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学术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学术月刊
教育学术月刊

吴重涵

月刊

1674-2311

jyxsyk@126.com

0791-86765836

330038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韶赣江南大道2888号

教育学术月刊/Journal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理论期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一级社科期刊。主要研究对象为基础教育,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干部以及教研、科研、教育行政等部门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动能与治理

    潘希武
    3-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丰富的内涵,是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涉及发展方式和发展动能优化等多维整体性的发展.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着眼于破解应试教育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包括深化考试命题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教研研发、教师培训等牵引型动能,以及良好家庭学校社会关系、数字化教育等生态动能;并以教育教学体系变革为核心,推动实现制度型治理与牵引式治理并重的教育治理现代化.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发展动能制度型治理牵引式治理

    高质量发展下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构建逻辑及路径

    刘奉越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构建不仅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方向,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成为近年来国家层面产教融合政策话语的关注点,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持续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作为一种新型产教融合组织形态,是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发生新变化的产物,具有组织目标的区域性、治理主体的多样性、组织资源的丰富性和运行机制健全等组织特征,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和实现多元共治.市域产教联合体构建遵循一定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多重逻辑相统一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和理论观.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市域产教联合体构建应切实采取以下行动路径,即协调各参与主体利益、明晰法人地位属性、健全组织结构以及加强质量评估.

    高质量发展市域产教联合体价值构建逻辑路径

    "双一流"和"部省合建"双重战略下的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民族八省区9所高校为例

    李明忠朱如楠李倩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西部风格"高水平大学是"双一流"和"部省合建"双重战略对民族八省区9所高校提出的建设目标与时代使命.在双重战略导向下,9所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及特色、构建学科生态系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同时也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办学实力较弱、陷入路径依赖困境等问题.因此,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想取得高质量发展,需要内外联动形成合力,一是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二是加强高校自身建设的内生动力和特色发展.

    西部高水平大学"双一流""部省合建"民族八省区

    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文化空间建构的机制和路径

    于莎沈世伟
    26-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乡村文化空间的重要构成,"村晚"彰显出主题丰富、类型多样的发展性特征,成为振兴乡村文化和促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而被视为与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担负着技能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种功能,能够有力地促进乡村文化空间建构.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基于"村晚"实践,从"空间表征""表征空间"和"空间实践"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解构,阐释职业教育助推下乡村文化空间的生产机制与内在逻辑.据此提出激发乡村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培育"村晚"技能人才、注重传统技艺传授和构建行动者网络的行动路径,切实发挥职业教育驱动乡村文化空间建构的功能和作用.

    职业教育乡村村晚文化空间路径

    教师自我同情:本质探询与实践路径

    王慧妹傅淳华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自我同情不仅可使教师摆脱痛苦,也可引领教师过上道德生活.而理想的、完备的教师自我同情,则由自我友善、共同人性、正念觉察等多维构成.但在教育情境中,教师自我同情难免也会面临诸多的实践阻抑,涉及教育文化、学校组织及个体素养等多方面.为护佑教师自我同情实践的进步,可诉诸主体建构、教育支持、文化保障等多方面的合力.

    教师专业发展痛苦同情自我同情

    高校教师合同预告解除权研究:基于服务期条款法律性质的考察

    黄厚明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期条款所引发的高校教师合同解除的人事纠纷日益增多,服务期条款是否排除高校教师合同预告解除权,司法判决存在着争议.然而,从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基本精神、高校教师聘用合同法律性质和高校教师聘用合同预告解除权法理价值等层面考察,服务期条款并不排除高校教师合同预告解除权.为了保障高校教师合同预告解除权行使的合法性,很有必要使高校教师聘用合同中约定服务期条款的事由、期限和数额符合《劳动合同法》第22条实体规则的要求.

    服务期条款预告解除权高校教师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机制的基本构造及其系统构建研究

    罗爽
    48-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一部赋能家长的法律,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优先尊重家庭教育的自主性,重点保障家庭教育的公共性;重点调整家庭教育支持关系,兼顾家庭教育实施关系与干预关系;以倡导性规范指引家长教育行为,以强制性规范保障国家和社会支持.围绕赋能定位,根据机制实现之具体法律目标的不同,该法实施机制的基本构造包括:确保家长自觉履行家庭教育责任的自愿机制、确保家长能够获得国家与社会提供之家庭教育支持的服务机制、确保家长家庭教育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干预的强制机制.应系统构建该法的实施机制:加强薄弱机制建设,推进整体构建;协调机制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协同联动;重视机制的动态调整,增强系统回应.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机制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大学评价制度发展的中日比较研究

    彭青高昆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评价是全面了解大学基本情况,检验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学评价制度对大学评价起着指引和规范作用.作为制度的一种,大学评价制度也会因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发生变迁并遵循制度变迁的特点.为了准确掌握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提升高等教育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并让公众更为详细和客观地了解大学情况,中 日两国都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规模不同的大学评价活动.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 日两国大学评价制度体现了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都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评价结果与资源配置紧密关联等共同点,但也存在着评价制度的路径依赖不同,评价主体不同,评价体系不同等区别.对比的目的是期望中国的大学评价制度能得以更加完善并体现评价的多元性.

    大学评价评价制度制度变迁多元评价

    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如何产生——基于少年宫家长工作坊案例的分析

    王海平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和构建覆盖城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进程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面临去情境化所带来的有效性困境.研究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呈现出微观情境中有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生成历程及关键要素,即构建可及、平等与安全微观时空,激发家长主动参与指导服务有效动力;形成"身体在场—共同关注—共享情感"反馈强化链,将家长经验转化为指导服务有效资源;在微观情境互动中构建积极身份认同,形成超越知识获得的指导服务有效结果.在实践中应通过丰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主体、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过程、扩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效果认知,促进有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施.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生成机制互动仪式链校外教育案例研究

    "逃离学术职业?"——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博士生的学术职业选择

    赵悦沈文钦徐浩天
    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士生是从事学术职业的主要后备群体,探索博士生学术职业选择现状,对提升博士生就业质量、优化学术职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博士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对2021年全国10274名博士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家庭年收入水平越高,博士生选择非学术职业概率越高;与父母为非专业技术人员者相比,父母为专业技术人员者选择博士后的概率更高.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可知,高收入家庭子弟出于对选择高薪工作、在大城市就业的诉求,进而选择逃离学术职业.人文社科博士的家庭背景对其职业选择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职业倾向、论文发表、就业所在地、薪酬状况中介变量对其职业选择产生影响;理工科博士的家庭背景越好选择非学术职业的概率越高.总体上看,学术职业对优势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博士生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在一线城市精英学术岗位趋于饱和的背景下,优势家庭背景博士生越来越多地在一线城市的非学术部门就业.

    博士生培养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就业状况学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