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ABA、ZR及IAA对甘薯脱毒苗生长及结薯的影响

    张志伟郑顺林段芳付国召...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甘薯品种龙薯9号的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基质培养、向根部营养液加入植物激素的处理方式,设置单因素试验,分别探究了0(CK)、0.7、7.0、14.0 mg/L的ABA与IAA,以及0(CK)、0.8、8.0、16.0 mg/L ZR对脱毒苗根生长发育及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0.8 mg/L ZR处理的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分别较CK提高2.25个和5.93 g;0.7 mg/L ABA处理的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分别较CK提高2.00个和5.43 g;14 mg/L IAA处理可显著增加脱毒苗的根长和茎长.综上所述,在脱毒薯生产过程中,根部施加0.7 mg/L ABA或0.8 mg/L ZR均可显著增加脱毒苗的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根部添加14 mg/L IAA可显著促进脱毒苗根与茎的伸长.本试验结果可为脱毒种薯种苗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甘薯脱毒种薯ZRIAAABA结薯特性生长

    2株生防菌与苏云金杆菌混配对茶园扁刺蛾的防治效果研究

    贺望兴谢小群李延升李文金...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选到一个对茶园扁刺蛾高防效的生防菌混配配方来替代化学药剂防治扁刺蛾,采用生防菌两两混配的方法,将前期从茶园发现的自然死亡扁刺蛾尸虫肠道内筛选到的2株生防菌(X-2、X-11)分别与苏云金杆菌(Bt)混配.室内毒力试验表明,筛选到的X-2和X-11生防菌与Bt制剂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扁刺蛾的防效,其中尤以1×108个/mL X-11+32 IU/mg Bt混配菌剂对扁刺蛾的防治效果最好,其药后72 h的死亡率最高可达81.50%,较单独施用1×108个/mL X-11菌液的死亡率提高了22.9个百分点.田间试验表明,将优选到的混配菌剂在茶园喷施10 d后对扁刺蛾的防效最高可达67.20%,比对照Bt菌剂防效提高了8.8个百分点.该研究可为今后茶园扁刺蛾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扁刺蛾生防菌苏云金杆菌混配配方防效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烟叶田间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刘云陈超张世杰陈玉松...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能够有效预防烟叶田间用药过量所产生的农药残留危害,加强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农药用量管控,研究了不同用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下的田间鲜烟叶高光谱曲线特征并构建了预测模型.应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400~900 nm)采集不同浓度(CK、1∶2000,1∶1000,1∶350)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24 h后的鲜烟叶样本的高光谱图像.使用4种常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分别采用连续投影法(SPA)、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进行数据降维,最后分别构建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随机森林(RF)模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光谱数据经二阶导数(D2)预处理后,LSSVM和RF模型的准确率均达到100%,经一阶导数(D1)预处理后,RF测试集准确率也达到100%;(2)SPA特征选择数量少于CARS,其中D1预处理后经SPA特征选择的波长数量最少;(3)综合考虑模型复杂度和稳定性,最终选择D1-SPA-RF为最优预测模型,选择11个特征波长,测试集准确率为97.70%.基于高光谱图像的D1-SPA-RF模型预测性能优异,可用于烟叶田间高效氯氟氰菊酯用量的快速检测.

    烟叶生产高光谱成像高效氯氟氰菊酯快速检测

    内部贡献因素分解视角下南昌市粮食生产的年际波动特征与趋势分析

    付江凡余永琦王长松彭柳林...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稻谷生产趋势与种植结构现状,以南昌市粮食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H-P滤波模型与RLI模型分析了南昌市粮食生产波动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探究了南昌市粮食生产结构的年际波动特征及其趋势.结果表明,南昌市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特征,波动呈现中幅型.从内部结构贡献因素分解角度来看,在短期内,粮食播种面积效应对南昌市粮食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且稳定,生产力效应相对较弱,种植结构效应全为负值且不够明显;在长期内,生产力效应对南昌市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要大于粮食播种面积效应与种植结构效应.同时,在粮食生产力效应与种植结构效应分解中,二晚对粮食增产贡献程度要显著优于早稻和一晚.

    粮食生产贡献率生产力效应种植结构效应

    绿色金融、技术创新与碳减排的区域耦合协调及时空演化

    陈佳琪王雨璇王子磊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全国28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绿色金融—技术创新—碳减排三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和分析,并运用空间计量手段探究三系统耦合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11-2021年我国绿色金融和技术创新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保持上升趋势,碳减排系统呈现出先升后降态势,三系统的耦合度稳步上升,由初级协调逐渐向中级协调转变,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且相对稳定;(2)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表现为东部地区优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3)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东部地区城市主要表现"高—高"集聚,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部分城市表现出"高—低"和"低—低"集聚,中部地区的空间集聚效应不显著.

    绿色金融技术创新碳减排耦合协调莫兰指数

    农光复合系统农业高效生产模式与效率提升对策研究

    杨良山柯福艳徐知渊喻佳节...
    107-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农光复合系统(利用农用地建设光伏发电站项目)农业生产高效经营的典型模式,分析了农光复合系统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农光复合系统农业生产效率的对策建议:加强农光复合系统生态高效建设管理模式的研究,组织开展农光复合系统农业种植规范的研制工作,组织开展农光复合系统农业设施的查漏补缺工作,加大对农光复合系统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创新和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农光复合系统投资模式,探索光伏生物质复合能源生产的新模式.

    农光复合系统农业生产光伏发电模式效率

    农户视角下不同开发模式旅游乡村生态恢复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湘西地区8个村为例

    杨益民郭德荣左金友杨蔓红...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地调研与半结构式访谈方式获取湘西地区的旅游乡村农户生计数据,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维度构建农户视角下旅游乡村生态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定量评价,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湘西地区旅游乡村农户依据所属案例村的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社区主导型,其生态恢复力指数分别为0.4099、0.4435、0.4116,整体表现为中等级;(2)政府主导型农户的压力指数最高(0.1711)但状态指数最低(0.1041),企业主导型农户的响应指数(0.1472)最高,而社区主导型农户的状态指数最高(0.1456),压力指数和响应指数均最低;(3)家庭参与旅游人数、林地面积、生态政策了解数量是3种旅游开发模式旅游乡村生态恢复力的最大障碍因素.

    旅游乡村开发模式生态恢复力障碍度因素湘西地区

    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研究

    李敏王玲玲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1年全国15个欠发达省份的面板数据,根据欠发达地区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特点,构建了农业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时空格局,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整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与较发达地区相比,其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相对滞后;(2)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为农业R&D人员全时当量和农业R&D内部经费支出;各地区的障碍因子整体存在空间差异,且有较高的稳定性.

    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测度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素质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曾嘉懿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素质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新方向,高素质农民赋能乡村振兴成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目前,高素质农民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定维度,缺乏统一框架下对高素质农民驱动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效应的研究.基于2012-2022年陕西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高素质农民驱动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高素质农民能够显著促进乡村振兴;(2)高素质农民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农村创业推动乡村振兴;(3)高素质农民发展将显著促进本地区乡村振兴和周边地区乡村振兴水平.并由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诸如引进技术人才、增强农村主体治理能力和充分发挥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从而推动全面乡村振兴.

    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中介效应杜宾模型

    《江西农业学报》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