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械与电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械与电子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 机械与电子杂志社
机械与电子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工作部 机械与电子杂志社

傅建平

月刊

1001-2257

jxydzb@public.gz.cn;jxydz@vip.sina.com

0851-5943566

550003

贵阳市延安西路242号

机械与电子/Journal Machinery & Electron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性宣传报道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控制、工业自动化的专业技术性科技期刊。在政策上具有指导性,在技术上具有引导性和实用性,在经验上具有示范性。适合机电行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工业自动化等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0 kV并联电容器谐振分析与对策研究

    孔垂锐詹兴旺文虎标周航...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近期发生在云南电网某供电局的一起谐波放大事件,首先对电容器投切前后的实测谐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这是一次由于并联电容器接入后,与系统发生谐波谐振造成谐波电流放大的现象,然后通过仿真建模揭示了并联电容器对谐波电流放大的机理,最后基于谐波谐振理论提出了针对10 kV并联电容器谐波谐振的抑制措施.

    并联电容器谐波谐振谐波放大串抗率

    加速工况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仿真分析

    张若愚余永健李济顺薛玉君...
    8-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Hertz接触理论及摩擦学原理,利用ADAMS系统内CMD语言以命令流的方式建立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接触参数(刚度系数、阻尼系数和摩擦系数)对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通过与经验算法结果对比分析,确定了模型接触参数,并以此参数研究了加速工况加速时间、轴向载荷及径向载荷对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刚度系数由K1组增大到K3组时,轴承摩擦力矩随之增大;当阻尼系数由0.3 N·s/mm增大到30.0 N·s/mm时,轴承摩擦力矩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摩擦系数增大,轴承摩擦力矩也随之增大;在加速阶段,轴承摩擦力矩均方根值随着加速时间增加而减小,且加速时间对摩擦力矩均方根值影响较小;轴向及径向载荷增大均会导致摩擦力矩均方根值增大,且轴向载荷较径向载荷对摩擦力矩均方根值影响更为显著.

    加速工况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ADAMS接触参数

    基于A*与DWA算法的融合优化策略研究

    姜海猛张志安潘孝斌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独使用A*或DWA算法难以同时实现全局路径最优和动态避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算法与DWA算法的优化融合策略.通过引入环境复杂度动态权重因子,优化A*算法评价函数,提高算法的适应性;采用冗余点去除策略对A*算法生成的全局路径进行优化,以提高路径效率;考虑移动机器人周围环境状况,引入距离自适应系数对DWA算法的评价函数进行优化,提高了局部路径规划的性能;以优化后A*算法生成的全局路径中的关键节点作为DWA算法的临时目标点进行路径规划,实现全局路径最优化与实时避障的兼顾.最后,通过多组仿真实验验证了改进算法的可行性.

    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动态权重因子改进A*算法融合算法

    基于改进哈里斯鹰优化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方法

    李臣魏巍刘晓波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粒子滤波中可能出现的重采样导致粒子贫化和多样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式多模型的哈里斯鹰优化粒子滤波算法.首先,在粒子滤波中引入哈里斯鹰算法,通过将粒子表示为单个哈里斯鹰来模拟其捕猎过程.其次,利用狼群算法的狩猎机制改进哈里斯鹰的捕猎过程,特别是在全局搜索阶段策略中,使粒子主要聚集在目标高似然区域,同时合理选择性地保留一部分低似然区域的粒子.最后,设计了基于3种运动模型的交互式多模型算法,并将其与哈里斯鹰优化的粒子滤波融合.对不同噪声强度下的机动目标跟踪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有效解决粒子贫化问题,并在机动目标跟踪中表现出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相较于其他算法表现更为出色.

    粒子滤波哈里斯鹰优化算法交互式多模型粒子贫化

    船舶轴系电液力加载装置的控制策略研究

    李东山吴金波
    28-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船舶轴系的推力载荷,以一种基于可变容积的电液力加载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指出轴系轴向扰动位移是影响加载力控制精度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补偿的复合控制策略.本加载装置由加载液压缸、承压筒和液压阀件等组成,包含了内部油液压力传感器和加载力传感器.首先,为提升系统的稳定性,构建了压力反馈半闭环的控制框架;然后,为了补偿轴系扰动位移对加载力的影响,采用扰动观测器将扰动位移等效在控制输入端,并引入补偿;最后,基于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控制策略能有效抑制加载力波动.

