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

石庆华

双月刊

1000-2286

ndxb7775@sina.com

0791-83813246

330045

江西省南昌市志敏大道1101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是江西农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0-2286,CN 36-1028/S。本刊立足于国际国内农业科学的发展前沿,理论探索为主,面向社会,刊载有关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和研究综述等。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科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生物学文摘预评》(BA)、意大利《农业索引》(Agrindex)、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学中心文摘》(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源》、《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等20多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膨大期西瓜果实不同部位5种重金属富集变化的差异性研究

    勿吉斯古冷沈琦马磊盘菊秀...
    663-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膨大期西瓜果实不同部位5种重金属富集变化的差异。[方法]以7月8日至7月22日采集的西瓜果实不同部位及果实对应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应国家标准方法开展了样品中Cd、Cu、As、Ni、Cr 5种重金属的定量分析,并根据定量分析结果,探讨了膨大期西瓜果实不同部位5种重金属富集系数变化的差异。[结果]随时间延长,西瓜果皮Cd、Cu、As、Ni富集系数呈升高、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Cr富集系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临近末次采样时间,果肉As、Ni、Cr富集系数呈升高、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Cu富集系数呈降低、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d富集系数呈现出较强的波动性,该结果提示:适当延后采收期利于降低西瓜果皮果肉Cd富集水平。西瓜果皮上部位和果肉上部位Cd、Cu、Ni、Cr、As富集变化的差异性相对较强。[结论]西瓜果皮果肉5种重金属的富集变化存在差异,可根据该差异,通过适时延后采摘或提前采收的方式,降低目标调控重金属果实富集水平;果皮上部位适合作为探讨西瓜果皮5种重金属富集变化的代表性部位,果肉上部位适合分别作为分析西瓜果肉Cd、Cu、Ni、Cr与As富集变化的代表性部位。

    西瓜重金属富集

    氨基寡糖素对宁夏枸杞的诱导抗病性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荣山李捷党慧梅张煦...
    672-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氨基寡糖素是一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可诱导激活植物免疫系统、促进生长,提高抗病能力。研究通过叶面喷施氨基寡糖素(AOS),观测分析枸杞病害发病情况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阐明AOS对枸杞植株生长的影响和诱导抗病的生理机制。[方法]以4年生'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以清水为对照,从初花期开始,间隔15 d叶面喷施5%AOS 800倍液1次,连续喷施4次,诱导32 d后调查枸杞叶斑病发病情况3次。同时采集叶片样品,测定叶片厚度、叶绿素含量、活性氧代谢途径、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结果]叶面喷施AOS诱导32 d后,'宁杞7号'叶片叶绿素、O2-、H2O2 含量达到最高,分别较对照组提高63。04%、13。27%和206。14%,抗氧化酶SOD、POD、PAL活性提升最高,较对照组提升19。56%、45。46%和48。85%,MDA含量最低,较对照组下降37。43%;诱导39 d后,'宁杞7号'叶斑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5。90%、1。66,相对防治效果最佳,达到83。02%,此时4CL活性最高,较对照组提高107。39%,次生代谢产物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也达到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26。89%、63。98%和19。69%;诱导46 d后,CAT、C4H活性最高,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80。02%、45。34%。[结论]叶面喷施AOS可提高'宁杞7号'叶片叶绿素含量,能诱导产生ROS,使O2-、H2O2含量一定程度升高,同时增强SOD、POD、CAT、PAL、C4H、4CL活性,降低MDA含量,积累次生代谢产物木质素、总酚和类黄酮,显著降低叶斑病的自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该研究结果可为氨基寡糖素在枸杞无害化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宁杞7号'氨基寡糖素诱导抗病活性氧代谢苯丙烷代谢

