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学月刊(中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月刊(中学版)

1671-7058

010-52165441/5456;010-52165556;010-52165449

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院2号楼501

教学月刊(中学版)/Journal JIAOXUE YUEKAN(ZHONGXUEXUE BA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中跨学科研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以"拥抱自然"主题跨学科研学活动为例

    吕迅喜谭天美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研学活动是提升"大思政课"教学的新渠道和新载体,它能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实现场域与素养的拓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现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教师可根据"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土优势资源以及本校实践,预设研学主题,构建研学框架,设计研学内容,提出研学任务.在具体活动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明确主题和任务,领悟学科核心素养的互融互通,又要注重实践与融合,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行合一,还要引领内化与升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凝魂聚气.

    大思政课跨学科研学活动高中地理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运用概念图培育历史思维能力的价值、问题与优化路径

    谈娟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念图被用于表征某一主题下多个历史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是一种常用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具有利于把握历史概念、激活学习思维、构建历史大概念等重要价值.从实践来看,学生在绘制概念图方面存在知识储备不足、历史理解浅显,图示信息烦琐、线索提炼不精,辩证思维薄弱、逻辑生搬硬套等典型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教师可科学构建概念图,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精准把握相关的历史概念,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挖掘历史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分类整合,并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界限,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局限,达成融会贯通.

    概念图思维可视化历史思维能力培养

    基于认知规律的初中物理"任务序列"教学

    翁奇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务序列"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所设计的任务需要具备"指向真实世界的任务外延""蕴含完整知识的任务内涵""程度循序渐进的任务逻辑"三大要义.搭建好真实、完整、循序的任务序列后,教师可通过"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等环节,将任务逐一在课堂中实施.教师还要确立并遵循"旧知激活结构化、新知示证立体化、知识应用多样化、总结反思综合化"的实施策略,让学生围绕任务序列,开展一系列的主动学习,增加知识理解与应用的深刻性,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任务序列认知规律初中物理

    三重对话:"中西合璧"交响乐教学研究

    朱凯璐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西合璧"交响乐作品,体现民族题材和音乐素材,综合运用中西方作曲技法,具有独特的音色、节奏、复调等音乐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可引导学生与音色、节奏、复调及作曲技法展开对话,并运用听辨、想象、表演等对话方式,构建审美想象,激发审美情感,形成审美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拨响蕴含于音乐中的文化泛音,通过绘制声音图景、触发敏锐听觉,融入肢体动作、探寻韵律意义,厘清声部脉络、开启交响思维等方式,引导学生分别对话"音色""节奏""复调",探寻音乐意蕴和精神寓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和审美理解.

    "中西合璧"交响乐对话"音色"对话"节奏"对话"复调"初中音乐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将数学史融入教学的研究——以《勾股定理》为例

    冯冲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有力工具,将其融入教学,可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解析,制订并解析教学目标,诊断教学问题,分析教学支持条件,然后借助数学史设置留有悬念的情境,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进行以数学史带动的探究实践时,教师还要有机融入其他相关数学史料,多角度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归纳、运用、迁移等活动,逐渐达成学习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促进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发展.

    数学史核心素养初中数学

    基于完整、真实阅读体验的《百年孤独(节选)》教学探究

    李芳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百年孤独(节选)》进行教学,教师应基于学情了解学生需要,立足教材有机勾连全书,推动学生展开《百年孤独》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以丽贝卡这一人物为切入点,设计"为丽贝卡撰写人物词条"核心学习任务,以及"为丽贝卡拟写100字左右的小传""探究丽贝卡之谜"两个准备任务,可引导学生在完整的作品中理解、分析相关内容,形成完整、真实的阅读体验,提升鉴赏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经典文学中潜藏着巨大的力量,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助推他们成为真正的、优秀的终身阅读者.

    小说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百年孤独》

    初中语文演讲单元教学的三项任务与三大融合

    朱佩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演讲是一种重要的沟通能力,也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有效开展演讲单元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落实"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演讲实践)"三项任务时注重"内容与思想融合""大众性与独特性融合""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融合",以此提升初中生的演讲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演讲单元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整体性视角的数学教材例、习题研究——以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函数"内容为例

    盛昊灿张景斌夏瑜琦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整体性视角研究教材例、习题的编制特点,教师可从题型、知识类型和数学基本思想三个维度对其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并根据相关理论构建知识类型框架与数学基本思想框架.教师要充分重视例、习题在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整体意识、启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迁移、诊断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等方面的作用.对待具体内容如"函数",教师要总结出其例、习题编制的整体性特征,即均衡"信息"和"智能"意义、偏重程序性知识的联系,重视数学基本思想的渗透、匹配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加强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搭建"横向关联"的内容结构,从而得出教材编写和教学应用的启示.

    教材例、习题研究整体性视角初中数学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渗透"双碳"目标的内容研究及教学建议

    吴志挺何嘉琪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反映了"人类活动—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的互馈作用,体现了我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与担当,与地理教学关系密切.教师可以将地理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分别解构其中渗透"双碳"目标的内容及其特点,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与当下全球生态实际相联系,创设"双碳"情境活动,促进学生对于"双碳"目标的理解与践行.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并融合生态文明教育理念,设计"双碳"主题式教学,挖掘"双碳"生活化情境,融贯"双碳"跨学科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实现地理知识建构,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全球视野,达成全面发展.

    "双碳"目标高中地理教材分析生态文明

    挖掘教材资源 落实核心素养——让"阅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栏目物尽其用

    张成生王胜华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是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中的重要栏目,对正文具有补充和辅助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其在教学中的价值,利用其内容充实,涉及面广,具有综合性、延展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合理地结合正文内容进行教学,充分发挥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通过整合比较,将这两个栏目的内容设计成"思维拓展""实践体验""阅读评析""渗透生活"四种类型的拓展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或与其他栏目相整合,使这些内容物尽其用.

    教材资源核心素养初中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