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正交试验设计在工程车辆驾驶室悬置系统优化上的应用

    苏俊收刘汉光周朋辉王洪强...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内外研究者在探讨悬置系统参数对解耦率影响时,一般都是采用"其它固定,单个变动"的方法,即固定其它结构参数,单独讨论一种结构参数变动时的影响,这种方法应用起来简单,结果明显,但不能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指导,针对于此,采用正交优化设计的方法对驾驶室主要激振力方向RZ和RXX解耦率影响最大的轴向刚度、径向刚度、X向距离和Y向距离综合起来考虑,寻找到了使两个方向解耦率最大的最优结构参数组合,分别给出了影响参数主次顺序,这为驾驶室悬置系统优化提供了较直接的理论支持.

    解耦率正交试验设计刚度悬置

    张量模型区分度函数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刘远红蔡煜张彦生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对故障信号的刻画方法多以向量模型为主,信号的表现形式单一,存在着小样本和维数灾难等问题.另外,多数特征提取算法在处理新样本时,通常需要同时利用新、旧样本构建新数据空间,并进行重新计算,算法处理新样本的效率较低.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张量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采用小波变换和相空间重构建立轴承故障信号的张量模型,通过高阶奇异值分解获得轴承振动信号的初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张量模型初始特征最优分类点的区分度函数,实现了轴承故障的快速诊断.分别利用轴承试验平台和凯斯西储大学轴承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算法能够提取显著的特征,并具有诊断速度快和识别精度高等优点,适合于实际工程应用.

    HOSVD张量分解特征提取故障诊断

    基于状态反馈的四轮转向汽车最优控制研究

    谢纯禄范英杨金鑫晋民杰...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四轮转向汽车传统模糊PID控制算法控制效果及稳定性差等缺点,在四轮转向二自由度模型基础上考虑车身的侧倾及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建立三自由度非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基于车辆状态反馈的最优控制器,并在阶跃、脉冲和蛇形等典型试验工况下,与传统的前轮转向汽车和模糊PID控制下的四轮转向汽车进行操纵稳定性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最优控制器能很好地跟踪理想模型,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四轮转向模糊PID控制三自由度非线性模型最优控制

    一种有效的螺纹固定结合部有限元建模方法

    王瑞张建平
    107-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结合面压力不均匀分布对结合部建模精度存在影响,给出了一种基于结合面压力不均匀分布的螺纹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首先,利用Ansys对施加预紧力的装配体整机进行静力学分析,提取结合面处的节点、单元信息及压力分布,基于节点间距离最短的原则对上、下结合面中的节点进行匹配,在匹配好的两节点间建立Matrix27刚度、阻尼单元,以此来描述结合部的动力学特性.其次,基于结合面压力分布及Yoshimura法求出Matrix27单元中的刚度系数及阻尼系数;最后将结合部与零部件有限元模型综合成整机有限元模型.对比前四阶理论模态与试验模态:理论模态振型与试验模态振型相似且一一对应,理论固有频率与试验固有频率间的误差在(0.7~7.2)%范围内,从而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螺纹固定结合部结合面压力分布动力学建模模态分析

    螺线管线圈内径对铝合金管件电磁胀形的影响

    聂鹏陈天缘王哲峰陶金...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ANSYS中的3D Maxwell与Transient structural进行耦合计算,对电磁胀形过程中铝合金管件受到的电磁力、等效应力以及径向变形量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研究了成形螺线管线圈与铝合金管件在相对高度不同的情况下,随着螺线管线圈内径的改变,铝合金管件受到的电磁力的大小与产生变形量的变化情况.通过ANSYS软件的耦合分析发现:在电压为5500V螺线管线圈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螺线管线圈内径的缩小,铝合金管件的变形量显著降低.同时在螺线管线圈内径为R=9.9mm时,铝合金管件的变形量最为均匀且圆度可达0.1374mm,成形效果最佳.

    电磁胀形铝合金管件变形量线圈内径ANSYS

    递推矩阵的列生成算法下的一维下料方案研究

    马俊燕韩志会骆德铖肖海华...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工程实际中一维下料优化问题,这里采用以原材料使用量最少为目标,以每根原材料的余料长度小于最短零件长度等为约束,建立数学优化模型,提出使用一种基于递推矩阵的列生成算法进行求解该模型.此算法主要通过求解列生成优化模型中的递推矩阵,生成添加列,最终得出下料方案.最后针对单一订单的情况,并根据实例优化计算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该算法能够减少下料方式,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在工程实际中可以有效借鉴此方法.

    一维下料问题数学模型矩阵变化列生成算法整数规划

    立式消声器的动态响应与结构优化

    赵文娟孙红梅柴孟江翟彦春...
    120-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六缸柴油机用消声器振动特性,通过模态分析、模态测试与振动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消声器总成的振动特性及其在发动机不同转速点火激励下的振动响应,以提高其1阶约束模态同时对消声器总成开展结构优化.研究结果发现,原消声器总成故障主要原因是前2阶约束模态在发动机点火激励频率范围内,在1000rpm、1360rpmi附近与发动机点火激励频率耦合,形成共振,振动烈度由尾管自上而下逐渐降低,最终导致疲劳断裂.优化后,消声器总成1阶约束模态由50Hz提升至80Hz,在1000rpm处尾管末端振动烈度由433mm/s降低至44mm/s,提升效果显著.后期小批量市场验证表明改进效果可行、可信.该研究可为农业机械和工程机械用立式消声器结构的结构优化及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立式消声器模态分析模态实验结构优化

    LNG冷能回收模拟试验台设计与开发

    马宗正闫修鹏王鹏王新莉...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液化天然气发动机所特有的冷能进行回收利用,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为了能够对其能量回收系统进行模拟开发了一冷能回收模拟试验台.通过分别设计测量显示系统、温差发电器、冷却模拟系统和LNG气化模拟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回收,然后基于该实验台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温差发电器尺寸较小使得冷端和热端温差不会太大;通过提高液化天然气的流量,可以降低冷端的温度,进而提升温差发电器两端温差,提高温差发电器输出电压.

    液化天然气冷能温差发电模拟试验台设计

    结合模糊自整定的机械臂鲁棒PD控制器研究

    董凡高宏力郭亮杨恺...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系统存在的高度非线性、强时变性、强耦合性等问题,提出了 一种基于模糊自整定的鲁棒PD控制策略,引入模糊控制器替代传统PD控制的参数整定过程,实现PD参数的在线自调整功能,并设计鲁棒自适应补偿器,将鲁棒算法和自适应算法相结合以补偿系统的不确定性.引入Lyapunov函数验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Matlab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研究,验证了此控制策略的轨迹跟踪误差收敛速度较快,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学习能力,具备应用在复杂的机械臂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机械臂模糊自整定鲁棒自适应控制PD控制

    熔融沉积成型树状支撑生成算法设计

    龚张顺赵东标薛乐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熔融沉积成型一般以热塑性材料为打印原料,由熔融状态下的熔丝堆积冷却成特定形状.然而熔丝的有效堆积是以下方存在实体模型为基础的,因此需要对熔丝堆积过程中悬空的部分添加支撑结构.首先分析了基于面片倾角的待支撑区域选择方法;然后在切片轮廓的基础上,利用切片分组的思想将三维布尔运算简化处理,降低算法复杂程度,设计了一种新的树状支撑生成算法;根据试验分析支撑参数并封装于算法之中,利用树状支撑算法与其它两种算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对悬空区域进行支撑并节省了打印材料和打印时间.

    快速成型熔融沉积成型切片轮廓树状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