    石蒜种子萌发过程及生理研究

    萨日娜蔡军火游欣温婷...
    682-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石蒜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与生理变化规律,为其优质种苗的繁育提供理论基础及高效繁殖技术。[方法]以成熟新鲜的石蒜种子为研究材料,在观测其萌发第0、7、14、21、28、35天形态变化的基础上,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蒽酮比色法、酶联免疫法测定种子内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内源激素(GA3、ABA、IAA、ZR)等内含物。[结果](1)石蒜种子的萌发方式为子叶留土型,依据形态变化特征,可将其萌发过程划分为未萌发期(0 d)、露白期(7~14 d)、子叶伸长期(8~14 d)、根快速生长期(15~21 d)、分根期(22~28 d)和真叶形成期(29~35 d)6个时期,持续时长约35 d。(2)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内源ABA的含量及GA3/ABA比值总体均呈"下降"趋势,IAA和ZR的含量却呈"上升"趋势,GA3含量则"先降后升";其中,子叶伸长期和根快速生长期是内源激素变化的拐点时期。(3)种子的萌发进程与ZR、IAA的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GA3、ABA的含量变化则呈显著负相关。高含量的IAA和ZR、低含量的ABA和GA3有利于胚乳内淀粉的水解,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结论]石蒜种子的萌发是一个动态耗能过程,主要依赖胚乳内的淀粉和可溶性糖提供能量。同时,种子的萌发也受到内源激素ZR和IAA的正向调控及GA3/ABA的负向调控。

    石蒜种子萌发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内源激素

    蛋鸡产蛋前用药后氟苯尼考在鸡蛋中的残留代谢规律研究

    张莉董一帆袁丽娟向建军...
    691-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研究蛋鸡产蛋前用药后氟苯尼考在鸡蛋中的残留代谢规律,探明其在蛋鸡产蛋前的休药时间,为指导鸡蛋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78只健康的罗曼粉壳蛋鸡为试验对象,对蛋鸡产蛋前进行氟苯尼考混饲给药,采集鸡蛋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鸡蛋样品中的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量进行定量分析,利用代谢残留模型和休药期软件(WT 1。4)计算出氟苯尼考在蛋鸡产蛋前用药的休药时间。[结果]蛋鸡产蛋前使用氟苯尼考后,鸡蛋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量随用药时间增加逐渐增大,到停药第1天时,药物残留量达到峰值,约为307。64 μg/kg;然后随着停药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至停药第10天,鸡蛋中药物残留总量降至10 μg/kg以下;至停药第12天,残留量降至检出限以下。利用残留消除规律模型和WT1。4软件计算的氟苯尼考在蛋鸡产蛋前的休药时间分别是9。70 d和10。26 d。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停药第9天后,所有鸡蛋样品中药物残留量均降至10 μg/kg以下,结合休药期计算结果,建议氟苯尼考在蛋鸡开产期前用药的安全间隔期为10 d。而试验期间鸡群从第1枚鸡蛋生产到理论开产期的时间间隔为32 d。[结论]由于蛋鸡在理论开产期前产蛋的不规律性,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建议将蛋鸡产蛋前使用氟苯尼考粉后的休药时间定为理论开产期前的42 d。

    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残留产蛋前鸡蛋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凤尾草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刘思依张坤王小莺刘霞...
    701-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PMP)治疗动物炎症性肠病(IBD)的活性物质、分子靶点及作用机制,为后期研究凤尾草替代抗生素治疗动物IB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凤尾草的有效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以"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为检索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使用jvenn网站筛选出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凤尾草治疗IBD的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并以凤尾草与IBD的交集靶点作为预测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前6个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利用AutoTools软件对活性物质与核心靶点进行对接,并使用PyMOL2。6可视化。[结果]凤尾草的活性成分共11种,利用TCMSP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多个数据库得到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共计209个。PPI网络拓扑显示,凤尾草主要作用于AKT1、TNF、IL 6等多个靶点。GO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作用于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细胞外区等通路。KEGG通路分析表明其可能通过p53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共同发挥作用治疗IBD。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除芦丁外,凤尾草中关键活性成分槲皮素、芹菜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木犀草素与AKT1、TNF、IL6等核心靶点均表现出稳定的结合能力。[结论]研究结果初步预测了凤尾草主要通过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等多种活性成分,调控AKT1、TNF、IL6、INS、IL1B和TP53等关键靶点,共同调节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共同治疗IBD。

