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研究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研究与管理
江西省能源研究会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江西省经贸委节能技术中心
能源研究与管理

江西省能源研究会 江西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江西省经贸委节能技术中心

熊继海

季刊

1005-7676

pengyou218@sina.com

0791-88175707

330029

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能源研究与管理/Journal Jiangxi Energy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党和国家以及本省能源政策和法规,介绍省内外有关能源研究开发,综合利用、能源转换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以及省内外工矿企业节能成果和实用技术。读者对象为厂矿企业能源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能源经济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能源规划和管理干部及能源科技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对外投资合作面临挑战与对策

    田原刘文勇赵天一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外投资合作是服务国内大循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对我国能源对外投资合作提出更高和更具体的要求。在分析对外投资合作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经济逻辑的基础上,对主要发达国家碳达峰时期能源对外投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我国能源对外投资合作面临的现实挑战。为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应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可持续发展能源对外投资合作理念,优化能源对外投资结构、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绿色金融等领域国际合作,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国际竞争力、着力优化政策支持体系,加强中欧及中美在绿色复苏、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合作,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对外投资合作

    基于SWOT-PEST的新形势下河西电网发展对策

    邵冲嵇振青牛甄康世明...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结构转型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为促进河西地区新能源和地方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明晰河西电网的未来发展战略。运用SWOT-PEST分析方法对河西电网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解析,深入研究河西电网的发展战略,从优势机会战略(SO)、劣势机会战略(WO)、优势威胁战略(ST)、劣势威胁战略(WT)4个层面提出建议。结果显示,河西电网发展的资源禀赋、重要地位、通道便捷等优势突出,但存在电网消纳调度难度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储备不足等内部劣势。外部环境中,宏观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完善、社会需求增加和技术驱动为河西电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而政策体系不完善、市场竞争加剧、环境脆弱以及自身技术限制等亦为其带来了挑战。河西电网需全面考量内外部因素,充分利用优势,积极应对挑战,围绕新能源电力系统规模化演进、新能源产业集聚、电力跨区跨省消纳、人才技术升级、电力调度管理、地区灵活性资源挖掘、电网结构形态创新等层面推动自身发展,以期更好应对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挑战,促进地区的新能源产业转型。

    河西电网新能源SWOTPEST新形势

    潜热储热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张杰唐瑾容牛晨汪浩瀚...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潜热储热技术可实现能源持续供应,但其潜热材料和换热器装置因储热性能差、成本高等问题制约了储热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相关技术难题提高热能利用效率。介绍了潜热储热的主要体系及分类;综述了潜热储热技术原理、材料选择以及换热器翅片设计;阐述了潜热储热技术在太阳能、工业余热回收、谷电利用领域的工作原理。现有潜热储热相关研究主要通过优化换热器结构、改良潜热材料、设计新型储热系统提高储热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未来,可开发潜热材料回收再利用系统、强化储热与其他能源耦合、优化储热装置和热管理系统等方面提高潜热储热技术。

    储热潜热技术潜热材料换热器

    电力大数据研究现状及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周钰山吕涛李娜
    27-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了解电力大数据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尤为必要。使用文献计量方法,从时间、国家、机构、期刊、学科、引文、作者和关键词等方面,分析了 1995-2021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1 100篇电力大数据文献。结果表明:电力大数据研究稳步发展并逐渐成为热点,中国的发文量最多,但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研究热点包括智能电网、负荷预测、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等;电力大数据研究逐渐趋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智能高效方向。未来需要在电力与经济社会大数据融合、电力大数据多场景应用、电力大数据多主体参与等方面做更多探讨。

    电力大数据文献计量共现分析可视化

    "双碳"目标下山东省能源现状及减碳对策

    王浩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快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亟需发展高比例新能源,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基于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借助IPCC测算法、Tapio脱钩理论,统计分析了山东省2017-2022年能源消费现状、碳排放总量及特征,针对能源碳排放量持续上升和能源消费比例不合理提出对应的减碳对策。结果发现,2017-2022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山东省煤炭消费占比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偏低。尽管全省碳排放强度因能源强度下降而持续优化,但是碳脱钩系数一直是弱脱钩的状态,碳脱钩系数距离强脱钩尚有一定距离。从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等角度,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加快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推动清洁能源产业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的相应对策。进一步促进高比例新能源发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是提高山东省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正确手段。

