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医药
江西医药

李利

月刊

1006-2238

jxyy6258724@126.com

0791-86258724,86207587,86217591

330046

南昌市省政府大院西二路6号

江西医药/Journal Jiangxi Medical Journal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黄燕周正宇彭志强余萍萍...
    74-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 收集 80 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分析相关因素对CD34+细胞采集数的影响.结果 干细胞采集成功患者 63 例,采集失败患者 17 例.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缓解状态与CD34+细胞采集数无关(P>0.05).病程时间、化疗疗程、动员方案、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重要影响因素.病程时间≤12 个月、化疗疗程<8 次的患者采集到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病程时间>12 个月、化疗疗程≥8 次的患者(P<0.05),普乐沙福动员的患者CD34+细胞数量显著高于rhG-CSF动员和化疗+ rhG-CSF动员的患者(P<0.05),采集成功患者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采集失败者(P<0.05).结论 病程时间和化疗疗程会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需要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争取在病程时间≤12 个月、化疗疗程<8 次时动员,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具有预测价值,必要时可采用普乐沙福动员以提高采集成功率.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

    DeBanto评分系统对儿童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张双红廖玉萍段亚群万盛华...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eBanto评分对儿童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AP患者分成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计算DeBanto、Ranson's、BISAP和MCTSI评分,比较各评分系统对病情严重程度预测价值.结果 在 122 例AP中,MAP组 90 例,MSAP组 10 例,SAP组 22 例.DeBanto、Ranson's、BISAP和MCTSI评分与SAP有显著相关性(P<0.001).DeBanto评分预测SAP的cut-off为 3,特异度与Ranson's评分一致,比其他两种评分高(P<0.05),阳性预测值比其他三种评分高(P<0.05);DeBanto评分预测全身并发症的特异度与BISAP评分特异度一致,比其他两种评分高(P<0.05),阳性预测值比其他三种评分高(P<0.05).DeBanto评分预测局部并发症,DeBanto及Ranson's评分AUC较低,但MCTSI比BISAP评分AUC高(P<0.05).结论 DeBanto评分对儿童AP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比Ranson's、BISAP和MCTS评分更高;但是对局部并发症的预测效果不佳.

    儿童急性胰腺炎DeBanto评分系统预测价值

    D-D联合IL-2、IL-6、IL-18在重症HFMD早期识别中的临床意义

    高李华黄振河钟涛薛小燕...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HFMD早期识别中D-二聚体(D-D)联合IL-2、IL-6、IL-18 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2019 年 3月至 2023 年 3 月我院儿科收治确诊HFMD患儿纳入研究,分为普通组(A组)、重症组(B组);纳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C组);研究组病例入院时(用药前)、A组达手足口病诊断分症第 2 期及以上时、B组重症症状消失达 48h或出院前均分别完善血D-D、IL-2、IL-6、IL-18 检测;并同期采集体健儿童相应指标;对所有人员结果观察比较.结果 A组、B组患儿的D-D、IL-6、IL-18 水平均分别明显高于C组(P均<0.05),而IL-2 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D-D对HFMD重症风险评估有统计学意义(OR=2.919,95%CI:1.344~6.339).ROC分析结果显示,用于预测HFMD重症情况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D-D(0.821),联合四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为 0.941,诊断敏感度 95.45%、特异度 88.89%.结论 D-D、IL-2、IL-6 和IL-18 在儿童重症HFMD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四项指标可提高对重症HFMD早期识别的预测能力,且D-D可能成为预测HFMD重症的独立生物学指标.

    手足口病D-二聚体炎性细胞因子儿童

    胎儿孤立性心室内强光点数目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王欣荣刘艳秋杨必成黄淑晖...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本中心 171 例超声提示胎儿孤立性心室内强光点(Isolated echogrnic intracardiac focus,IEIF)的染色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胎儿IEIF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以及IEIF数目增加是否会增加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方法 遴选 2020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因胎儿IEIF到我中心行介入性产前诊断的 171 例孕妇,其中羊膜腔穿刺 101 例,脐静脉穿刺 70例,均同时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根据强光点的数目分为 2组,一组为心室只有 1 个强光点即单个IEIF组,另一组为心室有 2 个或 2 个以上强光点即多个IEIF组.用χ2 检验比较两组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最后用构成比来展示两组染色体异常的详细构成情况.结果 单个IEIF组 88例,染色体异常 5 例,其中核型异常 3 例,核型正常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s)异常 2 例,总检出率5.70%.多个IEIF组 83 例,染色体异常 8 例,其中核型异常 1 例,CNVs异常 7 例,总检出率 9.64%.两组间在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EIF数目增加并不增加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但无论单个IEIF还是多个IEIF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都比较高,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

    IEIF介入性产前诊断核型分析CMACNVs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绿色通道治疗的临床研究

