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石庆华

双月刊

1000-2286

ndxb7775@sina.com

0791-83813246

330045

江西省南昌市志敏大道1101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是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0-2286,CN 36-1028/S。本刊立足于国际国内农业科学的发展前沿,理论探索为主,面向社会,刊载有关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研究综述等。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科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A)、意大利《农业索引》(Agrindex)、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学中心文摘》(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等20多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茵陈蒿黄酮的提取、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陈凌利韦雯璐李建明毛心怡...
    263-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是一种药食皆优的菊科蒿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茵陈蒿富含黄酮、多糖、生物碱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理活性。笔者对茵陈蒿黄酮的提取纯化、主要成分组成及其在抗氧化、护肝、抗肿瘤等方面的生物活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今后在制备分离和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茵陈蒿黄酮在功能性食品和医药方面的应用研究以及茵陈蒿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茵陈蒿黄酮提取化学组成生物活性

    砾石覆盖下的农田土壤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王成马东祥贾振江高素素...
    27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砾石覆盖是旱区特有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模式。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已经证明,地表覆砂能够很好地适应旱区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为当地农业发展和效益提升带来极大助力。然而,砾石覆盖农田退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愈加凸显,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障碍因子。文章以砾石覆盖的土壤环境效应为脉络,归纳总结了砾石覆盖对土壤水热环境、土壤盐分、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影响效应和相关机制。同时,进一步指明旱区砂田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该领域未来可持续深化和拓展的方向,主要包括:(1)砾石覆盖农田退化过程中土壤环境的综合演变机制;(2)"砾石-土壤-作物"系统间的协同作用机制;(3)应对砂田退化的农业修复模式及可持续发展路径;(4)砾石覆盖对局部区域气候的影响机制。

    砾石覆盖土壤环境旱区农业发展

    紫云英及氮肥减量下配施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劳洁玉郑铭洁黄永材任震...
    289-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减少化学氮肥的使用,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在紫云英还田条件下,氮肥减量配施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养分提升、水稻增产的作用,旨在明确在紫云英替代部分氮肥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培肥和增产的最佳减氮量和生物质炭添加比例,以期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双因素水稻盆栽试验,以冬闲+常规施肥(CK)为空白对照,设置了4个(0。25%、0。5%、1%、2%)生物质炭添加比例,在追肥时设置3个(减氮10%、减氮20%、减氮30%)减氮比例,共设置13个处理组合,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计52盆,生长周期120 d,水稻成熟后比较各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紫云英还田下,减氮30%配施2。0%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H(P<0。01)与CK相比提高了12。02%;减氮20%配施2。0%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质(SOM)、有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均具有极显著提升作用(P<0。01),显著提升了土壤全氮含量(P<0。05),比CK分别增加了38。8%、107。2%、25。4%、24。9%;减氮20%配施0。5%生物质炭时碱解氮含量显著提升了49。6%(P<0。01)。紫云英还田下减氮30%配施1。0%生物质炭时产量最高,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产18。7%(P<0。01)。施加低量生物质炭(0。25%生物质炭)更有利于水稻地上部生物量积累,比CK显著增加了90。04%(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是提升水稻产量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P<0。05、r>0。5)。[结论]紫云英、氮肥减量及生物质炭联合施用的培肥增产效果显著,紫云英还田下减氮20%配施2。0%生物质炭更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减少氮素流失,促进水稻生长增产,但施加过量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及生物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追肥时减氮30%配施1。0%生物质炭对水稻增产效果最佳。

    紫云英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氮肥减量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

    马铃薯PYL5基因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分析及其启动子的活性鉴定

    张春利解潇飞张莹张锋...
    302-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脱落酸(ABA)作为一种"应激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干旱、盐等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YR/PYL/RCARs(以下简称"PYL")作为ABA受体在多种植物中也被广泛研究。基于对马铃薯StPYL5基因生物信息学及表达模式分析,并通过对其启动子活性鉴定,为进一步揭示马铃薯StPYL5功能及抗逆育种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转录组数据克隆得到StPYL5基因,通过DNAMAN、MEGA等软件分析了StPYL5的分子特征;通过qPCR检测了StPYL5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利用PlantCARE网站对StPYL5基因启动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瞬时转化烟草对其活性进行了鉴定。[结果]StPYL5基因全长534 bp,共编码17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20。19 ku,理论等电点(p I)为5。9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StPYL5与SpPYL9-like亲缘关系较近。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青薯9号(QS9)中StPYL5在根和叶中表达量较高,其次分别是茎和花,在块茎中表达量较低。不同胁迫下StPYL5表达量分析表明,青薯9号(QS9)中StPYL5在干旱、低温、盐和ABA胁迫下的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且StPYL5的表达受MeJA和SA的诱导。此外,笔者成功克隆得到2 000 bp的StPYL5基因启动子。在烟草中的瞬时转化后的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tPYL5基因启动子具有成功启动下游GUS报告基因表达的启动子活性。[结论]全面分析了StPYL5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在多种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谱,并成功克隆到具有活性的pStPYL5启动子,该结果为深入研究StPYL5基因的功能以及马铃薯抗逆育种提供依据。

