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

邵玉昌

月刊

1003-5214

jxhgbjb@126.com

0411-84699773,84685669

116023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精细化工/Journal Fine 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6月创刊,每月15日出版。它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轻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创办最早的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刊物。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首批入编期刊之一;是美国《化学文摘》(CA)全球摘用频度最大的1000种期刊之一;部分文章已由美国《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等摘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及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杨黠凤龙鑫李建国王庆印...
    1161-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酚A型聚碳酸酯(BPA-PC)因双酚A具有不可再生和雌激素效应等问题,导致其在食品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异山梨醇(IS)作为生物基可再生单体、无毒无害,是目前最有希望代替双酚A合成聚碳酸酯的关键原料,用其合成的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IS-PC)具有无毒及优异的光学性能、耐划伤性、热稳定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已在包装、汽车、电子电器、生物医学等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IS-PC的制备方法及性能调控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熔融酯交换法制备IS-PC的研究现状,重点对调控IS-PC性能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对IS-PC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异山梨醇异山梨醇型聚碳酸酯熔融酯交换法催化剂性能调控

    钛氧化物改性SiO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雷迁王帅吴沁宇马扬洲...
    1170-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SiO负极虽具有高比容量、合理的工作电压,但仍面临首次库仑效率低、体积膨胀大(~160%)及导电性差等硅基负极材料共性问题,使其在锂离子电池(LIBs)中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严重受阻.而在众多金属氧化物中,钛氧化物负极因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小(<4%),锂化后兼具优异的锂存储能力和热稳定性等优势,近些年被多次报道用于改善SiO的电化学综合性能.首先,从SiO的微观结构与锂化机制出发,简要概括了SiO与众多金属氧化物复合改性案例;然后,重点综述了钛氧化物改性SiO负极的研究工作,着重从TiO2与TiO2-x改性SiO负极两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最后,总结了钛氧化物提高SiO电化学性能的机理及改性工艺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并对实现满足高能量密度SiO基负极商业化的目标进行展望:充分利用有关软件算法模拟具有最低化学复杂性体系,有利于深入分析反应过程与电化学机理;加强新型低成本钛氧化物(如Ti2O3)用于改性SiO负极,有利于推动SiO基负极学术探究与商业应用.

    锂离子电池SiO负极金属氧化物钛氧化物TiO2TiO2-x

    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在CO2环加成中的研究进展

    魏永健李媖孙映晖许瞳...
    1184-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CO2 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廉价、无毒且可再生的碳一资源,将 CO2 转化为有价值的精细化学品,可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助力实现碳中和.CO2 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具有高原子经济性、高选择性、低污染等优点,其产物环状碳酸酯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质、聚合物材料前体以及精细化学品中间体,应用前景广阔.氧化物因具有结构多样、可调性强等优点,其作为催化剂应用于CO2与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文综述了 2 种典型且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的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与分子筛催化CO2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的应用.提出了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在CO2环加成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是高性能无助剂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催化机理的探究.

    二氧化碳环加成反应环状碳酸酯金属氧化物分子筛

    相变微胶囊材料导热增强研究进展

    王程遥张魏张涛朱群志...
    1195-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变微胶囊是将相变材料包封在壳材中,有效解决了相变材料的泄漏等问题,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相变储能材料,在热能储存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壳材的存在削弱了内部相变材料与外部环境间的热传导,降低了相变微胶囊的热导率,制约了其实际应用范围.因此,对相变微胶囊进行改性是增强导热的有效途径.该文介绍了相变微胶囊的组成与结构,并从声子-声子与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角度概述微观尺度下的导热机理;从芯材和壳材两方面对相变微胶囊导热增强改性进行了阐述,通过定量数据和导热机理对改性相变微胶囊的导热增强效果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改性相变微胶囊在纺织调温、浆料和建筑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对相变微胶囊导热性能增强的研究前景和挑战以及实际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变微胶囊相变储能材料改性热传导导热机理复合材料

    富锂锰基材料低首次库仑效率原因及改性策略

    张佳文蔡星鹏周俊飞丁浩...
    1211-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TMO2,0<x<1,TM=Mn、Co、Ni等](LROs)具有高容量、高工作电压、高安全、低成本等诸多优点,是下一代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然而,LROs的低首次库仑效率严重地阻碍了其商业化,亟需深入研究其低首次库仑效率原因.从LROs的晶体结构及充放电行为出发,全面剖析了氧的不可逆流失、Li+不可逆脱/嵌、Li+与H+离子交换等造成LROs低首次库仑效率原因的具体机理;针对性地总结了离子掺杂、表面工程、单晶化等提升首次库仑效率的相关改性策略;展望了提升LROs未来商业化的研究方向.

