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精量施肥喷药同步机插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药林桃李晓跃曹晓林罗翔...
    69-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一种水稻精量侧深施肥、喷药除草同步机插控制系统,以单片机STM32为控制核心硬件,基于FreeRTOS多线程任务,获取插秧机的作业速度,根据插秧施肥、喷药除草的农艺措施要求,确定同步作业数据模型,控制螺旋施肥电机和喷药泵电机的转速,实现施肥量和喷药量与插秧的实时调控,同时开展了不同作业速度、施肥和喷药量条件下的控制系统静态试验.结果表明:各行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1.94%~6.46%,总排肥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3.34%~5.27%,各行喷药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5.21%~7.63%,控制系统性能稳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准确率为97.61%,喷药准确率为94.47%,能够满足水稻精量侧深施肥和喷药除草同步机插的技术要求;与常规机插种植相比,作业35 d后的杂草防效均在98.00%以上;在减少20%氮肥量、50%除草剂的情况下,能确保水稻产量,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水稻机插精量施肥精量喷药控制系统电机转速变异系数

    数字经济与农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对策研究——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

    梁旬袁合涛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陕西省安康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农旅产业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2011-2022年安康市数字经济、农旅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安康市数字经济与农旅产业的发展水平当前均处于低位,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产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较高,耦合协调度处于低度耦合协调水平;数字经济与农旅产业的融合度高,当前数字经济与农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基本达到中度耦合协调水平.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建设、拓宽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增强数字经济对农旅产业发展的赋能作用等对策建议.

    数字经济农旅融合耦合协调度

    基于城乡融合视角的乡村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梅雪莹贾新平唐玲贾俊丽...
    80-8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双重战略背景下,乡村康养作为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康养需求的产业模式,是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乡村康养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但针对乡村康养产业系统性、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不足.基于此,从城乡融合角度对乡村康养产业的效应特征、生成机制、实践类型和实践路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康养产业是多业态融合的产业综合体,具有属地差异性、全生命周期性、高度融合性、福祉福利性、组织协同性的特征,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居民养老互助、空间功能互补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乡村康养产业在政府政策保障、舒适资源驱动、产业融合推动、多元化需求拉动下蓬勃发展,具体呈现出生态资源型、文旅赋能型、田园旅居型、医养康疗型4种实践类型.因此,为解决乡村康养的实践困境,需要在聚焦品牌培育、智慧管理、医养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围绕产业融合、全龄友好、全民共富理念,推动乡村康养产业全链条升级、多场景构建、多利益联结.

    乡村康养康养产业城乡融合生成机制实践类型

    县域科技创新—乡村产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以广西14个县(区)为例

    屈婷婷容建波钟翠孔令孜...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西14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评价法和组合赋权法,对2020-2022年案例县(区)的科技创新、乡村产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案例县(区)两系统和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相对发展度,结果表明:(1)各县(区)科技创新、乡村产业和经济发展指数总体呈现低分集聚、波动上升、区域差异明显等特征.(2)各县(区)两系统呈现耦合协调度均值逐年递增的磨合发展阶段,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均值高于两系统,处于耦合发展阶段;大多数县(区)存在明显的科技发展滞后现象.(3)提出要加快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加大对县域特色产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大力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科技专项,加快构建多部门联动的创新协同机制等对策建议.

    县域科技创新乡村产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

    河南省林旅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阎丽向璐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0-2019年河南省各地级市的林业与旅游业系统的相关数据,构建了河南省林业—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对湖南省各地市的林旅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林业和旅游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整体保持增长的趋势,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高于林业;在耦合协调度方面,河南省林业与旅游业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初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普遍较低,随后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其中洛阳市耦合协调度的提升速率较高;从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来看,河南省林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受经济驱动、环境治理、产业结构、投资、政府、市场驱动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增强林旅产业融合、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及实现多元业态发展等政策建议.

    林业系统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地理加权回归河南省

    生态价值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陶声婷景晓栋王雨璇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实证研究了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生态效率呈现先降后升,2018年后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从均值来看表现为中游>上游>下游;(2)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农业绿色生态效率值整体得到提高且较多地集中在较高值上,高低效率地区差距缩小,整体农业绿色生态效率值趋于集中和均衡;(3)农业绿色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空间变化趋势呈现自西向东倒"U"形态势和自南向北递增的趋势,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4)老龄化程度、农业人力资本以及农业种植结构对农业绿色生态效率产生明显的正向推动效应,农业机械密度对农业绿色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抑制效应.基于此,依托国家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绿色生态效率长江经济带生态价值时空演变超效率SBM模型

    基于S-CAD方法的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政策评估——以新疆试点市县为例

    张晔李婕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S-CAD政策评估方法对新疆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试点地区伊宁市和奇台县的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伊宁市和奇台县两试点政策整体逻辑一致性较好、政策要素之间具备充分性与必要性,利益相关者支持程度较高,有效实现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目标,但仍存在政策手段与政策目标充要性不足,预期政策效果与实际政策效果有一定偏差等问题.针对此,提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应适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加强农户利益保障机制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思路;兼顾多方利益与公平,提升综合价值效应的建议.

    宅基地三权分置S-CAD方法政策评估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探究

    申红卫程钰宁敏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16-2022年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字产业、乡村数字生活、乡村数字治理4个维度构建了数字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测度,进一步根据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在增幅、年均增速等指标上均呈现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再次之、东北部最低的态势,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和空间依赖性.(2)分地区来看,浙江省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最高,观察期内山西省的数字乡村发展最快.(3)人口年龄结构和城镇化水平与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研发强度和农民收入水平为显著正相关.(4)地区发展水平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发强度和城镇化水平则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数字乡村建设熵权TOPSIS法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溢出效应

    《江西农业学报》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