    饶文涛何祥万明民周加勉...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传统手术治疗模式与绿色通道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 研究收集 2018 年 9 月至 2020 年 6 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104 例,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前等待时间>48 h定义为传统治疗组,术前等待时间≤48 h定义为绿色通道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年龄、性别、ASA分级)和术中数据(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数据(术后并发症、总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 年死亡率).结果 104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ASA分级以及术中数据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统计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绿色通道治疗组(22.41%)<传统治疗组(45.65%),绿色通道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小于传统治疗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绿色通道治疗组(89.66%)大于传统治疗组(73.91%);术后 1 年死亡率绿色通道治疗组小于传统治疗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绿色通道早期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达到早期功能锻炼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死亡率,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学效益.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绿色通道多学科联合诊疗术后并发症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ICU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罗斌华徐斯勰陈苾李福太...
    94-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ICU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针对性制定防控干预措施,为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ICU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成立FMEA项目小组,根据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实施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ICU器械相关感染率、手卫生依从率、医院感染核心防控措施执行率等防控效果.结果 筛选出接触传播预防缺乏、呼吸机相关肺炎核心防控措施未有效执行、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核心防控措施未有效执行、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日常清洁消毒不合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未采取有效隔离措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飞沫传播预防缺乏、抗菌药物治疗前未及时送检病原学检查等 9 项中、高风险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通过采取干预措施,FMEA实施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等器械相关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人员总体手卫生依从率提高了 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多重耐药菌感染、VAP、CLABSI、CAUTI、手术部位感染等医院感染核心防控措施执行率分别提高 37.6%、22.0%、18.2%、8.6%、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MEA分析ICU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通过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可明显改善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事件的发生.

    医院感染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ICU风险评估

    116例乳腺癌的CDUS声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吴剑俞威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 116 例乳腺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的声像表现及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9 年 2 月至 2021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 116 例,以穿刺活检或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记录 116 例乳腺癌的CDUS声像特征表现,分析CDUS对不同病灶直径乳腺癌的诊断结果.结果 116 例乳腺癌超声表现以不均匀低回声、淋巴结肿大、纵横比>1 为主,分别占 61.21%、60.34%、50.86%,明显高于不规则团块、点状钙化、血流阻力>0.7、vmax≥12 cm/s、无包膜等声像特征表现(34.48%、37.07%、28.45%、18.10%、3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6 例乳腺癌的CDUS检出率为 89.66%,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 86.21%,一致性较好(Kappa=0.702);其中,病灶直径>1.0 cm、0.6~1.0 cm的CDUS检出率及病理结果符合率均高于病灶直径≤0.5 cm,漏诊率低于病灶直径≤0.5 cm(P<0.05);CDUS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812,敏感度为 83.19%,特异度为 82.27%,约登指数为 0.708.结论 CDUS检查能直观显示乳腺癌病灶的不同声像特征,CDUS对病灶直径较大的乳腺癌病灶的检出率较高,能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指导依据.

    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特征诊断价值

    脑微出血与老年抑郁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柏园谭彧龚毅熊勤芸...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s)与老年人发生抑郁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辖区内的 60 岁以上社区居民,采用DSM-IV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判断有无抑郁综合征,将其分为有抑郁综合征的抑郁组(60 例)与无抑郁综合征的对照组(60例).准确记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重指数(IBM).入组后即行头颅磁共振常规系列平扫+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检查,记录CMBs病灶位置、数量.结果 60 例抑郁组经SWI检查共发现CMBs 78 个,额叶处 8 个、颞叶处 11 个、基底节区处 31 个、丘脑处 18 个、扣带回脑叶处 7 个;幕下部位 3 个;60 例对照组经SWI检查共发现CMBs 12 个,额叶处 3 个、颞叶处 2 个、基底节区处 4 个、丘脑处 3 个、扣带回脑叶处 0 个;幕下部位0 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受教育年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饮酒、CMBs数量、CMBs部位是老年抑郁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人脑微出血的部位及数量与其发生抑郁综合征有着密切联系,可用于早期预警老年抑郁综合征的发生.

    核磁共振脑微出血老年抑郁症磁敏感加权成像

    NBAS基因突变致婴儿肝衰综合征2型1例并文献复习

    詹春雷汪勇肖珍君石凯...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NBAS基因突变所致婴儿肝衰竭综合征 2 型(ILFS2)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提高儿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对近 3 年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 1 例ILFS2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NBAS基因突变所致ILFS2 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特点.结果 (1)患儿每次发病时均有转氨酶的急剧升高,伴或不伴有胆汁淤积、高氨血症、凝血功能障碍、低血糖、乳酸堆积等代谢紊乱表现,且自然杀伤细胞计数及百分数均低于正常;(2)目前该病无特异性治疗,主要通过经验性感染、护肝、血浆置换及积极改善代谢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以改善内质网应激,恢复内质网及线粒体稳态;(3)远期预后仍有待大样本长期随访观察.结论 儿童发热相关的复发性肝衰竭,应警惕NBAS基因突变所致ILS2,且ILS2 多伴有免疫功能异常,尽早恢复内质网及线粒体稳态尤为重要.我们首次提出线粒体应激与ILS2 发病可能相关,有待深入研究验证.

    NBAS基因婴儿肝衰竭综合征2型临床表现

    血卟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光化性角化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余惠文刘才根欧阳晨思晏勇...
    110-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卟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光化性角化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择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0 月在本院就诊的 40 例光化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纳入实施常规治疗的 20 例患者,观察组则纳入施以血卟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的 20 例患者.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光化性角化病患者实施血卟啉光动力学疗法安全有效,还可降低复发率.

    光化性角化病血卟啉光动力学疗法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