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冶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冶金
江西冶金

唐飞来

双月刊

1006-2777

yjbj2007@163.com

0790-6293363

338001

江西省新余市冶金路1号

江西冶金/Journal Jiangxi Metallurgy
查看更多>>本刊属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江西省冶金学会主办的江西省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冶金行业科技期刊。专业面涵盖采、选、冶、加工、原料、材料分析、节能、环保、设备、计算机、技术经济等方面,对国外冶金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钾离子电池磷酸钒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邵彬航王伟焦树强
    219-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钾离子电池因具有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等优势,被视为锂离子电池的有力替代者。目前,开发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的正极材料是推动钾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因具有电压高、循环稳定性和空气稳定性优异等优点而被认为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正极材料。其中,磷酸钒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和优异的循环性能,但其可逆容量和电子电导率不佳。本文对磷酸钒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并详述了具有优异性能的典型正极材料,总结其晶体结构和储钾机理的协同关系,讨论其改进方案和电化学性能。最后,对钾离子电池磷酸钒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基聚阴离子储钾机理

    稀土元素对钢中夹杂物和组织影响的研究进展

    冯广乾乔琦宋焱任磊...
    23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归纳总结了稀土元素对钢中夹杂物和组织的影响。大量研究发现,稀土元素可以改性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在炼钢过程中加入适量La、Ce、Y等稀土元素会与钢液中O、S等元素迅速地结合生成稀土氧化物、稀土硫化物和稀土氧硫化物。与钢中典型夹杂物相比,此类稀土夹杂物形状较规则、尺寸较小且呈弥散分布,对钢基体连续性影响较小,降低了夹杂物作为裂纹源引发钢材断裂的概率。稀土元素对钢中组织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稀土元素加入钢液后,会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实现微合金化,从而净化晶界、细化晶粒,有利于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和抗拉等力学性能。因此,在钢中合理添加稀土元素对提升钢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稀土夹杂物组织力学性能稀土钢

    钕铁硼磁体表面双向脉冲电沉积Ni-Cr合金镀层工艺及耐腐蚀性能

    杨牧南罗三根邹雅茹余黎明...
    246-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钕铁硼(NdFeB)磁体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广泛应用。但是,磁体易被腐蚀,不利于应用产品的稳定性。本研究采用双向脉冲电沉积技术,考察了不同的脉冲参数(pH值、电流密度、正向占空比、Cr盐浓度)对Ni基镀层耐腐蚀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4。5、电流密度为0。20 A/cm²、正向占空比为60%、Cr盐含量为25 g/L的条件下,制备的Ni-Cr合金镀层具有优异的表面质量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其电核转移电阻(Rct)值显著增至36 990 Ω∙cm²,自腐蚀电位降至‒707 mV,腐蚀电流密度仅为1。04×10‒8 A/cm²。本研究为提升NdFeB磁体的耐腐蚀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及理论依据。

    钕铁硼磁体双向脉冲电沉积工艺参数耐腐蚀性能

    基于机器学习的微合金化铜杆性能预测

    汤卫东陈国平张炎涛张达...
    257-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某铜厂的实际生产数据,提出了一种机器学习中XGBoost算法的微合金化铜杆性能预测方法,以实现对微合金化铜杆性能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XGBoost算法的预测精度较高,抗拉强度的最大误差为15 MPa,延伸率的最大误差为0。3%。通过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模型的计算,在生产过程中,将稀土元素La含量控制在2×10-6~3×10-6范围内时,可将铜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控制在395~405 MPa和3。85%~3。90%范围内,满足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经过力学性能预测并优化后的微合金化铜杆力学性能波动幅度减小,提高了铜杆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微合金化铜杆机器学习XGBoost算法性能预测

    MGH956合金表面氧化膜形态与性能研究

    李开松杨云骢肖辉钦李晶琨...
    263-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MGH956合金具有高熔点、低密度、优异的高温强度等优点,高温氧化后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有效保护合金基体。本研究以MGH956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氧化工艺在合金表面制备氧化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纳米力学探针、微米划痕仪等表征高温氧化时间对MGH956合金表面氧化膜形貌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延长,氧化膜厚度由7。2 μm增至15。7 μm;氧化膜的弹性模量呈先降低后略升高的趋势,当氧化时间为25 h时,弹性模量最高(342。3 GPa);氧化膜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不断增加,当氧化时间为100 h和150 h时,界面结合强度最大;在1 250℃下,当氧化时间为50 h和100 h时,氧化膜表面质量较好,氧化膜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强度最大,氧化膜硬度及耐磨损性能均保持较高水平。因此,建议采用50 h或100 h高温氧化工艺制备氧化膜。