    马铃薯ABA信号通路StPYL5基因克隆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

    摘心对'宁杞1号'枸杞结果枝生长发育及花果的影响

    王烨刘德帅温佳伟冯美...
    314-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近年来枸杞生产中因修剪措施不当而导致营养枝旺长,产量降低,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探究枸杞结果枝摘心后,果实外形指标、品质、产量及产值的变化规律,探索夏季修剪中摘心处理的最佳修剪程度,为枸杞果实提质增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宁杞1号'(Lycium barbarum'Ningqi 1')为试材,对枸杞结果枝进行不同程度的摘心处理,以仅疏除徒长枝的枸杞树为对照,分析经过不同程度摘心处理后的枸杞结果枝第一、二年各指标的生长变化,并对结果枝上枸杞果实的外形指标及内在品质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摘心处理后,结果枝上花果物候期提前且更加集中,有利于分批集中采收。同时摘心留枝18节(SP1)、30节(SP4)处理后果实纵横径较对照组更大,内在品质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多糖、甜菜碱、总黄酮、胡萝卜素、VC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结果枝上枸杞产量在第一年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61%、17。89%;第二年产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6。95%、32。54%。[结论]摘心处理后,一年生结果枝上枸杞果实品质更好,而二年生结果枝上枸杞果实的品质及产量产值均有所提高,其中摘心留枝18节(SP1)、30节(SP4)两组摘心处理后更加明显达到提质增产的目的。

    宁杞1号整形修剪提质增产摘心处理花果物候期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性状的17份江西茶树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董方涂娟杨菲颖董越...
    328-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叶片解剖结构性状,对江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江西茶树新品种选育及特色茶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及优异资源。[方法]以17份江西茶树资源为材料,对16项叶片解剖结构性状进行观测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间接鉴定其抗逆性、适制性和生产力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7份江西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88~2。09,变异系数范围为7。73%~63。70%,抗寒性平均得分为1。35,生产力平均指数为2 031。43。近一半的茶树资源适制绿茶和乌龙茶,少数适制红茶或红、绿茶兼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茶树抗旱性指标进行评价,发现抗旱性前6位茶树资源由强至弱依次为赣茶3号、程风绿、赣茶2号、遂川种、靖安白叶和杏林。经主成分综合得分计算结合聚类分析表明,排名前3的茶树依次为赣茶3号、程风绿、杏林,主要聚在第Ⅰ、Ⅱ类,其叶片栅栏组织较发达,适制绿茶、乌龙茶;而得分较低的2份修水野生茶树资源九龙1号和九龙2号,主要聚在第Ⅲ类,其叶片海绵组织较发达,可作为宁红茶品种改良的亲本材料。[结论]17份江西茶树种质资源展现出较强的耐寒、抗旱能力及高潜在生产力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赣茶3号、程风绿、杏林综合性状优良,可在江西绿茶品种选育及茶产品开发方面加以利用。

    茶树种质资源江西叶片解剖结构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高原夏季露地大白菜生长生理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柳文凯雷永忠王莉杨烨...
    340-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探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大白菜生长生理、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大白菜品种"旺春"为供试材料,共设置7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1)、100%常规施肥(CK2)、化肥平衡施肥(T1)、化肥减量30%+6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2)、化肥减量30%+9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3)、化肥减量40%+6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4)、化肥减量40%+9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T5)。[结果]与CK2相比,T3处理中大白菜株幅、根粗和根长分别提高了11。17%、13。31%和18。20%,地上部莲座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9。02%、34。09%和35%,大白菜莲座叶、叶球、根系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了9。71%、19。24%、14。16%,同时有效增加了养分在叶球中的分配率,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4。35%~24。17%,磷肥利用率提高了7。61%~10。40%,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显著增加,有效降低了土壤养分依存率。大白菜养分吸收方面,化肥减量30%优于化肥减量40%,配施9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优于配施6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对30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T3处理得分最高,处理效果最佳。[结论]综合分析可知,化肥减量30%+9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可以促进大白菜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有利于大白菜养分吸收,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化肥施用量,可为高原夏季露地大白菜生产中化肥减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大白菜化肥减量生物有机肥养分利用率养分吸收

