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徐晓泉

双月刊

1005-3638

xuebao12345@vip.sina.com

0791-83812093

330032

江西省南昌市瑞香路889号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学术,与时俱进,主要刊登与成人高等师范教育所设各学科相关的学术性论文,以及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注重创新,以学术性、师范性、综合性为主要的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三维探赜

    曹均学伍孝翠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是我们党百年实践所彰显的最大历史底气。历史自信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脱胎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淬炼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实践,升华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四者缺一不可。新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强化历史底气,深化历史认知,把握历史自觉,增强历史主动,不断提升历史自信与历史底气,才能继续抵御国际政治意识形态冲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生成逻辑价值意蕴路径

    "三个务必"的三维探赜

    刘荣健钟香妹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提出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饱含了党的忧患意识,展现了党的清醒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法宝。因此,需要理解把握"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和实践遵循。从生成维度看,"三个务必"是对百年党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使命的内在指向,还是战胜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从关系维度看,"三个务必"是一个环环相扣,辩证统一的有机体;从实践维度看,贯彻落实"三个务必"需要遵循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的要求,使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三个务必"中国共产党贯彻践行

    从会、季到书院:论晚清义宁州书院的演变及其意义

    张劲松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土著与客籍关于地方教育资源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晚清时期江西义宁州出现了由会、季等地方公益组织演变为书院的现象。由会、季发展而成的书院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奎光书院、泰交书院的建设基础系民间考课与奖学的文会;梯云书院接收了宁怀兴季等机构的租产并保留了该类机构的宾兴助学功能;培元书院则由纯粹的宾兴会发展为延师授业、考课奖赏、散给花红的复合型书院。晚清义宁州从会、季到书院的演变丰富了我国古代书院发展模式及书院性质与规制的认识,深刻反映了地方社会在近代的变迁。

    书院会、季义宁州清代

    交通视野下唐代入赣文人的行旅诗及江西印象

    阳达唐林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江西交通便利,形成了赣浙、赣闽、赣湘和赣粤四条主要跨省路线。由于漫游、贬谪、仕宦等原因,唐代文人来往闽越和岭南之地大多取道江西,并在行旅途中创作了许多富有地域色彩的诗歌。这些诗作内容丰富,不仅记载了他们在江西地区的行旅生活,也反映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和交游情况,交杂着复杂的江西印象。从交通视野解读这些诗歌,可以更好地厘清唐代文人入赣的行旅路线及其创作心态。

    交通唐代文人行旅诗江西印象

    海昏题材纪录片的影像叙事特征

    周雨然王青郑永辉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文化的影像叙事从本质上说,不是事件或情节的一种静态呈现和反映过程,而是需要依靠叙述者通过某种叙述方法或者技巧,运用一定的叙述话语叙述故事,从而给受众的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因此,海昏文化影视作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要注重影像叙事层面上的艺术与技巧。作为地域文化纪录片,海昏题材纪录片中独具特色的叙事艺术在凸显叙事主题、渲染叙事氛围、表达情感意图以及审美意蕴建构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海昏文化纪录片影像叙事叙事艺术

    庐陵文化遗产与吉安市乡村旅游地理格局的互动与融合研究

    刘瑞享周彦丽彭庆新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提出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探讨庐陵文化遗产与吉安市乡村旅游之间的互动关系顺应了这一主旨。庐陵文化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背景和地理价值备受瞩目。庐陵文化遗产对乡村旅游具有重要吸引力,古建筑、传统工艺和民俗风情是庐陵文化的独特魅力。吉安市乡村旅游地理格局的发展,将庐陵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推动了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从庐陵文化遗产与吉安市乡村旅游的地理格局入手进行分析,探讨庐陵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庐陵文化遗产,从而促进庐陵地区及吉安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庐陵文化乡村旅游地理格局融合

    作家·画家·爱国者:德籍华裔周仲铮述论

    黄敏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籍华裔作家、画家周仲铮,原籍安徽至德(今东至县),是清两广总督周馥的孙女,巴黎政治大学文院第一位中国女大学生,巴黎大学文科博士学位获得者,更是"二战"后享誉欧洲的作家和画家。这位官宦之家的闺阁小姐踩着缠裹过的小脚从中国走到欧洲,走出一条传奇人生之路:一波三折的求学经历、插柳成荫的艺术生涯、高风亮节的爱国奉献精神以及忠于自我的爱情故事,周仲铮成为皖籍赴法留学生中独具魅力的女性。

    周仲铮作家画家爱国者

    意象体系、文化意蕴与生命冲动——论海子诗歌意象的意蕴空间

    高天义
    42-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子在诗歌中建构起独树一帜的意象谱系,这些意象群体与海子的生命体验、诗歌理想和文化哲思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细读海子诗歌的基础上,按照意象本身的特质及演进过程将其划分为母本意象群、远方意象群、父本意象群;结合时代、历史、文化背景,在意象体系的对立演进过程中探究海子诗歌的文化意蕴,发掘海子贯穿其中的文化思考、文化使命和诗歌精神;展现出由意象体系构成的"内滋性的生命空间",以及其中绵延着的生命冲动。

    海子诗歌意象谱系文化思考诗歌精神生命冲动

    左翼文学学术研究的当代应用价值及其实现路径——评俞王毛《中国左翼文学演进过程研究(1923-1949)》

    周海琳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对学术研究提出了新要求。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应在学理探索外,尽力彰显应用价值,为发展变化中的当代社会相关方面提供经验借鉴,合力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俞王毛博士的学术专著《中国左翼文学演进过程研究(1923-1949)》不仅从学理层面整体关注"过去时"的左翼文学本身,描绘左翼文学演进镜像、探析左翼文学现实主义来源、勾画左翼文化运动旗手"鲁迅形象",也在应用层面实践其当代价值,是对新时代学术研究新要求的积极回应。

    人文学科左翼文学学术研究应用价值

    爱乡与护国:《皖事汇报》中的家国主题

    王雨张剑光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皖事汇报》是汪己文创刊于苏州的民办新闻性刊物。在"爱乡"与"护国"这一创刊宗旨的引领下,《皖事汇报》中既有对乡里的启蒙表达,也有对国家时局的密切关注,折射出乡里与国家之间内在联动的逻辑。透过对《皖事汇报》及旅外徽人办刊活动的考察,我们能清晰地观察到这一刊物的独特价值与其向外界表达的文化诉求。

    《皖事汇报》旅外徽人乡里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