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设计与制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与制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张义民

月刊

1001-3997

mdm1963@163.com

024-86899120

110032

沈阳市北陵大街56号

机械设计与制造/Journal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月刊,1963年创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为大16开国际版本,彩色塑封封面,每期发行量万余册,读者人数超百万。几十年来多次受到国家机械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新闻出版局、科委等主管部门的表奖,是我国机械行业最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型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系统仿真及其油道设计与分析

    穆俊齐吴怀超董勇赵丽梅...
    152-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重型液力变速器液压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完成对其印刷油路板油道的设计与优化.从液压系统中的换挡控制系统着手,通过AMESim液压仿真软件模拟液力变速器换挡控制系统,观察液力变速器不同离合器油压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得出(0.7~2.5)MPa的油压区间.通过三维软件UG设计部分印刷油路板中油路,运用AMESim软件的仿真结果在Fluent软件中对所设计的油道进行的仿真,分析油道性能,得出油液进入阀体的进口速度方向与管道入口方向夹角为15°时,油道有较佳的物理性能,为印刷油路板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重型液力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系统印刷油路板

    新型旋挖截割部件设计与试验分析

    肖志玲何超伟吴浩王胜永...
    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增强截齿装配的可靠性和便利性,基于现有截割部件装配体系,设计出一种新型截割部件结构,即通过螺栓将齿座与夹板固定后焊接在旋挖机筒壁上.为研究该结构可行性,通过理论计算对螺栓连接进行校核后,对三个不同形式的截割部件开展现场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比研究了试件失效情形、应力集中部位、螺栓应力峰值.结果证明:试件失效情形为螺栓变形;有限元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破坏原因是截割力对螺栓的剪切作用,后续应针对结构的抗剪切能力进行优化改进.

    截齿旋挖截割部件有限元分析剪切破坏

    观测器SPMSM无差拍预测速度控制器

    鲁佳陈波
    16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控制的鲁棒性以及快速稳定时间,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无差拍预测速度控制器.所提出的无差拍速度控制律由一个无差拍稳定反馈控制项和一个补偿控制项组成,通过在较短的暂态时间内使动态误差矢量的所有极点向原点移动,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通过求解最优控制问题,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快速瞬态响应.后一项是基于预测的g轴电流补偿模型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并提出了差拍负载转矩观测器提供精确估计的负载转矩,有助于获得较小的稳态误差、较低的总谐波失真,以及对参数变化的鲁棒性.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鲁棒性负载转矩观测器稳态误差无差拍速度控制

    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汽车制动主动控制

    李明杰刘小飞张跃进
    170-17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方法进行汽车制动主动控制时,存在控制时间长、丢包率高以及控制的误差大的问题,提出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汽车制动主动控制.该方法首先建立了数据的支撑裕矩阵,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对汽车的传感器监测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依据融合后的信息设计控制器,使用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控制器参数.最后将监测信息输入优化的控制器中实现汽车制动主动控制.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主动控制自动驾驶汽车进行制动的时间较短且丢包率较低.

    多传感器融合算法自动驾驶汽车制动主动控制

    TBM滚刀磨损量的磁力检测方法研究

    韩佳霖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全断面隧道硬岩掘进机(TBM)的滚刀磨损量检测问题,提出磁力磨损量检测方法.方法依循永磁铁与滚刀间的磁力随磨损量增大而减小的物理规律,并通过压力传感器对磁力进行测量,由于非磁性金属及合金对静磁场没有屏蔽性,因此方法极大放宽了检测装置的防护壳材料限制.首先介绍了检测方法的原理,并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可行性.其次,搭建了磨损量的实验检测装置及信号处理电路.最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磁力随磨损量的变化规律与有限元结果一致,当磨损量从0增加到25mm时,磁力显著减小4.54N.由于压力传感器的精度高达5mN,因此磁力磨损量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精确性.