    黄沙栽培模式下咸水滴灌对设施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江文格刘江凡赵鑫龚智...
    35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南疆地区淡水资源紧缺及土壤盐渍化问题,探究黄沙栽培模式下咸水滴灌对基质水盐分布、设施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利用Logistic模型研究番茄的动态生长变化,确定适宜南疆黄沙栽培模式下设施番茄咸水滴灌的矿化度阈值,以期为南疆设施农业咸水高效利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试验以黄沙基质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灌溉水矿化度处理,分别为2 g/L(T1)、3 g/L(T2)、4 g/L(T3)、5 g/L(T4)和6 g/L(T5),并以淡水灌溉为对照(CK)开展黄沙栽培模式下咸水滴灌对基质水盐分布、设施番茄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在黄沙栽培模式下,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基质含水率和含盐量与灌溉水矿化度呈正相关,均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番茄不同生育期各处理0~25 cm的基质平均含水率在开花结果期达到最大,其中与CK处理相比,2 g/L基质平均含水率增加不明显,而当矿化度增加到3 g/L以上时,基质平均含水率显著升高,分别增加7。51%、10。67%、14。44%、18。10%;番茄不同生育期0~25 cm基质平均含盐量在结果末期达到峰值,其中T3、T4、T5处理积盐效果较为明显,基质含盐量高达8。49,9。82,10。50 g/kg。番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生长随生育期推进呈逐渐增大后基本不变的S型变化趋势,Logistic模型可用于精确描述不同灌溉水矿化度处理下番茄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累积量的动态生长过程,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4以上。番茄生长指标、总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3 g/L的总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达到47。17 t/hm2和15。22 kg/m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综合考虑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等因素,在黄沙栽培模式下推荐2~3 g/L灌溉水矿化度对设施番茄进行灌溉,可有效缓解淡水短缺及土壤盐渍化问题,为南疆地区大面积推广沙培番茄提供科学依据。

    咸水滴灌黄沙基质水盐分布生长产量番茄

    银杏雄花序光谱特征时序变化分析及氮含量估测

    裘赛铤朱玉婷周凯
    36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氮素是影响银杏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且银杏雄花作为银杏活跃的生理器官,雄花序中氮素含量对其受精生理和衰老生理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前人的研究多集中于果树等园艺作物叶片氮含量的光谱估测,利用光谱技术监测银杏雄花氮素含量的研究仍较少。因此,本文拟构建银杏雄花序氮含量的最佳估测模型,实现银杏雄花序氮素含量动态变化的快速无损监测。[方法]研究以不同时期的银杏雄花花序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银杏雄花花序不同时期的氮素含量动态变化;使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同步获取雄花花序高光谱反射率,并提取氮素相关的光谱指数;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全子集回归算法(All-subsets Regression,ASR)优选目标光谱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别基于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和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进行建模,并使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进行判定;最后,使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进行模型的精度检验。[结果]银杏雄花序氮素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众多光谱指数当中,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全子集回归算法优选出对银杏雄花序氮含量敏感的光谱指数NI_Ferwerda、MCARI/OSAVI、TCARI(调整R2=0。73);基于优选的3款光谱参数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CV-R2=0。70)的表现总体优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CV-R2=0。63)。[结论]基于优选光谱指数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测效果较好,能较为准确地估测银杏雄花序氮素含量,进而为银杏雄花序的氮素营养状况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必要的技术支撑。

    银杏氮含量光谱特征时序光谱特征

    油茶巢式交配子代油脂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王安妮王开良柴静瑜钟慧奇...
    379-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油茶种内杂交和种间杂交的亲本选配机制,为油茶高含油率杂交育种选育提供指导。[方法]以油茶巢式交配设计的种内、种间杂交子代为材料,分别测定种仁含油率、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析母本的一般配合力(GCA)、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解析重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12个家系的种仁含油率为17。83%~53。55%,木质素含量为4。68%~18。12%,纤维素含量为3。66%~13。04%,半纤维素含量0。54%~12。20%。种仁含油率、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差异在组合间和母本内父本间达到了显著水平。含油率和木质素、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489和-0。297。长林4号种仁含油率的GCA最高,达到1。57。各组合的SCA分析表明,含油率SCA为-6。38~4。28,其中含油率SCA高且其余3个性状SCA低的种内杂交组合有40×95和4×18。种间杂交组合含油率的SCA普遍较低,仅53×小2较高,为2。77。除木质素外,含油率、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非加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说明以这3个性状为目标的杂交育种中评估亲本的SCA比GCA更重要。4个性状的单株遗传力范围为10。84%~58。35%,家系遗传力为4。23%~。21。35%,均受到较强的环境效应影响。[结论]以配合力为参考指标,结合各组合的表型数据,选出可用于油茶高含油杂交种质创制的优良种内杂交组合40×95和4×18,种间杂交组合53×小2。

    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巢式交配设计油脂性状配合力遗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