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于凯生

月刊

1672-6758

jxdx.xb@163.com

0467-2395013

158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和平南大街99号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Journal Journal of Jix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集文、理、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所设栏目内容广阔,覆盖上千个学科。《学报》将努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急鸣”的学术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刊方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宗旨,直接面向科研、面向国内外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哲人贤达。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教育背景下开放大学英语教学路径探究

    章婷婷陈圆圆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放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试从机遇、挑战和实现英语数字教学的路径三个方面,分析和研究数字教育背景下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路径.其中,机遇包括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实现个性化教学、优化教学效果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挑战则包括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不足、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待更新以及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等.基于此,学校应积极提升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完善与创新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强化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以此促使开放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适应数字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英语教学总体质量和效果.

    数字教育英语教学高等教育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外语教师智能素养提升研究

    陕晋芬朱宏元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智能素养成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本文试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外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智能素养.同时,进一步从教师个人、学校、权威外语学术组织和科技公司四个层面提出提升高校外语教师智能素养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高校外语教师智能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提供借鉴.

    人工智能高校外语教师智能素养

    新农科背景下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侯应军毛娟王延秀陈佰鸿...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果树栽培学是园艺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具有技术专、发展快、内容多和实践强的特点.实践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和实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结合新农科建设目标和甘肃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综合改革的要求,针对果树栽培学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教学方案和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和多元化考核等方式,增强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新农科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眼视光实践基地建设与应用

    周苗苗崔晓霞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目前存在30 余万名眼视光人才缺口,围绕眼视光专业群服务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基于"贯标工作站、专家云诊室、五术育人馆"打造校企深度融合的眼视光实践基地,秉承"五术育人、融创共建、精准输出、合作共赢"的建设理念,由学校牵头,企业协助改造眼视光实训室环境中硬软件设施以达到眼视光行业标准和要求,及时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和"三全育人"实效,为企业精准输出眼视光人才.

    贯标工作站云诊室五术应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与提升研究

    慈兆泓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推进的关键在于人的素养提升,数字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落实与创新的关键性因素.试系统梳理世界范围内主要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化文件,进而从数字素养概念内涵、培育逻辑及现实困境三个方面分析教师数字素养研究的焦点问题,最后聚焦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落地课堂的三大阻力(从"碎片分拆"到"微化投放"的数字化教学设计能力不足、从"冰冷电灌"到"温情滴灌"的数字化教学实施能力匮乏、从"结果思维"到"数据思维"的数字化学业评价能力缺失),提出重构"三微耦合"的课堂教学结构、创建"三维贯通"的学习交互机制、构建"三位一体"的学档评价体系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与实践提供参考,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常态化、长效化.

    教师数字素养思政课教师数字化转型教师发展

    中国教育史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李丽丽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教育史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程或必修内容,不仅具有广泛的辐射影响范围,而且在帮助学生强化民族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忧患和防范意识、端正教育初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资源优势.为提升课程思政水平,建议任课教师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还要切实提升以史为鉴的智慧、注意中外教育史的比较研究、将理论教学与叙事教学相结合.

    中国教育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非遗视角下玉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研究

    陆冠臣魏琳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良好素材.非遗视角下将之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在价值维度方面具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意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在方法维度上探索以教学课程、文化活动、艺术创作等为内容的融入途径,并同步探索长效的教学保障机制、师资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进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最终做到正向塑造大学生三观和道德素养的目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方法玉文化

    大学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研究

    侯文瑜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是增进青年对党、对国家认同感和信念感的最佳方式.如何将适宜的"中国故事"元素引入大学英语课程,实现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文化传播的高效融合,是高校英语教师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中国故事大学英语思政教学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探索

    郑毅黄睿王颖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修养和国家意识,还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法治观念,而课堂是课程思政融入学科的重要渠道.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研究如何在工科课程中进行改革创新,将课程中的教与学同思政要素相融合,既加强了高校的思政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提升了师生的爱国情怀,达到了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效果和立德树人的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政教育媒介融合优化策略探究

    庞静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一的传统媒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思政教育的广泛深入传播,新旧媒介融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这给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实行媒介融合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格局成为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新思路.试通过深度分析和案例研究探索新旧媒介融合下的思政教育模式,将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进行多层次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提高教育效果,从而提出可行的、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思政教育媒介融合优化策略,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全育人思政教育传统媒体新媒体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