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世界
交通世界

月刊

1006-8872

transpoworld@moccats.com.cn

010-58278975/2/3

100013

北京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0号院办公楼11层

交通世界/Journal Transpo Worl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固含量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蔚渊鹏
    32-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固含量冷拌冷铺乳化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通过室内试验进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混合料矿料级配、最佳拌和水用量及最佳沥青用量,利用力学性能试验、车辙动稳定度试验、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对混合料路用性能实施检测.结果显示:经SBS、SBR复合改性后,冷拌乳化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抗水损性能均得到大幅度提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复合型乳化沥青高固含量冷拌冷铺乳化沥青路用性能

    平面交叉口慢行一体化改造研究

    郑晨李贤达黄一哲张水潮...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交叉口普遍存在机动车右转半径大、交通组织不合理、非机动车不实行二次左转过街等问题,提出一种慢行一体化交叉口设计方案.慢行一体化改造在过街距离、右转半径、路口面积、适用范围方面存在优势,能提高交叉口的畅通与安全性,解决当前交叉口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对工程一体化改造、简易一体化改造、右转保护简易改造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分析,为实际交叉口设计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慢行一体化渠化设计二次过街平面交叉口

    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的应用

    李少朋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速公路隧道在运营后期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抗滑不足、平整度差等问题,以河北省某高速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为例,充分利用SAC-13沥青混凝土作为良好的抗滑表面层,全面改善隧道路面行驶质量,保证行车安全.对现有隧道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供同类工程参考.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技术要点

    不同填筑高度下公路路堤位移及应力分析

    徐茜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公路施工项目为例,通过数值建模的方法进行分析,基于路堤仿真建模,分析填筑高度对该结构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探析在路堤高度变化下,公路的位移和应力表现,总结出二者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水平位移、应力都是以轴向中线为基准,两侧对称分布,而竖向沉降、应力均是由上至下逐渐加大,可为同类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填筑高度位移规模应力变化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高速公路路基拓宽改造方案研究

    雷梦雨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质量,保障行车安全,结合某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实例,分别使用软件模拟并对比两种不同拓宽路基改造方案下路基受力情况及变形规律.结果显示,两种方案均不会直接影响拓宽路基的竖向应力,但其中双侧拓宽方案相较单侧拓宽而言,能够降低约21.2%的水平变形、17.9%的剪应力和13.8%的工后沉降,表面采用双侧拓宽方案施工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适合作为该工程路基拓宽的最终方案.

    路基拓宽高速公路路基变形受力分析

    降雨条件下公路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

    牛捷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降雨条件下公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以山西省某高速公路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采取预应力锚杆进行边坡支护,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工况下边坡的破坏形式和稳定性系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时边坡的滑裂面主要集中在坡体表面,停雨后坡体的危险破裂面也从表层逐步向深部发展;日降雨越大的工况,高陡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越小;边坡不同工况的稳定性系数随时间的增加均呈非线性降低,预应力锚杆支护边坡比天然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大;不同工况下高陡边坡预应力锚杆轴力均在降雨时间段内呈线性增加,而在停雨时间段内,轴力呈现稳定状态;随着日降雨量的增加,锚杆的轴力也不断增加.

    降雨入渗公路工程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

    高速公路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监测分析

    陶涛
    52-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北省某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运用现场实测的手段研究路基填筑过程中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随时间和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在不同深度的沉降值表现出非线性单调降低趋势,最大的沉降值在地表;地基的总沉降主要由水泥搅拌桩加固区部分的压缩量和加固区下卧层的压缩量组成;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二次多项式的拟合关系均可以较好地描述地基沉降随深度的变化;不同深度监测点的沉降值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均呈非线性单调增加,并在施工静置期趋于收敛;路基沉降、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路堤的填筑进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沉降速率在填筑期波动最大,在早期沉降速率增长较快,随后沉降速率降低并呈现小幅度的波动.

    路堤型道路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路基沉降分析沉降速率沉降监测

    抗滑桩在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杨国华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抗滑桩在边坡加固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结合某地公路工程试验段施工实例,阐述抗滑桩加固边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抗滑桩作用原理及加固特点,研究抗滑桩加固边坡效果和其截面尺寸、布设位置、间距、长度等因素之间的联系,并提出科学的抗滑桩优化设计方案,供同类工程参考.

    边坡加固抗滑桩边坡稳定性公路工程

    基于超声技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缺陷无损检测研究

    周阳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安全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在无需对路面进行破坏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对路面内部缺陷的精确检测,引入超声技术,开展路面缺陷的无损检测研究.选取高性能的超声波检测仪,并设计超声波探头传感器的布局形式,保证超声波发射探头与接收探头之间的最强信息传输;通过探头传感器,实时采集沥青混凝土路面超声波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超声技术计算路面超声声速与超声振幅,根据声学特性,检测判定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否存在缺陷.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本检测方法后,试验路段路面裂缝深度检测结果与实际裂缝深度更加接近,检测误差最大不超过1.1 mm,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出路面缺陷,检测效果优势显著.

    超声技术沥青混凝土路面缺陷无损检测

    黄土脆弱区路面雨水集流和综合利用问题研究

    狄安亚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黄土脆弱区所适用的公路路面雨水收集及利用技术模式,先从路面特征及水文资料出发,研究路面集雨及利用系统的构成;然后,对黄土脆弱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应包含的雨水收集、蓄积、土壤补水、路域植被等模块进行介绍说明;最后,提出4种黄土脆弱区路面雨水集流和综合利用系统方案,并对各方案的结构构成及适用情形进行论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降雨历时短暂且集中,需构建适合此类地区水文条件的集雨设施才能达到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黄土脆弱区雨水集流产汇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