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社会科学

龚建文

月刊

1004-518X

jxsheke@163.com

0791-8596531 8592529

330077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江西省社科院内

江西社会科学/Journal Jiangx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西省社会科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所刊发的文章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原创性。在学术界影响较大,所刊发的文章被引用率和转载率都居全国同类刊物前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

    郝立新陈莹莹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世界现代化的演进过程来看,现代化发展过程体现了不同价值观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影响和制约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制度设计和目标确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观,以"共同富裕、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和平发展"为核心内涵的基本价值观,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国际交往领域所秉持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追求,从根本上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基本性质、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是真理与道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民族性与世界性、价值观自信与价值观自立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明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选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价值遵循;深化了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为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提供了新视角;树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价值引领.

    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观独特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徐斌马骏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贯彻和运用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突飞猛进的时代,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西欧先发现代化的产生基础、存在形态、进步性及其限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局限性,并为新型现代化的建构原则和发展目标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和方法的坚持,使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前提下,开辟出适合自身国情和具有自身特质的历史发展路径;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开放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的成功推进,持续地丰富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不断地开辟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实践理论创新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

    严文波沈卓群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内在贯穿于中华文明这一原生轴心文明之中的道路.中华文明催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化性出场,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化土壤、精神滋养、理性思维,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坚实根基.作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赓续了中华文明、超越了西方文明、构筑了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实践逻辑.新征程上,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有助于我们从精神层面揭示出这条道路与其他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以此开辟一条既具有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又引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现代化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文明人类文明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基本导向与推进路径

    涂圣伟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城乡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整体性变迁的过程,具有历史必然性、理论必要性和实践可能性.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不能被理解为消除城乡空间功能差异,而要基于城乡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以推动人口双向迁徙和社会融合、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城乡治理一体化为基本导向,构建互补互利的城乡功能体系,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要发挥好制度创新、市场建设和技术赋能的协同效应,率先在县域内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建设城乡统一市场体系、健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切实增强城乡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

    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要素双向流动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城乡融合:产权基础与作用机制

    吕之望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事关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败.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城乡融合发展中的有机构成,能发挥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因为其在产权制度上的创新性、经营体制机制上的灵活性和包容性,能够促进要素的双向流动,推动产业融合,并在现阶段能够在县域内促进三产融合、弥补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力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目前,我国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从而加快促进要素双向流动,满足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

    农村集体经济城乡融合城乡二元结构要素双向流动

    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与政策启示——以浙江省为例

    柯福艳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理解并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走在前列省份的发展历程及其政策演变逻辑,方能为我国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破冰发展、统筹发展和融合发展三个阶段,浙江省在这三个阶段的城乡关系改进状况均走在我国前列.浙江省的实践展示了几个关键点:政策制定者需不断加强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与法规,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城乡融合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确保城乡融合发展坚实地植根于城市与工业优先发展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为两者关系的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应秉承共同发展的执政理念,及时对城乡关系的转变做出新的战略布局,以确保发展进程朝着正确的方向有序推进;要通过改革创新突破城乡之间的结构性障碍,确保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尤其是当前,更需要促进资源要素从城市向农村逆向流动,这是实现城乡全方位融合发展的关键策略.

    城乡融合发展千万工程执政理念制度保障定制化支持政策

    生成式人工智能场域下个人信息规范保护的模式与路径

    李川
    6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场域下现有的个人信息规范保护机制失灵,引发个人信息规范保护的新问题,体现为对个人信息知情同意的判断困难以及对个人信息非法转移、过度处理与非法篡改等治理难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构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兴起前的个人信息保护规范采用赋权保护模式,难以满足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动态化、差别化与风险控制的个人信息保护需求,因此应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阶段化的特点更新采用个人信息分阶保护模式,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同阶段采取类型化的个人信息保护路径:在初始预训阶段根据内部性特征确立基于权利的合规治理路径,在应用部署阶段根据场景化特征采取基于场景的风险控制路径,在结果生成阶段根据后果固定性特征采取基于后果的责任追究路径,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中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规范保护.

    生成式人工智能个人信息规范保护风险控制

    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法律风险发生和存在的基本原理

    周建军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显示出革命性的地位和作用,也引发了地位不明、风险骤升、祸福难料等方面的诘难.考察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辨析人机系统的利益症结和法治旨趣,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法律风险专门防卫的关键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类人属性及其治理,面向未来的通用性质及其犯罪(工具)能力变化和主体地位问题.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法律风险发生的自反性渊源和人类安全保障的重大法益,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法律风险发生、存在及其治理包含四个方面的论理要求:一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法律风险发生的自反性原理,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法律风险的自然法控制思想,三是源于工具理性及其物化问题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法律风险程序治理,四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不确定性刑事法律风险的数智存在原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刑事法律风险人类安全自反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算法安全风险及治理路径

    张旭芳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超大参数规模、强大泛化能力及通用潜能等技术特性,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变革的同时也给算法安全带来核心算法滥用、算法可解释性流失、算法侵害归责困难等技术风险以及个人信息泄露、虚假生成等信息内容风险,给现有的以算法检视性、评估性工具以及主体责任制为基础的治理制度带来全方位挑战.应转变治理路径,追求算法的相对安全、建立"企业—行业—政府"的多元治理路径、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具体行为分层治理,逐步建立起能够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安全风险的治理体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安全算法治理风险规制

    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属性及刑法保护

    侯跃伟
    10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作权法的价值准则除鼓励创作外,还包括促进文化传播、确定分配秩序等,将部分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认定为作品的做法完全符合立法目的.主体论与过程论对作品的认定方式属于不当限缩,应基于独创性原则进行结果主义的考量,将"创作型生成内容"认定为作品.刑法应承接著作权法的规范评价,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保护应由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类犯罪转向侵犯著作权罪,以实现保护对象、保护法益和保护时点的调试.

    生成式人工智能独创性智力成果侵犯著作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