    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首次库仑效率改性策略

    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在光疗领域的应用

    徐赟浩邓文博冯亚青张宝...
    1221-1229,1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是金属或金属团簇与卟啉配体或其家族化合物配位自组装形成的晶体结构,结合了卟啉类分子良好的光物理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周期性和可调控的结构,在光化学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应用潜力;尤其是能够充分发挥卟啉类分子的优越性能,可通过光动、光热等光辅助治疗方法实现杀伤有害细胞的效果.该文介绍了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的结构,综述了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在光辅助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在光疗抗肿瘤及抗菌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在光敏剂基础上的改进以及衍生出的多样化的功能;最后,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卟啉金属有机框架光辅助治疗抗肿瘤抗菌性能

    二氧化碳膜分离材料及其性能研究进展

    岳庆友王宝珠李存磊赵然磊...
    1230-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能源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化学吸收法、变压吸附法和低温蒸馏法等传统工艺相比,膜分离法具有低能耗、高效率、小型化、环境友好、易与其他技术集成等优势.目前,膜材料的选择、改性以及对膜结构的重构是提高膜材料分离性能的关键.该文总结对比了有机聚合物膜、无机膜及混合基质膜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分离机理、材料及性能进行了介绍,重点综述了材料的改性研究及用于制备混合基质膜的填充材料,展望了CO2分离膜材料性能改进的研究方向及膜分离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二氧化碳膜分离法有机聚合物膜无机膜混合基质膜改性

    Zn-Al共掺杂和形貌调控制备LiMn2O4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朱琴马姣钱志慧李萌...
    1246-1253,1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固相燃烧法在不同焙烧温度(600、650、700和750℃)下制备了LiZn0.05Al0.03Mn1.92O4 正极材料,采用XRD、SEM、XPS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阻抗(EIS)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Zn-Al共掺杂和焙烧温度未改变LiMn2O4的晶体结构,正极材料的结晶性随焙烧温度(<750℃)的升高而增加,650℃及以上时形成了较多包含高暴露(111)晶面、小面积(110)、(100)晶面的截断八面体形貌晶粒,但 750℃时正极材料发生部分分解.焙烧温度 650℃的样品(LZAMO-650)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5 C和10 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1.3、99.9 mA·h/g,循环1000圈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1.5%、74.3%;LZAMO-650样品极化作用较小,有较好的循环可逆性,具有较低的电荷转移阻抗(Rct=132.14 Ω)和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DLi+=3.65×10-16 cm2/s).Zn-Al 共掺杂和形貌调控改性 LiMn2O4 正极材料有效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形成的截断八面体颗粒形貌降低了Mn的溶解,同时提供了更多的Li+迁移三维通道,从而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固相燃烧法尖晶石LiMn2O4Zn-Al共掺形貌调控焙烧温度Jahn-Teller效应Mn溶解功能材料

    木质素基多功能共晶凝胶的制备及传感应用

    李娇王丽云龙王超姜炜坤...
    1254-1261,1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碱木质素(AL)和纤维素纳米晶体(CNC)为原料,低共熔溶剂(DES)为溶剂,制备了多功能共晶凝胶(DES-AL-CNC).利用FTIR、SEM、EDS对DES-AL-CNC共晶凝胶的结构、机械性能、自恢复性能、黏附性能、抗干燥性和导电性能、抗紫外和透光性能、应变传感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晶凝胶的断裂应变达852%,拉伸强度达542 kPa,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对玻璃的黏附强度高达32 kPa)、抗紫外性能和抗干燥性能(65℃存放 7 d 后失重率<10%).此外,共晶凝胶表现出高应变灵敏度(GF=1.74)、快速响应时间(500 ms)和恢复时间(500 ms),其可组装成柔性应变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同时作为生物电极可连续稳定地传输心电和肌电信号,拓宽了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应用.

    低共熔溶剂木质素共晶凝胶多功能传感器功能材料

    低缠结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制备及表征

    花紫阳郭建双李建龙赖春波...
    1262-1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简称Z-N催化剂)制备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缠结程度较高、加工困难等问题,以 MgCl2、TiCl4、异辛醇、正硅酸四乙酯(或邻苯二甲酸二己酯)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反应法制备了氯化镁负载型Z-N催化剂cat1(或cat2).分别以cat1、cat2为主催化剂、三乙基铝为助催化剂,采用淤浆聚合工艺制备了低缠结UHMWPE,测定了cat1、cat2的粒径分布和金属元素质量分数,考察了聚合温度、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和UHMWPE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Mv)的影响,并使用流变分析法和DSC热力学退火法对 UHMWPE 的缠结程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 cat1、cat2 与设计相符,在聚合反应温度分别为65和 70℃、反应5 h时,cat1、cat2催化活性分别达到27700、37700 g PE/g cat,制备的UHMWPE的Mv分别为6.01×106、5.03×106,起始储能模量分别为0.21、0.13 MPa,缠结程度低于商品化UHMWPE.

    氯化镁负载型Z-N催化剂低缠结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淤浆聚合工艺缠结度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