    凤尾草分子对接炎症性肠病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信号通路

    大肠杆菌烈性噬菌体vB_EcoM_JN03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效果研究

    李天娇舒梅吴国平钟婵...
    713-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导致E。coli O157:H7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研究其天然杀菌剂——烈性噬菌体,对于防控多重耐药E。coli O157:H7污染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方法]以多重耐药E。coli O157:H7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污水中分离烈性噬菌体,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表征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并评价该噬菌体应用于食品中对E。coli O157:H7的抑菌效果。[结果]成功分离纯化了一株可裂解E。coli O157:H7的噬菌体,命名为vB_EcoM_JN03(GenBank登录号:OR885871)。vB_EcoM_JN03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病毒科;其最佳感染复数(MOI)为0。01,潜伏期为30 min,120 min后到达平稳期,裂解量80 PFU/cell;其在30~60℃和pH 4~12范围内效价稳定。vB_EcoM_JN03的基因组为双链DNA,全长158 142 bp,G+C含量44。63%,编码206个开放阅读框(ORF),不含已知编码的毒力、抗生素耐药和溶源性基因。vB_EcoM_JN03在4℃下可显著抑制牛奶和牛肉样品中污染的E。coli O157:H7。[结论]经分离、鉴定的E。coli O157:H7烈性噬菌体vB_EcoM_JN03对宿主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望作为一种天然杀菌剂防控E。coli O157:H7污染食品。

    大肠杆菌O157:H7烈性噬菌体生物学特性生物杀菌剂

    不同微生境毛尖紫萼藓形态结构性状差异性与协变特征

    代玲张梦玉邱东马晓东...
    726-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是典型的石生耐旱藓类,广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其生长往往受到干旱和贫瘠生长环境的限制,是自然界的拓荒者之一。研究不同微生境中毛尖紫萼藓形态结构性状的差异性与协变特征,为开展藓类植物耐旱机理研究及深入揭示石生耐旱藓类在不同微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3种不同遮荫程度微生境(竹林开放式遮蔽岩石S1、向阳裸岩E、薜荔完全遮蔽岩石S2)下的毛尖紫萼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15个形态结构性状,即7个单株性状(中部叶片夹角、中部叶长度、中部毛尖长度、上部毛尖长度、植株高度、带毛尖的植株宽度、不带毛尖的植株宽度)和8个茎叶微结构性状(茎横截面长、茎横截面宽、茎中部细胞长、茎中部细胞宽、茎细胞密度、叶中肋宽、叶细胞长、叶细胞宽),计算各性状的变异系数,探究其形态结构性状在不同微生境间的差异性与协变特征。[结果]在单株性状中,株高、植株宽度、植株宽度(带毛尖)、叶片夹角和中部叶长最大值均出现在S1生境,最小值多出现在E生境,而中部毛尖长为S2>E>S1。无论何种微生境,毛尖长度的变异性均较高。在茎叶微结构性状中,茎细胞长、叶细胞长及叶细胞宽均表现为S1生境显著高于E生境,其他5个茎叶微结构性状在3个微生境间无显著差异(P>0。05)。叶细胞在S1生境中最大,S2生境中次之,E生境中最小。所有性状均属于中等以下程度变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微生境下毛尖紫萼藓15个性状间的协变特征不完全一致,且呈现较明显的分异特征,其中S1生境的毛尖紫萼藓综合生长性能相对较好。[结论]在3种不同微生境下,毛尖紫萼藓形态结构性状所反映的生长性能表现为:S1>S2>E。毛尖紫萼藓功能性状间具有一定的协变趋势,但出现了微生境间的差异化,这是对不同微环境长期响应和适应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藓类植物这类特殊植物类群对不同微生境的响应与适应提供理论依据。