    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消费减碳政策山东省

    基于创新驱动的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探索与实践

    李广伟万炜孙涛魏钰柠...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能源行业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在这一背景下,基于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转型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宏观形势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某电力央企二级单位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新赛道,发展综合智慧能源的实践经验,提出创新发展综合智慧能源产业的实施路径。绿色低碳能源综合服务作为新兴市场,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是第一要务,不仅要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维度上加以创新,还应加强客户价值管理,形成互利共赢的综合智慧能源新生态,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创新

    鄱阳湖流域南昌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策略

    刘勇夏嵩闫冰詹聪...
    49-5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我国"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鄱阳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与时空分布情况,推进区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落实开展,以鄱阳湖流域南昌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系统地统计了 2020年度鄱阳湖流域南昌湖区五大国控断面汇水区域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四大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入湖污染负荷,分析了南昌湖区不同农业面源类型污染特征以及入湖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主要集中在青岚湖、金溪咀刘家和伍湖分场3个国控断面汇水区域,农业种植面源污染主要集中于青岚湖国控断面汇水区域,畜禽养殖污染绝大部分集中在青岚湖、金溪咀刘家国控断面汇水区域,水产养殖污染主要集中在金溪咀刘家、南矶山国控断面汇水区域;其中青岚湖和金溪咀刘家区域内的农业面源污染是南昌湖区亟需治理的重点,COD、NH4+-N、TN、TP产生量分别占据5个国控断面农业面源污染总量的78。6%、66。7%、70。9%和69。0%。

    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防治策略

    西北某工业园区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的识别及风险评估

    曹德艳刘平赵思源朱茱...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析西北某工业园区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确定地下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了解暴露于污染物所致的健康风险。基于地下水污染物监测结果,利用潜在危害指数、综合评价法识别地下水中优控污染物,使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暴露于优控污染物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氨氮、锰、铅、镉、氯化物、三氯甲烷等污染物超标,污染指数范围为0。005~14。349。地下水中优控污染物包括二氯甲烷、铅、砷、汞等10种污染物。儿童和成人暴露于污染物的累积非致癌风险较小,经饮水摄入和皮肤接触暴露于三氯甲烷和汞有致癌风险,经饮水暴露砷有致癌风险;成年人经皮肤接触暴露砷有致癌风险。工业园区地下水部分污染物超标现象突出,应重点关注优控污染物,优控污染物对儿童和成人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风险。

    地下水重点行业优先控制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工业园区

    电渗析技术在含盐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涛姜钦亮王一雯邓建平...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处理含盐工业废水的高盐污染问题,电渗析技术(electrodialysis)因其独特优点成为含盐工业废水脱盐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填充床电渗析工艺、频繁倒电极电渗析工艺、双极膜电渗析工艺3种新型电渗析工艺,阐述了近几年电渗析技术在稀土工业废水、煤化工废水、锂提取加工和锂电池回收方面的应用。结果显示,3种新型电渗析工艺表现了较好的脱盐效能和资源回收能力;同时电渗析技术适用于稀土工业废水、煤化工废水脱盐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也能够应用于锂提取加工和锂电池回收。现阶段,电渗析技术在脱盐成本和脱盐性能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电渗析技术需要与其他工艺进行耦合、优化电渗析技术的系统结构和工艺参数、优化离子交换膜来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电渗析高盐废水处理工艺资源回收

    不同负极黏结剂体系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肖凯迪高丹翁美琪张绍丽...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锂离子电池负极黏结剂体系,将新型水性黏结剂(PAN/PAA-Li)、丁苯橡胶(SBR)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组成了 3个不同负极黏结剂体系(SBR+CMC、PAN/PAA-Li+CMC、PAN/PAA-Li),研究了不同负极黏结剂体系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PAA-Li含有更多的极性基团。在相同用量下,PAN/PAA-Li体系相较SBR+CMC体系提升电极黏结强度21%、电池容量0。67%、初始库伦效率0。60%,高温存储和45℃循环性能上则略有提升。但电池阻抗增加、低温放电电压平台降低、25℃循环600圈容量保持率降低0。7%。PAN/PAA-Li+CMC体系整体性能表现在三者间居中。PAN/PAA-Li体系整体性能表现基本能够替代SBR+CMC体系,但在阻抗与低温性能上仍需进一步改善。该结果可为开发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黏结剂体系选择和优化改善提供数据支撑。

    锂离子电池黏结剂聚丙烯腈聚丙烯酸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