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硝态氮、铵态氮素配比对植烟土壤和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李先伟高正锋周国琴虞健...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硝态氮、铵态氮素配比对贵州安顺地区植烟土壤和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寻找适宜于当地烟叶优质生产的最佳配比,设置了5个处理(CK;T1:100%硝态氮肥;T2:70%硝态氮+30%铵态氮;T3:50%硝态氮+50%铵态氮;T4:30%硝态氮+70%铵态氮;T5:100%铵态氮),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的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病害发生情况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以期为该地区优化烟草施肥、改善植烟土壤、提高烟叶产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T2处理大田生育期为112 d,现蕾期较T3处理提前了6 d,T2、T4、T5处理有效叶数显著高于T3处理;T2处理发病率最低,SPAD值显著高于T1、T3、T4和T5处理,发病率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T2和T3处理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表现较好,T2处理增加了中上等烟比例;T3、T4处理烤烟的钾含量显著高于T1、T2、T5处理,且符合优质烟标准,T2处理的烟碱含量显著高于T1、T4和T5处理,氯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评分最高;T2处理显著增加了成熟期根际土壤pH值及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力.因此,综合考虑烟株的生长情况、发病率、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以及植烟土壤肥力状况,在安顺地区硝铵氮素配比为7∶3施用效果更优,更有利于云烟87的生长.

    硝态氮铵态氮土壤酶活烟草青枯病产质量

    早熟甘蓝型油菜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与补偿效应研究

    邹小云黄杨闫蕾任寒...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早熟油菜不同生育阶段氮素亏缺与补偿效应,以赣油105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方式,分别于苗期、越冬期、抽薹期、初花期及终花期进行不施氮、后一生育阶段等量和加倍恢复供氮处理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早熟甘蓝型油菜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干物质量、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抽薹期氮素亏缺对早熟甘蓝型油菜干物质生产积累影响较大,其加倍施氮处理较等量施氮处理下的总干物质量增加了7.71%;越冬前和初花后氮素亏缺对早熟甘蓝型油菜单株籽粒产量影响较小;越冬期缺氮显著降低了早熟油菜的株高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抽薹期缺氮对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最大;早熟油菜产量相关性状及干物质量均存在一定的氮素亏缺补偿效应,各指标补偿效应的大小及补偿有效期存在一定的差异;越冬期至抽薹期保证氮素的充分供应对早熟油菜的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可起到优化的效果.综上,本研究初步确定了早熟甘蓝型油菜越冬期至抽薹期是氮素需求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初花期是氮素补偿的有效关键期.

    早熟油菜氮素亏缺产量氮肥利用补偿效应

    汉中烟区不同株型烤烟品种(系)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杜鸿波方琳惠申剑刘怡...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陕西省汉中烟区不同株型烤烟品种高密度种植的适应性,在汉中市西乡县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云烟99(紧凑型)、9A05(半紧凑型)和中烟特香301(平展型)3种株型烤烟品种(系)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1.65万、1.95万、2.25万株/hm2),以期找出不同株型品种栽培的最佳高密度.结果表明:云烟99的大田生育期短于9A05、中烟特香301,9A05、中烟特香301的大田生长规律表现一致;3个品种(系)在高密度栽培时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不同株型品种(系)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的农艺性状,以及根、茎、叶的鲜(干)重有一定的影响;云烟99的总糖、还原糖、烟碱、钾、氯含量适宜,产量、产值及中上等烟比例最高.综合来看,如果能解决烤烟高密度栽培的病害问题,紧凑型品种云烟99更适合采用高密度栽培,其种植密度可达1.95万~2.25万株/hm2;半紧凑型品系9A05的种植密度可达1.65万~1.95万株/hm2;平展型品种中烟特香301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65万株/hm2,不适宜高密度栽培.

    株型烤烟品种高密度农艺性状发病率化学成分经济性状

    考虑降雨预报的灌溉模式对水稻产量及需水量的影响

    张海军宗星宇邓海龙谢亨旺...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早稻和晚稻为试验材料,在考虑降雨预报的前提下,研究了智能灌溉和传统淹水灌溉2种模式对水稻的产量指标以及作物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灌溉模式能够使早稻、晚稻分别节约灌溉水量83.9、119.2 t/hm2,减少排水量193.8、35.6 t/hm2;智能灌溉模式在降雨频繁时充分满足作物在关键期的需水量,在缺少降雨时可在不影响产量、保证作物的关键期需水的情况下适当降低作物的需水量;智能灌溉模式可使早稻和晚稻的理论产量分别提高284.52、508.84 kg/hm2.综上,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考虑降雨预报的智能灌溉模式能够提高灌溉效率;优化作物的关键期需水量,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实现水稻增产,具有一定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智能灌溉降雨利用节水减排水稻增产作物需水量

    宜宾高海拔烟区全生育期覆膜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郭冲张通许艳玲郭仕平...
    27-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宜宾高海拔烟区全生育期覆膜栽培配套的栽培措施,提高宜宾高海拔烟区烟叶的质量及经济效益.采用正交试验L9(34)设计,设置移栽方式(膜下小苗移栽、井窖式移栽、膜上大苗移栽)、地膜颜色(白色、黑色、双色)、揭膜方式(全生育期覆膜、移栽后40 d揭膜、移栽后40 d撕膜打孔)3个因素,共9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质量的影响.在宜宾海拔1200 m烟区实行全生育期覆膜和移栽后40 d撕膜打孔比移栽后40 d揭膜的减工降本效应分别为2657和2522元/hm2,实际经济效益无差异,烤后烟叶的综合质量得分分别提高3.20%、3.99%.由此可知,在宜宾高海拔烟区全生育期覆膜栽培配套井窖式移栽和双色地膜覆盖,不仅能降低生产用工量,而且还能提高烟叶的质量.