    扰动观测器前馈补偿力加载装置电液伺服系统

    改进YOLOv5s的PCB元器件检测技术

    张晋钊刘新妹殷俊龄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PCB元器件检测中硬件运算需求高、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s改进的轻量化PCB元器件目标检测算法YOLO-SCGS.该算法以ShuffleNetv2替换主干网络,在Neck层引入CA注意力机制,使用轻量级卷积方法代替标准卷积,加入SPD-Conv重构CNN体系结构,代替卷积步长和卷积层,提高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较原YOLOv5s检测速度提升16.61%,浮点计算需求减少85.44%,模型权重缩小84.83%,有更低的运算需求和更优的检测速度,满足轻量化本地部署的要求.

    YOLOv5s印制电路板目标检测轻量化

    基于异步脑机接口系统的远程低时延控制研究

    张泽瑞殷跃红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脑机接口目前应用在控制领域存在着自主性较低、实时性较差等问题,展开了基于异步脑机接口系统的远程低时延控制的研究.异步脑机接口系统采用滤波器组典型相关分析算法实现特征识别,并通过检测连续滑动窗口阈值实现状态识别;在此基础上,搭建两级C/S架构解耦原始系统,通过分析传统控制流程存在的时间和性能损耗,设计了基于半同步半异步线程池的新型控制系统架构.通过自研移动采样机器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备可远程、低时延、高稳定性和高识别率的特点.

    异步脑机接口系统半同步半异步线程池低时延控制系统

    基于AI的运维知识库模型的变电站智能运维技术研究

    曹菜平赵辉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目前传统运维知识库存在信息质量低、覆盖范围窄和更新不及时等缺陷,提出建立基于AI的运维知识库模型的智能运维技术.首先通过对数据从采集、分析和特征提取等方面进行了统一处理,其次结合运维特征建立了基于AI的运维知识库模型,最后通过K折交叉验证方法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提高智能运维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更好地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智能运维知识库特征提取AI

    基于Transformer改进强化学习的无人机电力巡检规划

    杨继阳欧阳权丛玉华王瑞群...
    54-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无人机电力巡检过程的全自主决策,针对传统强化学习轨迹规划存在的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基于Transformer模型改进深度强化学习,设计了电量约束下的无人机充电巡检决策算法.首先建立对电力巡检任务场景的能耗模型和马尔可夫决策模型.然后分别设计了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静态编码器和基于门控循环的动态编码器以提取不同类型环境数据,同时设计了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的解码器,输出不定长的全局充电巡检策略序列以预测未来奖励.最后对收敛后的推理模型在电力巡检仿真环境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强化学习,所提算法可以提取地图深层状态特征,路径能耗降低了 26.61%,并具有更好的收敛性.

    无人机电力巡检轨迹规划Transformer强化学习

    气囊抛光机器人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研究

    周勇宇姜晨姜臻禹焦培俊...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因机器人加工系统振动而影响抛光质量的问题,开展气囊抛光机器人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研究.以ABB-IRB2600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态实验和工况下系统振动特性分析,分析表明系统在工况频带内存在5阶模态,且振动主要发生在11~13 Hz、17~21 Hz、27~28 Hz内,气囊抛光工艺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基于金属橡胶减振技术优化机器人气囊抛光系统动态特性,并进行振动特性和光学元件抛光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减振前,减振后的系统振动强度平均减小26.83%;定点抛光中,减振后抛光得到表面粗糙度Ra平均降低17.47%;整面抛光中,减振后抛光得到的整面面型Ra、PSD和PV值分别下降20.18%、44.83%和20.24%,系统优化效果显著,进一步提高了光学元件表面质量.

    气囊抛光机器人动态特性金属橡胶光学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