    毛尖紫萼藓微生境功能性状协变

    液压无级调速前悬挂式双圆盘割草机设计与试验

    苏晓红王久鑫杨智凯杨金龙...
    736-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解决双圆盘割草机的切割圆盘转速无法实现无级调速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液压无级调速前悬挂式双圆盘割草机。[方法]对双圆盘切割器进行理论分析并确定其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对其液压系统进行设计及关键液压元件选型,应用WorkBench软件对液压站机架进行静态结构分析和模态分析并校核其安全性,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择机具前进速度、切割圆盘转速和刀片数量为试验因素,重割率和漏割损失率为试验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与验证。[结果]静态结构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液压站机架在静载荷下的最大变形量为2。84 mm,最大应力为65。01 MPa,机架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一阶模态下机架的固有频率最低,其值为25。2 Hz,实测液压泵振动频率为24 Hz,低于机架的最低固有频率(9。23~19。6 Hz),机架不会发生共振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机具能够完成苜蓿切割和铺放集条作业任务,最佳作业参数为:机具前进速度5。89 km/h,切割圆盘转速2 200 r/min,刀片数量2个。[结论]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机具前进速度7。5 km/h、切割圆盘转速2 000 r/min、刀片数量3个时,重割率为1。12%,漏割损失率为0。18%,机具性能稳定可靠,各项指标均满足旋转割草机的技术要求。

    液压无级调速前悬挂式双圆盘割草机优化设计苜蓿田间试验

    单针振动气力式辣椒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李旭胡齐深王修善龚明...
    749-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育苗移栽是辣椒种植普遍采用的方式,针对辣椒穴盘育苗播种环节存在的漏播现象,设计了一种用于漏播补种的单针振动气力式辣椒精量排种器,用于对穴盘中的空穴进行补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方法]以"兴蔬皱辣2号"辣椒种子为研究对象,结合种子物理特性测定,对排种器振动供种机构、直线携种机构和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并搭建了试验台。以种箱振动频率、气吸针真空度和气吸针直径为试验因素,以排种单粒率为试验评价指标,进行排种器单因素试验,确定种箱振动频率、气吸针真空度和气吸针直径具体取值范围分别为77~89 Hz、15~35 kPa和0。6~0。8 mm。在此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响应曲面分析和试验因素优化求解。[结果]确定了排种单粒率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为气吸针真空度、气吸针直径和种箱振动频率,得出排种器最优作业参数为气吸针真空度27 kPa、气吸嘴直径0。7 mm、种箱振动频率85 Hz,样机试验排种单粒率为98。25%。[结论]该单针振动气力式辣椒精量排种器工作稳定,排种单粒率高,满足辣椒精量播种作业要求。

    辣椒穴盘育苗精量播种振动单针气吸排种器

    基于改进YOLOv5的病死猪猪头的识别及三维定位方法

    彭兴鹏何秀文孙云涛刘仁鑫...
    763-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为病死猪搬运机器人提供抓取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病死猪猪头的识别及三维定位方法。[方法]将YOLOv5 目标检测算法主干特征提取网络(backbone)替换成轻量化特征提取网络MobileNetV2,降低所得训练权重参数大小;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中引入CBAM注意力机制来提高对病死猪猪头的关注度;使用RealsenseD435深度相机获取目标图像,建立针对病死猪猪头的三维空间坐标的成像模型;并设计对比试验与定位试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相较于YOLOv5特征提取网络,轻量化处理主干网络能使权重文件大小从13。7 MB下降到5。9 MB,降幅达到56%;CBAM注意力机制的引入使算法单张图片的检测速度从17。9 ms下降到11。6 ms,减少6。3 ms;RealsenseD435深度相机构造的三维定位模型在X,Y,Z轴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021,0。023,0。042 m,均小于0。05 m。[结论]改进的YOLOv5目标检测模型能有效降低权值文件大小,提高检测速率。RealsenseD435深度相机构建的三维定位模型能够准确定位到病死猪头部,并计算出其三维空间坐标。所以基于改进YOLOv5的病死猪猪头的识别及三维定位方法,满足病死猪搬运机器人的识别定位要求。

    YOLOv5病死猪猪头识别三维定位注意力机制无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