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精细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

邵玉昌

月刊

1003-5214

jxhgbjb@126.com

0411-84699773,84685669

116023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精细化工/Journal Fine Chemic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6月创刊,每月15日出版。它是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轻工业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创办最早的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刊物。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首批入编期刊之一;是美国《化学文摘》(CA)全球摘用频度最大的1000种期刊之一;部分文章已由美国《工程索引》(EI)、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等摘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相催化氧化伯醇制备羧酸的研究进展

    薛飞刘梦力廖敏李臻...
    1393-1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伯醇催化氧化制羧酸是有机合成中极为重要的转化过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多相催化体系,高效催化剂的制备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对近年来涉及多相催化氧化伯醇制备羧酸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单金属及其氧化物和双金属及其氧化物基催化剂,以及是否采用载体等角度系统评估了伯醇氧化多相催化剂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介绍了杂多酸催化和绿色催化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多相催化在工业应用中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伯醇催化氧化多相催化羧酸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纳滤膜在盐湖提锂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海柯张环王晓磊王会才...
    1404-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锂(Li)资源消耗量占全球消耗量的40%,然而其产能仅满足工业需求的20%,80%的Li需要进口,研究新一代提Li技术迫在眉睫.纳滤(NF)膜具有选择性离子分离能力,在Mg2+、Li+的选择性分离中表现出突出的潜力.商用NF膜多荷负电,受Donnan效应和静电引力影响,其对正离子的分离能力有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荷正电NF膜可以有效分离具有相似水合物离子半径的Mg2+和Li+.该文介绍了NF膜中离子传输理论和选择性筛分机理,综述了商用NF膜在盐湖提Li领域的研究现状及不足,分析了荷正电NF膜的制备方式(包括胺单体的选取、纳米材料掺杂、引入中间层及表面接枝等)对提升Mg2+、Li+的选择性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总结了荷正电NF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挑战和前景.

    盐湖提锂筛分机理商用纳滤膜膜改性荷正电纳滤膜

    碳捕集固体胺吸附剂载体性能优化策略及分析

    李亮荣艾盛杨小喆张亮东...
    1414-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捕集是"双碳"下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应用的有效途径,固体胺吸附剂是实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重要手段.其中,载体改性和胺种类优化是固体胺吸附剂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和评论了国内外固体胺吸附剂优化的作用机制、技术难点和碳捕集效果等,重点阐述并比较了硅基、多孔碳和有机框架载体优化策略在改善CO2选择性、吸附容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展望了固体胺吸附剂未来在高效稳定捕集 CO2、生物质吸附和碳利用与封存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碳减排CO2捕集固体胺吸附剂多孔载体废弃生物质

    石膏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汤建伟王续刘咏王保明...
    1424-1434,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能耗、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方式.其中,建筑能耗约占能源消耗的 40%,建筑能耗的持续上升会增加碳排放和加速化石能源的消耗,因此,如何提升建筑材料的保温节能性能逐渐成为建筑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储热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建筑能耗,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相变储能材料具有优异的储放热能力,是实现热能储存以及温度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建筑节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综述了石膏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根据石膏基相变材料的不同,分析归纳了石膏基有机相变材料和石膏基复合相变材料;介绍了浸渍法、多孔材料吸附法、微胶囊法等制备石膏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方法和机理及影响石膏基相变储能材料的因素;展望了石膏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方向.

    相变储能材料天然石膏磷石膏储放热建筑能耗

    纳米光热材料在抗菌领域的研究进展

    王英沣李开准殷茂力李伟...
    1435-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耐药菌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并对人们的生活及医疗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耐药菌的快速变异和新抗菌药研发的滞后,迫切需要新的抗菌手段以应对上述问题.光热疗法(PTT)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光热转换),提高局部温度,进而杀死细菌的新型抗菌技术.PTT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产生耐药菌的可能性较低,在抗菌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各种具有光热转换效果的纳米粒子以及基于此设计的纳米复合材料是PTT的关键.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光热剂(PTAs)在抗菌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PTAs的种类及应用领域,对PTT抗菌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PTAs抗菌材料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抗菌性光热治疗近红外光纳米材料应用

    市政污泥生物炭在废水吸附处理中的应用

    贺丹丹张泽宇刘娟丽孙文潇...
    1447-1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中排放的污泥量日益增加,预计到2025年中国市政污泥年产量将>9.0×107 t.市政污泥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有机物及重金属,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污泥衍生的生物炭材料因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孔结构以及丰富的含氧基团,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吸附处理领域,实现了固体废物再利用和去除污染的双重目的,做到以废治废,达到生态与发展的双赢.该文总结了市政污泥生物炭的制备及改性方法,介绍了吸附的影响因素,综述了市政污泥生物炭在吸附重金属、染料、无机盐、抗生素、酚类中的应用及其吸附机理;最后,指出了未来污泥生物炭的发展方向和需攻克的难题,应努力形成绿色低碳的资源化处理体系.

