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石庆华

双月刊

1000-2286

ndxb7775@sina.com

0791-83813246

330045

江西省南昌市志敏大道1101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是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0-2286,CN 36-1028/S。本刊立足于国际国内农业科学的发展前沿,理论探索为主,面向社会,刊载有关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研究综述等。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科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A)、意大利《农业索引》(Agrindex)、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学中心文摘》(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等20多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鄱阳湖禁捕前后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及种群参数研究

    吴子君章海鑫张桂芳王昌来...
    220-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研究禁捕对鄱阳湖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和种群参数的影响,了解鄱阳湖鳜种群恢复情况,为鄱阳湖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评估禁捕效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FiSAT II软件分析禁捕前(2016-2019年)和禁捕后(2020-2022年)湖区6个采样区域的鳜资源调查数据,评估鄱阳湖鳜资源状态和生长特征。[结果]鳜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禁捕后鳜平均体长[(316。20±95。55)mm]和体质量[(1 104。80±927。90)g]均显著高于(P<0。05)禁捕前的鳜平均体长[(213。22±63。90)mm]和体质量[(294。07±272。47)g],禁捕后鳜体长大于200 mm或体质量大于250 g的个体数量占比增加,体长变动系数的平均值(SVL= 29。14±3。64)显著小于(P<0。05)禁捕前(SVL=35。01±3。46);禁捕后鳜生长参数平均值(K=0。49±0。15、b=3。165 1±0。089 2)大于禁捕前(K=0。41±0。10;b=3。071 5±0。227 6),鳜渐进体长[L∞=(581。0±84。9)mm]、渐进体质量[W∞=(6 270。77±3 088。52)g]和生长性能指数(φ′=5。198±0。233)的平均值均大于禁捕前[L∞=(420。0±61。8)mm;W∞=(2 188。44±941。19)g;φ′=(4。846±0。221)];鳜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在禁捕后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禁捕后鳜平均拐点年龄(2。25龄)相比于禁捕前(2。48龄)降低,但对应平均拐点体长[Li=(278。61±101。30)mm]和拐点体质量[Wi=(1 269。01±482。86)g]相比于禁捕前[Li=(242。20±70。69)mm;Wi=(460。28±403。67)g]有所增加;禁捕后平均捕捞死亡率(u=0。29±0。01)显著小于(P<0。05)禁捕前(u=0。35±0。03),各采样点鳜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也大于禁捕前。[结论]禁捕可以改善鄱阳湖鳜资源小型化的趋势,提高鳜的种群数量,对恢复鳜资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禁捕鄱阳湖生长特性资源量

    水稻机械直播的土壤表层泥浆离散元参数标定

    王甜陈雄飞刘俊安刘木华...
    23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水稻机械直播稻田播前土壤与触土部件的相互作用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可利用离散元分析法研究影响水稻精量穴直播质量的因素。由于播前土壤的结构复杂,其表层泥浆与耕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分层构建复合土壤模型。为获取精确的水稻机械直播的表层泥浆离散元参数,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并标定表层泥浆的离散元仿真参数。[方法]按照水稻精量穴直播的整地要求处理,并在播种前去田间获取表层泥浆,采用漏斗法进行泥浆堆积角试验,利用数显倾角仪多次测量泥浆堆积角并取平均值。选择EDEM离散元软件中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开展泥浆堆积角仿真试验。以堆积角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堆积角影响显著的3个参数,进一步开展最陡爬坡试验缩小显著性参数的取值范围。采用Box-Behnken试验建立表层泥浆堆积角与筛选的显著性参数的回归模型,并以物理试验测得的泥浆堆积角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寻优得到最佳参数组合。将最优参数代入仿真软件验证表层泥浆颗粒离散元参数的准确性。[结果]泥浆堆积角物理试验获取表层泥浆堆积角为40。20°。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表明,泥浆剪切模量、泥浆-泥浆表面能和泥浆-钢表面能对表层泥浆堆积角有显著性影响,其余试验因素对堆积角的影响均不显著。最陡爬坡试验将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区间缩小为:泥浆剪切模量1。6~4。6 MPa、泥浆-泥浆表面能0。25~0。35 J/m2、泥浆-钢表面能0。02~0。04 J/m2。通过堆积角回归模型,获取最优解为:泥浆剪切模量1。839 MPa、泥浆-泥浆表面能0。25 J/m2、泥浆-钢表面能0。029 J/m2。将最优参数仿真软件验证的结果为39。10°,与泥浆堆积角物理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74%。[结论]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标定的水稻机械直播的表层泥浆颗粒离散元参数准确可靠,可为构建水稻机械直播稻田土壤的离散元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水稻机械直播土壤表层泥浆离散元参数标定堆积角

    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

    赵诣王振华杨磊彭德元...
    24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微藻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共生关系及其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设置微藻(M)、枯草芽孢杆菌(B)、微藻和枯草芽孢杆菌(MB)及空白对照(CK)4个处理,在室内连续恒温培养35 d,测定土壤化学性质,运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seq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组成的演替规律,揭示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化学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硝态氮、DOC含量和pH,在培养第35天分别增加11。93%、17。80%、5。58%和2。75%。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显著增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pH、有效磷和硝态氮含量是引起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促进土壤细菌群落间的正向相互作用,显著增加网络拓扑参数节点数、边数、平均度,网络更加复杂。[结论]微藻配施枯草芽孢杆菌能有效改良土壤养分,调节养分变化规律,显著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优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进细菌群落间的相互作用。

    微藻枯草芽孢杆菌土壤化学性质细菌群落

    基于区划的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空间布局

    朱美青黄宏胜崔佳莹史文娇...
    251-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对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在明确了江西省绿色发展总体思路基础上,搜集提炼了江西省农业领域10种典型绿色发展模式,具体包含种植业领域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模式,林业领域的山地开发治理模式、低效林优化增效发展模式、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草业领域的现代规模化生态牧业发展模式,湿地领域的沙化土地开发治理模式、岗丘土地开发治理模式、湿地开发治理模式,同时分析了典型模式的适用条件及判别标准。然后基于江西省绿色发展区划结果及不同区域特征,将典型模式进行了空间布局。[结果]首次实现了不同区划类型下县级尺度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空间布局。种植业领域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模式分别可在13个、10个、24个县区进行推广布局;林业领域的山地开发治理模式、低效林优化增效发展模式、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分别可在18个、22个、49个县区进行推广布局;草业领域的现代规模化生态牧业发展模式可在5个县区进行推广布局;湿地领域的沙化土地开发治理模式、岗丘土地开发治理模式、湿地开发治理模式分别可在10个、17个、18个县区进行推广布局。[结论]基于区划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空间布局研究,为模式的复制推广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区划结果与模式综合效益的实现,也进一步推动了江西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

    绿色发展模式区划空间布局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