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江西农业学报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西省农学会

罗奇祥

月刊

1001-8581

jxny@163.com

0791-87090763 87090630

330200

南昌市莲塘江西农业科学院

江西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CSTPCD
查看更多>>《江西农业学报》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类期刊。本刊既刊登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园林、蚕桑茶叶、畜牧水产、生物技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江西农业学报》系国家科技部评定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本刊2005年度影响因子为0.406,最近5年来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391,他引率0.92,基金论文率0.38,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同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江西农业学报》为月刊,国内公开发行,大16开本,每期160页, 彩色封面,逢月末出版,每期订价10.0元,全年订价120元。需订阅者可直接将杂志订阅款寄至本刊编辑部。地址:330200 南昌莲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学报》编辑部。本刊投稿专用电子信箱:jxny@163.com或jxny@chinajournal.net.cn,电话:0791-7090630欢迎订阅,欢迎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树莓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及模糊综合评价

    林捷朱炜游惠明黄石德...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福建省屏南县7个树莓品种果实中的35个营养成分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树莓果实品质进行了系统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树莓果实中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范围为24.78%~30.90%,平均值为29.02%,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变化范围为32.95%~44.72%,平均值为40.98%,蛋白质含量水平低于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标准;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的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苦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药用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的平均值为52.25%;在氨基酸评分结果中,亮氨酸的评分值最低,为所有品种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指数范围为49.25~73.28,从高到低品种排序依次为自由>柳林>掌叶覆盆子>仙女>黑钻秋韵>妮丝>黑钻秋炫;在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中,综合得分等级"优"的品种为黑钻秋韵,等级"良"的品种包括妮丝、仙女和掌叶覆盆子,等级"中"的品种分别为黑钻秋炫和自由,等级"差"的品种为柳林.综上,树莓果实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评价结果可为筛选与开发利用闽东山区优良树莓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树莓营养成分氨基酸模糊综合评价

    24种石蒜鳞茎中主要功能性成分的分析评价

    李青竹许俊旭蔡友铭张永春...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石蒜属24个种(变种)的鳞茎为材料,对其淀粉、可溶性糖、总多糖、可溶性蛋白、总酚、总黄酮、总生物碱和总皂苷含量等功能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功能成分指标和材料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4种石蒜鳞茎中淀粉含量为122.78~169.25 mg/g,可溶性糖含量为103.82~138.06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8.31~23.61 mg/g,总多糖含量为43.33~75.98 mg/g,总酚含量为0.91~3.79 mg/g,总黄酮含量为0.65~1.78 mg/g,总生物碱含量为3.41~8.69 mg/g,总皂苷含量为0.68~1.22 mg/g,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在8.03%~33.84%之间,不同样品间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异系数小,总酚含量变异系数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以从功能因子、抗氧化因子和营养因子3个方面对石蒜品质性状进行评价.研究初步选出了兼具较高生物碱、抗氧化物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的红蓝石蒜、长筒石蒜、鹿葱、陕西石蒜、换锦花及秀丽石蒜等6个具有开发功能产品潜力的石蒜种质,为后续开展特定功能物质高含量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石蒜鳞茎功能成分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于秋竹孙国徽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数据,在产值维度上研究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指标维度上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高度性、高级性和高新性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并综合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综合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其他民族地区在新时代、新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或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格局,以及实现"产业振兴"的目标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凉山彝族自治州国内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产值、产业结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向好态势,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高级性、高度性指标表明其越来越接近平衡状态,但高新性指标的上升幅度不足.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林牧渔业产值占比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产值占比远高于同期全国和四川省的平均水平,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基本上表现为农业>牧业>林业>渔业.凉山彝族自治州产业结构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西南区域优于东北区域,地理优势区域优于交通闭塞区域,经济发达区域优于发展积蓄区域.

    农业产业结构综合评价空间差异凉山彝族自治州

    江西油菜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黄微付江凡王长松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熵值法从省域角度分析了2016-2020年江西省油菜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同时依托江西省农业农村厅2013-2018年10~15个油菜主产县150位农户的油菜生产、成本收益状况监测数据,对江西省各主要产区的油菜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江西省油菜产业仍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发展势头向好,生产成本对油菜产业竞争力影响显著.并从政策专项补贴、市场要素流动、基础设施建设3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关于江西油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油菜竞争力江西省熵值法

    韶关市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支撑对策建议

    陈慧英操君喜
    106-11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韶关是广东省茶叶主产区,拥有千年的茶叶生产历史,是岭南茶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多措并举推动韶关茶产业发展.通过概述韶关茶产业的发展概况、现状,分析韶关茶产业的发展优势与问题,并从"一二三四五"发展定位提出了科技支撑韶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韶关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综合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顾佳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等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组合赋权法和障碍诊断模型,测度了2011-2022年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了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2)2015年之后,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乏力,2018-2022年期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和负增长;(3)江苏省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级指标障碍度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资料,三级指标障碍度排名靠前的包括财政支农强度、农业技术人员占各类技术人员的比例、地理标志农产品获证数量、农产品外贸依存度等.鉴于此,提出了一些关于激活多产业融合协作中劳动对象的推动力、优化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支撑力、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劳动资料的主导力等建议.

    农业现代化新质生产力CRITIC法熵权法障碍因子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路径分析——基于熵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的阐释

    罗萌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扩展视角,构造了农民科学素质系统的耗散结构,以熵流变化促使农民科学素质系统实现更加有序的发展.从对内要优化有关要素控制,对外要加强有关要素流动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政府主导,宏观统筹;加大农民教育力度,发展内生动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强化物质文明建设;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等提升农民科学素质的基本路径.

    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耗散结构理论熵理论

    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及实证检验

    苏静冯飞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农村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农村三产融合指数,并结合年份和省份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天津市、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其他各省(区、市)的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均稳步增长,且东部地区的三产融合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三产融合水平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具有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影响越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村三产融合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农民收入.

    农村三产融合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