    烤烟覆膜高海拔产量质量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叶片结构模型构建

    胡春华张智强罗姗蔡永珍...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图像法代替传统标准四层振筛法建立烟叶叶片结构特征面积阈值模型,离线扫描了每片舒展的烟叶图像,经B分量指标阈值、腐蚀膨胀闭运算后剔除背景并提取了完整的烟叶图像,通过8-邻域提取法计算了每片烟叶像素面积并进行排序,每间隔1个点遍历像素面积区间所有点,与实际大片、中片、小片、碎片率进行对比,选择不同面积阈值下预测误差最小的像素面积值即为大片、中片、小片、碎片率组成的面积特征阈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和重复性检测.结果表明,叶片结构组成为[+∞,50880]、(50880,17230]、(17230,2380]、(2380,0]的面积特征区间模型,通过外部验证与标准四层振筛对比,大片、中片、小片、碎片率误差分别为1.09%、0.64%、0.47%、1.07%;图像法重复性检测的大片、中片、小片、碎片率标准偏差分别为0.88%、0.84%、0.19%、0.26%.由此可知,图像法建立的叶片结构模型稳定性较好并且能够很好地预测烟叶的大片、中片、小片、碎片率.

    图像B分量像素面积叶片结构振筛

    高温胁迫对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尹莲孙玉东罗德旭刘璐...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高温胁迫下大白菜叶片对逆境的响应机制,以叶片颜色和抗逆性存在差异的大白菜品种245、改良青杂3号和紫裔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了昼/夜温度为40℃/30℃、相对湿度为60%左右的高温胁迫处理,分析了高温胁迫对大白菜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条件下,3个品种大白菜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在高温处理下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品种245在高温处理后第6天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123.51 μg/g),在处理后第10天达到顶峰(148.64 μg/g).改良青杂3号和紫裔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改良青杂3号对热处理更加敏感,在第4天后达到最低值(97.54 μg/g);紫裔品种在初始时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别变化不明显,在热处理后第8天达到最低值(124.50 μg/g).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大白菜高温相关基因BraA01g019700.3C和BraA04g000960.3C对热胁迫响应明显,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BraA01g019700.3C、BraA07g002160.3C和BraA04g000960.3C的转录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raA05g001160.3C(P<0.01;r=0.000)和BraA01g019200.3C(P<0.05;r=0.040)的转录丰度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相关.

    高温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相对表达水平

    秦岭北麓乡村植物景观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

    李喆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陕西省秦岭北麓5个村落作为试验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熵值法等相结合,探讨了秦岭北麓乡村地区植物丰富度对乡村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离城镇的乡村植物多样性单一,物质丰富度偏低,其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得分偏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ielou均匀度指数与社会效应、美感效果、生态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Menhinick丰富度指数与美感效果、生态质量、文化价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综上,提出了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应立足资源优势,选择适合乡村景观发展的优势特色植物,有效增加评价较低乡村近水生境、居民点周边、农田边缘、林地比例和物种丰富度等建议,以期在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维护农村的环境治理,为乡村景观建设中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秦岭北麓物种丰富度乡村景观多元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

    蜜桔废枝栽培香菇的配方试验研究

    王素贞马吉平钟国祥王赟萍...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蜜桔废枝条木屑代替培养基质中的部分杂木屑,研究了不同培养料配方对香菇栽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添加20%~40%蜜桔木屑的培养料配方栽培香菇,其菌丝生长浓密、洁白、粗壮,菌丝生长速率、生物学效率、外观性状和3种胞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均高于或优于对照;其子实体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高,种类齐全,味道鲜美;随着蜜桔木屑添加比例的提高,香菇子实体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含量和营养指数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氨基酸比值系数和生物价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均高于对照;其汞、镉含量均比对照低,且均未检测出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残留.

    蜜桔木屑香菇酶活性培养料配方营养评价

    元蘑多糖的降糖降脂及其抗衰老活性研究初报

    李萍徐伟烨彭喜春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长白山地区著名野生食用菌元蘑的多糖组分的体外活性,通过水提醇沉法提取出元蘑多糖(HSP)经石油醚和Sevag试剂除杂后,通过DEAE纤维素-5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纯化,并测定了分离纯化后的组分对α-淀粉酶、胆固醇酯酶的抑制率、与胆酸盐的结合量.并通过线虫模型测定了元蘑多糖的抗衰老生物活性.在分离纯化试验中,由纯水、0.1、0.2 mol/L NaCl分别洗脱出了HSP-Ⅰ、HSP-Ⅱ、HSP-Ⅲ,再经凝胶层析后得到HSP-Ⅰ-1、HSP-Ⅱ-1.在活性试验中,HSP-Ⅰ-1、HSP-Ⅱ-1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1.48%、2.16%;对胆固醇酯酶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34.26%、30.24%,抑制率与多糖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与石榴皮多糖和皂角米多糖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与胆酸钠、甘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的结合量(m/m)平均分别为3.81%、3.40%;经过0.5、1.0 mg/mL元蘑多糖干预后的线虫平均寿命分别延长了8.6%、21.6%,且未对线虫产生生殖毒性.由此可知,元蘑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和抗衰老活性,能够为元蘑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元蘑多糖降糖降脂抗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