高,机械通气时间长,肺部疾病比例高,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高(P<0.05或P<0.01).与非死亡组比较,死亡组CVP、pH、乳酸、国际标准化比值、ALT和AST高,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而白蛋白低(P<0.05或P<0.01).需要机械通气和高CVP、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APACHE Ⅱ评分和CVP联合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AUC为0.83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4%和75.1%.结论 高APACHE Ⅱ评分和高CVP是脓毒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较高.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评分中心静脉压脓毒性休克

    关于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江苏医药》编辑部
    895页

    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患者的麻醉效果

    熊运徐海周红梅
    896-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95例行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L组(49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随后以1.0 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C组(46例)静脉注射及泵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其后,两组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和环泊酚0.3~0.4 mg/kg.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以及胃镜过咽喉部(T1)、胃镜检查15min(T2)、胃镜检查结束(T3)和患者苏醒时(T4)时的HR、MAP和SpO2.记录环泊酚用量、患者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L组术中环泊酚用量及苏醒时间均少于C组(P<0.05).与C组比较,L组T1时MAP以及T1、T2时SpO2增加(P<0.05);两组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低血压、低氧血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减少无痛超声胃镜中环泊酚的用量,增加围手术期循环及呼吸稳定性,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利多卡因环泊酚镇静超声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