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王尚义

月刊

1004-5872

jxyglcn@163.com

0351-2275134 2275244

030031

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Jour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分三个版。中学版为中学教育服务,小学版为小学教育服务,理论版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

    李海龙李广海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中出现育人主体观念差异、角色关系模糊、交叠影响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协同育人效能不高。立足于全面育人理念,透析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内在价值,结合生态系统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交叠影响域理论,分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最终构建"家校社"生态系统协同育人互动理论模型。基于此,提出了融通参与主体育人观念,创新协同育人文化,健全规章制度体系,优化沟通渠道等协同育人实施路径。

    家校社协同全面育人中小学校

    课堂冲突在教与学关系中的作用探析

    庄玉昆褚远辉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是一个魔力场,师生教与学关系不断演绎着课堂的生态,而课堂冲突以教与学关系的失和状态打破了课堂原有和谐秩序,被认为是教师教学失控或无能的表现,也被看作是一种破坏力量和消极因素,应该避免或排除。然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会不断给和谐的课堂带来一些不和谐的干扰,加之教师自身的局限,使得课堂上师生冲突不断。课堂冲突既为教与学关系示警,给教师释放学生与学脱离的信号,同时也为教师反思性成长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课程资源,促进教师情境性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性智慧的增长,最终为教与学关系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推动课堂在动态变化中不断走向良性运转。

    教与学关系课堂冲突和谐共生

    论教学节奏的本质属性及实现路径

    王宁代建军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知识习得、情感共鸣、思维深化和生命成全展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洽共生的理想教学状态,是一种内具审美意蕴的生命运行节律和教学发展态势。其本质属性符合"符号—思维—意义"的知识递进逻辑;遵循"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发生规律;体现"情境—问题—建构"的教学演进程式。教学节奏的价值意蕴表现为把握生命节律,促进学生生命成全;注重审美体验,催生课堂智慧生成;引发高阶思维,实现教学生态重塑。其实现路径要求教师以教育情调为教学主张,焕发学生生命活力;以教学立美为教育立场,催生课堂审美氛围;以教学机智为表现形式,启迪学生高阶思维。

    教学节奏生命活力高阶思维教学生态

    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

    曾素林曾玉珠胡和霞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在革命历史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表现在指导人生方向、精神引领、思想启迪、文化传承等方面,将其有机融入基础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可通过师资培养、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践活动以及校园环境设计等路径,促进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实现。

    红色文化育人价值中小学课程和教材

    乡土文化教育的困境及其突破

    黎琼锋朱芸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文化教育是培育乡土情怀、传承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乡村学校是乡土文化教育的"守望者",在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乡村学生的乡土情怀,滋养乡村学生独特的文化个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乡村学校的乡土文化教育面临着重重困境:受"教育上移"影响导致乡土文化传承难以为继,因升学为导向无暇顾及乡土知识教育,而"向城流动"则弱化教师乡土教育情怀等。唤起乡土文化自觉是新时代乡村学校的重要使命。为此,需要开发具有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构建适合乡村学校的评价体系以及培育一支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队伍。

    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乡村教育情怀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双减"政策制定过程探析

    闫建璋张婧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双减"政策制定过程涉及诸多因素。文章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对我国"双减"政策议程设立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政策制定者们通过对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教培行业的指标监控和一系列焦点事件的监察形成问题源流;聆听众多研究学者、人大代表的主张和意见,关注民生民情,关注公共舆论和政策企业家的推广提案等汇聚成政策源流;同时以我国国情为背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念和国民实际情绪相结合发展成政治源流。在关键时间节点,三股源流耦合,政策之窗开启,最终促成了"双减"政策的出台。

    学生课业负担"双减"政策议程多源流理论

    教育惩戒在教育治理中的价值、困境及出路

    陈赋光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教育惩戒的性质是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教育权益相关主体约定俗成的教育激励行为。教育惩戒能满足教育治理主体重心下移、主体多元化、制度复合化、手段多样化、过程持续互动化和教育目标多层化等教育治理要求,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责任和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打造凝聚人心的育人工作载体,保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落到实处。同时,教育惩戒也面临着实施风险增大、被边缘化、被无暇顾及、被滥用等现实困境。发挥教育惩戒在教育治理中的价值和作用,要完善多主体参与的教育惩戒法律法规以及监控机制,组织开展教育惩戒的知识培训和研究,持续不断地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教育惩戒教育治理教育惩戒价值教育惩戒困境

    政策工具视角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文本分析

    罗强王勇航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对于提升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愈加重要。基于政策工具和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关键环节维度建构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层面的26份课后服务政策文件进行内容编码、归类统计、数据分析,各类政策工具在不同省份区域、不同关键环节的应用情况显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体系初步形成,但强制型政策工具使用过多,各省服务特色有待凸显,服务环节重组织实施轻监督评价。未来,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政策制定应当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充分激发课后服务活力,完善课后服务监督评价体系,构建新型教育生态环境。

    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工具"双减"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赋分的分类一致性和准确性研究

    宋吉祥李付鹏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Lee分数分类方法对高考改革试点省市两种等级赋分方式的分类一致性和准确性进行研究。发现在IRT模型下,分类一致性和准确性指数受等级数量、划界分数位置、测验分数分布等因素影响,分数分类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随分数等级数量的增加和分数向等级临界点靠近而呈现降低的趋势,随分数远离分数密集区域和分数远离测验均值而呈现增加趋势。建议后续改革省市在设定等级时,保持适中的等级数量,根据分数分布设定划界分数,试题命制应充分考虑考试的分数分布。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类一致性分类准确性Rasch模型等级赋分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三十年概况与热点追踪

    陈算荣庞佳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总结现有教学研究成果、创新教学研究视角,聚焦于主题包含教学设计、目标、方法、媒体和评价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对我国近30年的教学研究进行回溯分析,发现其研究数量大体上呈现三个状态:平缓期、波动增长期和骤减后的波动式回暖期,其发文刊物以教育综合类与数学教育类期刊为主,核心作者主要是高校教师,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高校之间存在少许交互合作,多群体间的合作还有待加强。研究热点变化轨迹:目标教学和新方法(1991-2000年);信息技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教学(2001-2010年);数学核心素养和单元教学(2011-2020年)。未来研究生长点:促进跨群体间协作,推动理论与实践整合性研究;加强素养指向的教学目标编制和测评研究,从思辨逐步走向实证;挖掘现代数学思想,创建教学法新体系;持续关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加大深度融合研究;深入单元结构教学研究,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培养;聚焦数学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挖掘学科育人价值。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追踪Cit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