    污泥生物炭制备改性废水处理吸附机理

    含亚乙烯基氢氟烯烃的研究进展

    张呈平权恒道
    1458-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含亚乙烯基的氢氟烯烃(v-HFOs)的合成路线和应用进行了综述.目前,在氟-氯交换、异构化、脱卤化氢、选择性加氢、加氢脱氯、调聚等合成v-HFOs的主要路线中,氟-氯交换的路线具有起始原料易得、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特点,是合成v-HFOs的最佳路线.v-HFOs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传热性能、清洁性能、发泡性能和刻蚀性能,主要用作制冷剂、热泵工质、清洗剂、发泡剂和刻蚀剂,特别是 E 型 v-HFOs[(E)-v-HFOs]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分别与其优良的传热性能和清洗性能进行多领域交叉,实现了(E)-v-HFOs应用于浸没式液冷和带电清洗的新场景.展望了 v-HFOs 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开发高活性的氟化催化剂,环保绿色的新型合成路线以及v-HFOs的新型应用.

    氢氟烯烃亚乙烯基浸没式冷却液带电清洗制冷剂热泵工质清洗剂刻蚀剂

    油气田刺激响应性材料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谢坤程前刘长龙曹杰...
    1478-1493,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田化学品在钻井完井、压裂酸化、调剖堵水、乳化降黏、油水分离等环节发挥关键作用,但低渗透、高温、高盐、极端pH及使用过程中温度、pH变化等苛刻油气藏环境,给应用于油田化学品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研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引入磺酸基等抗温抗盐基团或增大驱油剂相对分子质量等传统方式已难以满足油田需求.该文介绍了温度敏感聚合物、pH敏感聚合物、磁响应聚合物、CO2敏感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盐度敏感聚合物响应环境变化的刺激响应原理和性能;综述了 5 种刺激响应性材料在钻井完井、提高采收率、乳化破乳、压裂酸化、调剖堵水、油水分离等方向的应用,展望了刺激响应性材料在油气开采中的发展前景.

    刺激响应材料油气开采温度敏感pH敏感磁响应CO2敏感盐度敏感

    用于常见环境污染物检测的柔性荧光传感器

    丁赫宇刘慧景雷学博李婵...
    1494-1503,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研发针对不同种类污染物检测的传感器及其阵列对治理环境污染、保障人们健康生活意义重大.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特征的荧光分子探针逐渐成为污染物检测的重要工具,将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固定于柔性基质表面制备的荧光传感薄膜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微痕量物质检测装置,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尺寸可调和不污染待测体系等优势,尤其是对当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智能可穿戴材料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几年基于荧光探针技术的柔性传感薄膜与器件对常见气相、液相环境污染物进行检测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展望了该技术在传感单元和基底多元拓展和优化、复合型柔性传感器阵列、环境友好型薄膜再生技术等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

    荧光探针柔性传感薄膜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长链烷基共晶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吴亚楠王璇唐炳涛张宇昂...
    1504-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长链烷基良好的相容性特点,以二十烷(ES)、十八烷(OC)、月桂酸(LA)和十六醇(HD)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 ES-LA、OC-LA 和 OC-LA-HD 共晶相变材料.通过施罗德公式预测理论共晶点的组成及相变温度,结合步冷曲线与DSC结果,共同确定共晶点最佳质量比分别为m(ES)∶m(LA)=0.61∶0.39、m(OC)∶m(LA)=0.74∶0.26和m(OC)∶m(LA)∶m(HD)=0.61∶0.21∶0.18,共晶温度分别为30.3、25.4、21.9℃,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采用FTIR、XRD、TGA及DSC对共晶相变材料的化学结构、结晶行为、热稳定性和储热能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 种共晶相变材料通过物理作用进行复合,无化学反应发生.其相变温度均在18~32℃之间,且低于其任意单一组分,相变焓值均>190 J/g,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

    烷烃脂肪酸脂肪醇共晶相变复合材料热能存储建筑用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