    磨损量检测TBM滚刀磁力压力传感器

    考虑多运动副间隙的多杆机构运动学分析

    尹来容姜岸委周荡黄龙...
    178-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二状态模型来模拟间隙状态,通过非线性连续接触碰撞力的混合模型来描述接触构件之间的碰撞特性.以此模型研究含间隙的多杆机构,通过ADAMS进行仿真分析多运动副间隙对多杆机构运动特性的影响,得到不同位置和不同间隙大小对机构产生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在与固定杆相连的间隙位置以及中间杆的间隙位置取较小值,可令机构有较好的运动特性.为多杆机构或者高精度杆系机构的分析、设计与寿命预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多杆机构的实际运用.

    间隙多杆机构运动学分析ADAMS仿真

    基于网格片层体积的反求工程算法研究

    甘勇栾俊凯张秋锋于江豪...
    182-186,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种基于网格片层体积无损测量的反求工程方法和测量原理,建立并研究了该测量方法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算法.提出了一种用于解决大规模稀疏方程问题的改进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BPSO),构建了基于虚拟网格单元的多方向片层体积的大规模稀疏方程模型,构造了优化目标函数,设计了基于改进BPSO算法的智能求解算法和基于网格片层体积测量的模型求解系统.通过实验验证分析,表明了改进离散粒子群算法对基于网格片层体积无损测量求解模型有效可行,改进算法具有良好的寻优性能.

    网格片层体积测量粒子群算法反求工程

    基于联合模型铰接汽车原地转向工况特性分析

    李建明徐杨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铰接汽车的转弯半径小,结构简单,被广泛应用适合于地下巷道运输.此类车辆原地转向呈"折腰"现象,在建立模型时影响因素多误差大.根据双液压缸转向系统的结构布置特点,对原地转向工况进行几何学分析,获取该工况的转向轨迹;基于轨迹分析,应用Simulink建立分析模型;针对整车和液压系统,分别应用ADAMS和AMEsim建立模型,联合建立分析模型;将原地工况液压缸受力拟合方程施加到模型中,对铰接点受力和整车轨迹进行分析;选取车体质心位置向前、向后等的变化,对铰接点受力、车轮受力及轨迹等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可知:原地转向时,前后车体内外轮运动方向相反,且受力方向相反,实现整车顺利转向;后车体车轮所受垂向力波动比较频繁,这对铰接车转向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当后车体质心位置前移或后移时,铰接体所受的纵向和横向的力均增大,后移时,受力情况更为恶劣;模型获得的原地转向轨迹呈现的是一种类似于"折腰现象"的转向方式,这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解决了模型误差大的问题,为此类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铰接汽车转向系统双液压缸原地转向轨迹

    带有弹性偏心块惯性振动机过渡过程的动态响应分析

    侯祥林伍丹霞王鑫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惯性振动机启动和停车过渡过程中经过共振区时振动时幅值的急剧增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有弹性偏心块结构的惯性式振动机,分析了振动机过渡过程的动态响应问题.应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带有弹性偏心块结构的四自由度振动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提出运用龙格-库塔法数值方法求解振动机起停过程中偏心块转动量、位置、振动机的位移与速度变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确定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的共振时的最大振幅.与固定偏心块的单轴惯性振动机响应对比,在共振时最大振幅值较后者小.同时与ADAMS振动模型仿真过渡过程结果对比,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论文研究将为工程中惯性振动机共振时振幅值的减少提供理论参考.

    达朗贝尔过渡过程ADAMS龙格-库塔法振动响应

    基于悬置结构传递路径优化车内轰鸣声

    刘钢王圣波杨依臧泽楠...
    198-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工况测试识别车内加速轰鸣声的主要频次和成分,诊断出后悬置拉杆在89Hz左右产生结构振动耦合,造成加速过程中车内轰鸣声.通过CAE仿真手段对后悬置拉杆进行结构优化避频,在端头位置增加380g质量块后,有效的改变后悬置拉杆Z向固有频率从88Hz下降到79Hz,达到了预期效果.方案经验证后表明汽车悬置系统是动力总成振动噪声的主要结构传递路径,针对悬置系统进行刚体模态优化避频,可降低结构路径对激励源的放大作用,使得加速车内轰鸣声得到明显改善.

    车内噪声轰鸣声结构路径后悬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