    MGH956合金高温氧化氧化膜表面性能

    不同脱硫钢的钢包炉精炼工艺优化

    宋健甄新刚张炯明尹延斌...
    271-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某钢厂1#钢包精炼炉(LF)精炼工艺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以Q355ND钢(成品中w(S)≤0。005%)为深脱硫钢、Q235B钢(成品中w(S)≤0。020%)为低脱硫钢进行生产试验。基于罗氏线圈测量交流电原理,计算LF炉电耗,通过对弧流、相电压以及主要工艺参数的分析,研究了氩气流量、造渣料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并提出适应不同程度脱硫钢种生产的合理工艺。结果表明,Q355ND钢中石灰、化渣剂、合金用量分别为8。50~10。00 kg/t、1。26 kg/t、1。92 kg/t,Q235B钢中石灰、化渣剂、合金用量分别为4。74~5。00 kg/t、1。20 kg/t、1。71 kg/t时,精炼工艺较合理。当钢包透气性较好时,供电期间氩气流量约为380~400 L/min,未通电期间氩气流量约为100 L/min时精炼效果较好。采用两次供电模式,生产效果更佳。

    钢包精炼炉脱硫电耗供电制度精炼工艺

    炼钢过程中铁合金减量化技术研究

    张笑盼华承健徐维利包燕平...
    280-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炼钢过程铁合金减量化有助于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并可节约其生产成本。本研究采用转鼓实验、数据分析和钢水量校准等方法,考察了合金粉化率、合金成分、合金收得率等对合金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粉化率升高,合金元素的收得率降低;当硅锰合金中Mn含量由64。7%提高至66。6%时,每吨钢的合金化成本由243。62元下降至241。89元,升高合金品位可降低合金消耗量。当钢水量偏差在-2%~0范围内时,合金化成本最低。因此,钢铁企业应定期检查钢包秤的精准度。

    炼钢合金减量低成本合金收得率合金粉化率

    造锍捕金过程中金在熔锍和熔渣之间的分配行为

    温飞云杨瑞罗援诏熊辉辉...
    28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难处理金矿日益增多,造锍捕金法难以实现高效率捕金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高温平衡实验,研究温度、熔渣中m(Fe)/m(SiO2)和CaO含量等因素对熔锍捕金率的影响,探究不同反应时间金在熔锍和熔渣之间的分配行为。结果表明,当熔炼温度由1 250℃升至1 300℃时,熔锍的品位及捕金率均得到明显改善;熔锍品位(以 Cu含量表示,下同)及捕金率均随m(Fe)/m(SiO2)和Ca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m(Fe)/m(SiO2)=0。86、CaO含量为4。00%时,熔锍的捕金率高达96。54%,并且高温熔炼反应0。5 h后,金即向熔锍中迁移,直至达到平衡态。

    造锍捕金难处理金矿平衡实验捕金率分配行为

    废炭渣协同二次铁铝渣无害化处理

    吴一玺魏艳芳李煊石雯...
    295-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通常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退役锂离子电池中的有价金属,在回收过程中产生废炭渣和二次铁铝渣,其中,二次铁铝渣因含有较多镍、铜等重金属,属于重金属固废,需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基于"以废治废"的理念,本研究提出将二次铁铝渣和废炭渣协同处置,经脱硫、还原焙烧和熔融分离回收有价金属。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提高及脱硫时间延长,二次铁铝渣中剩余硫含量均逐渐减少、脱硫率均逐渐提高。当焙烧温度为1 300℃、反应时间为2。5 h时,渣中剩余硫含量为0。068%、脱硫率为99。31%;经还原焙烧、熔融分离后,镍、钴、铜、铁的回收率分别为69。43%、74。52%、79。05%、79。29%;对熔渣进行浸出毒性检测,得到浸出液中铜、镍含量分别为0。013、0。984 mg/L,远低于GB 5085。3-2007限定值,实现了对熔渣的无害化处理。

    二次铁铝渣还原焙烧熔融分离有价金属回收无害化

    冷轧带钢渗氮铁锅开裂剥落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邱香花张全庆胡桂英戴扭乾...
    303-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采用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1 mm的XLQ01冷轧带钢制作铁锅的过程中,经渗氮处理后出现开裂问题,铁锅经碰撞后渗氮层易剥落。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渗氮铁锅样品的断口微观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原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晶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渗氮铁锅开裂剥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渗氮开裂样品中存在粗大的原始组织和穿晶分布的针状氮化物,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增加了表面层脆性及切口敏感性,在外力作用下导致开裂;另一方面,原材料表面粗糙度大,渗氮温度高,渗氮层疏松,在压应力作用下导致渗氮层开裂剥落。本研究针对渗氮铁锅开裂剥落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有效避免了渗氮铁锅开裂剥落。

    冷轧带钢渗氮铁锅开裂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