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水利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水利科技
江西水利科技

李荣昉

季刊

1004-4701

jxsk@chinajournal.net.cn

0791-88337594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1038号

江西水利科技/Journal Jiangxi Hydraulic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宣传党的水利水电方针政策,报导省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成就,交流省内外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和经验,介绍国内外水利水电行业的先进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技兴水 服务江西水安全保障——写在江西省水利科学院建院70周年之际

    许新发
    391-394页

    旗岭水闸改扩建工程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尹松
    395-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石马河流域干流旗岭水闸改扩建工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优化.针对原设计方案扩建新闸上游地形清淤不足,可能导致过流能力不足和流态不稳定的问题,提出清淤至6.744 m的方案,优化了水流流态和流速分布,闸上游水位与设计值相比分别低0.16 m和0.12 m,满足过流能力要求.对东深供水渡槽桥墩防护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采用流线型防护结构,减少了对水流的扰动,提高了水流的横向均匀度,优化后的5#和6#桥墩防护方案,新旧闸海漫段底流速分布更加均匀,流态更加稳定,旧闸流速从1.5 m/s降至1.3 m/s,新闸流速从1.2 m/s降至0.6 m/s.对扩建闸段不同闸孔数量及净宽进行了方案比选,最终推荐了 6 mx9孔的布置方案,推荐方案在遭遇200年一遇的校核洪水时,闸上游水位为16.26 m,比设计计算值低0.07 m.本研究成功优化了设计方案,提高了旗岭水闸改扩建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率,为旗岭水闸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旗岭水闸改扩建工程水工模型试验方案比选优化试验

    考虑高程的江西省年均降水量插值方法比较

    江传吉李志
    401-406,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获取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与空间分布对农业生产管理、生态保护和气象预警等至关重要.基于2000-2018年江西省91个气象站点的年降水数据,采用考虑高程的多元线性回归插值法(MLR)、反距离权重法(IDW)、协同克里金法(CK)和ANUSPLIN法进行空间插值并交叉检验,比较4种方法的插值精度.研究发现:(1)江西省的年均降水量表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性,与高程呈正相关.纬度与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2)IDW法和CK法的平均相对误差(MRE)、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均方根误差(RMSE)显著高于ANUSPLIN法和MLR法,MAE和RMSE分别高40 mm和80 mm左右.(3)插值精度排序为:ANUSPLIN 法>MLR 法>CK 法>IDW 法;其中 ANUSPLIN 法的 MRE 为 0.03%,MAE 为 54.04 mm,RMSE 为68.86 mm,插值结果最准确.研究建议江西省降水插值研究优先采用ANUSPUN法.

    高程降水量空间插值ANUSPLIN江西省

    山口岩碾压混凝土拱坝三维有限元分析

    易智文钟燕辉
    407-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碾压混凝土拱坝以其经济性和良好的结构性能在水利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其复杂的施工过程和材料特性使得其应力分布和变形预测成为难题.文章建立了山口岩碾压混凝土拱坝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材料的非线性、施工分层及温度变化对坝体性能的影响,实现了对坝体内部应力、应变及温度场的准确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坝体结构在不同运行工况下位移幅度较小,坝体结构最大主拉应力和最大主压应力均未超过混凝土材料强度允许值,符合规范要求,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有效揭示碾压混凝土拱坝复杂力学行为,为坝体结构优化、施工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碾压混凝土拱坝三维有限元位移场应力场

    基于多元种植方式下水稻植株体内氮元素的积累研究

    胡俊芳时红
    413-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植株氮素积累的影响,以期为双季稻水氮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于2020-2021年开展了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直播(DS)、机插秧(MT)、抛秧(ST)、手工移栽(HT),研究多元种植方式下水稻秧田期(播种—移栽)、大田期(移栽—收割)、全生育期(播种—收割)植株地上部分氮素分布与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早、晚稻秧田期、大田期、全生育期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吸氮量和谷草比均以HT方式最高,DS最低;早稻HT处理的谷草比较ST、MT、DS分别增加0.21%-7.82%、4.75%-24.05%、48.34%-63.27%,晚稻分别增加37.76%-78.05%、12.77%-12.31%、21.23%-39.40%;早、晚稻的籽粒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均以HT方式最高,DS最低,且DS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综上,DS会降低双季稻植株氮素的吸收,HT更有利于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四种种植方式间氮素积累与利用的差异为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多元种植方式氮素水稻积累利用效率

    开挖卸荷作用对典型渠道工程边坡稳定影响研究

    吴丰胡盛明汪舟张维航...
    420-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开挖卸荷作用对渠道工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开挖坡率、不同岩土结构类型和不同分级放坡坡高下渠道开挖后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表明:开挖坡度和层高的增加会降低渠道工程边坡的稳定性,而对于岩土结构类型,单层黏土边坡最为脆弱,因此应采取坡面加固措施以防滑坡和失稳.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合理的开挖坡度、坡面加固措施、优化开挖层高、设置有效的排水系统、建立边坡监测系统、改良不稳定土体和实施植被恢复等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开挖卸荷渠道工程边坡边坡稳定性

    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平衡计算及特征分析研究

    罗舒燕胡培陈诗凌陈思淳...
    427-431,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平衡计算及特征分析,研究区域水资源时空演变趋势,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量、入境水资源量、出境水资源量等自然资源特征及人类用水开发利用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水资源量与本地径流来水频率关系较弱,用水主要依赖入境水,出境水资源量丰富.相关研究结论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管理与优化配置、水安全保障等提供参考依据.

    粤港澳大湾区水平衡分析水资源

    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调度对河湖水质的影响研究——以太湖上游湖西区为例

    钱旭
    43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水资源调度对太湖上游湖西地区河网水质改善的影响,开展水资源调度期间的水量水质同步监测,分析区域水流的流动特性及水量分配特点,以及调度期内水体流动下区域河网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水资源调度对于提高太湖上游湖西区河网水质具有明显作用,约75%的监测断面水质得到改善;区域北部和中西部水质改善程度分别高于南部和东部;调度中后期河网水质改善程度大于初步改善期.

    平原河网水资源调度水质改善

    基于TRMM数据的疏勒河流域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谭森明郭淑慧韩旺
    437-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疏勒河流域作为我国河西走廊的主要水资源供应区之一,了解该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水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疏勒河流域属于山区流域,受地形地貌复杂、地面观测站布设稀少等限制,通过传统的地面雨量站获取准确的降水数据相对困难.TRMM卫星降水数据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水文基础研究.本文采用TRMM卫星降水数据对疏勒河流域内1998-2019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域内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范围为32-69 mm,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南部山脉地区,1998-2019年降水量重心未发生明显偏移,流域内季度降水量夏季降水量最高.本研究可为疏勒河流域水资源规划、生态环境治理、防洪减灾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疏勒河流域TRMM降水时空特征

    江西省梅江灌区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吴治玲侯越明昝玉亭卢志明...
    44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省梅江灌区工程是水利部对口支援赣南原中央苏区的首个重大水利工程,其建设内容点多面广,工程占地面积和挖填土石方量较大,水土流失易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分析梅江灌区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构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期为同类灌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供参考.

    灌区工程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