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测量与评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月刊

1674-1536

yclypj@126.com

0731-88090435

410012

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271号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内

教育测量与评价/Journal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期刊,重点面向基础教育,主要读者对象为一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刊物坚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密切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积极推动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理论品位、实践指向、通俗表达”是本刊的风格追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教育考试全题型阅卷中的应用

    王冠魏兰
    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考试阅卷工作正迈向智能化时代,AI大模型技术在阅卷中的应用探索已成为研究热点和发展重点.汇隽可之将其在认知智能生成式大语言模型领域研发的AI核心技术应用于考试阅卷工作,经过 3年的实践与完善,该系统在AI评卷速度、辅助定标成效、AI评分质量等方面均得到有效验证.目前,AI大模型技术在教育考试全题型阅卷工作中已成功实现辅助评分功能,未来有望在各类考试中逐步替代人工,最终实现AI全自动评分.

    人工智能考试阅卷自然语言处理全题型自动评卷分析聚类辅助质检

    2021-2023年高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郭芳侠郭志远张地
    1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SEC模式,对 2021-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甲卷、乙卷与《课程标准》进行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6 套试卷中的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较高,认知水平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也较高,符合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特点;试卷内容主题呈现了集中度较高、稳定性较强的特点,注重考查重点和主干知识;试卷整体认知水平与《课程标准》一致性较高,符合学业质量标准要求,但不同模块试题的认知水平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存在偏差.基于此,建议物理教学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必备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聚焦学生物理能力与思维品质;合理设计教学梯度,注重学习进阶发展,提升学业质量水平.

    SEC模式一致性研究高考物理试题课程标准试题分析

    组织支持感对新生代幼儿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索长清马洪瑞张雪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个体中心对 526 位新生代幼儿教师的组织支持感进行潜在剖面分析.结果显示:新生代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可分为不均衡支持型、中等支持型和高支持型 3 种;3 种类型的新生代幼儿教师在工作绩效的总分,以及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工作奉献的得分上差异显著.为进一步提升新生代幼儿教师的工作绩效,建议合理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增强教师情感支持;营造支持性的组织氛围,提高教师工作自主性;实施差异化策略,全面提升新生代幼儿教师的组织支持感.

    新生代幼儿教师组织支持感工作绩效潜在剖面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辩论训练与过程评价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影响

    杨志明林小月
    4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仅仅依靠课文学习讲解或泛泛地开展整本书阅读,并不能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为探索提升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在一所普通高中实施一项为期 14 天的基于整本书阅读的辩论训练与过程评价实验.实验对象为该校高一和高二年级的 45 名学生志愿者.他们被分成 6 个小组,每组匹配 1 名导师,阅读材料包括《巴黎圣母院》《围城》《边城》等 14 本文学名著.实验结果表明,在整本书阅读后增加辩论训练和过程评价,可以非常显著地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具体表现在文章立意、论据选择和论证过程等方面.这些进步可能得益于本实验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提取、事实判断、整合诠释、逻辑推理,以及分析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水平.因此,要提升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将整本书阅读与辩论训练和过程评价整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办法.

    整本书阅读辩论训练过程评价高中生议论文写作

    新高考改革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责任感的中介作用

    张湘一刘玉佩陈锡友丁道群...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X省Y市 4 所普通高中的 883 名高一学生为对象,考察新高考改革选科中是否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以及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选科中存在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责任感在这一差异中起着中介作用;相较于为自我选科,学生为他人选科时感知到的责任感较小,更倾向于为他人选择高兴趣—高难度的科目;学生自我选科时感知到的责任感较大,更倾向于为自己选择低兴趣—低难度的科目.因此,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和家长应深入了解高中生选科现状,树立"远景性"的选科导向,重视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发掘;科学认识选科责任,各方协同,助力学生合理选科;正视自我—他人选科差异,聚力优化选科决策.

    新高考改革自我—他人决策差异高考选科调节聚焦理论责任感

    "负能"还是"赋能":体育课堂学习评价的理论认识、现实羁绊与实践路径

    吴进杨宇航李利强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实施和贯彻体育课堂学习评价是当前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理论上,面对学生体育学习多元化、综合化的评价要求,体育课堂学习评价应当在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业质量、引领学生发展等方面发挥"赋能"功效.然而,在实际运用中,由于认知偏颇和现实羁绊,体育课堂学习评价的功能价值难以得到充分释放,甚至出现"负能"作用.为弥合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应当合理运用教师期望效应,确保学生在评价中均等获益;以能力提高为核心,构建"区县—学校—教师"三位一体的教师评价素养提升系统;以核心素养为引领,综合使用"多元+个性"的评价方法;以人文关怀为导向,建立数字化的评价保障与支持体系的"赋能"路径.

    学校体育体育课堂学习评价核心素养

    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期望对中小学生学业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分析

    张旖馨李珍黄浩岩
    7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中的 833 份学生样本为分析对象,探究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期望对中小学生学业能力的影响,以及年龄在这一路径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从小学到初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业能力的预测作用由显著变为不显著,解释率降低,自我教育期望对学生学业能力的预测作用由不显著变为显著,解释率升高;自我教育期望在家庭教育和学业能力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家庭教育对自我教育期望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并趋于不显著.建议家长因龄制宜,在小学阶段多采用指导、监督等直接教育方式,促进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业能力进步;在初中阶段侧重引导自我教育期望及其他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激发子女的学习内驱力.建议教师基于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开展家校合作,如小学教师可完善家校信息并交流共享,提高家校共同指导监督的作用;初中教师则应引导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教育期望给予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家庭教育自我教育期望学业能力家校协同育人

    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宋佳伦钟志贤
    9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OECD发布的社会情感能力项目数据,探讨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间的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和学校归属感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理解型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正向影响效应显著;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在惩罚型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会情感能力影响过程中的并行中介效应大于理解型家庭教养方式,且无论是在何种家庭教养方式下,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均大于亲子关系;学校归属感在理解型和惩罚型家庭教养方式中介路径的后半段起调节作用,学校归属感越高,家庭教养方式对社会情感能力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这提示我们应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助力中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维系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场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以身作则,并形塑子女良好惯习;从管理、文化、课程三方面着力,发挥学校文化育人主阵地作用;健全社会支持网络,以丰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情感能力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学校归属感

    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

    李国华
    110-112页

    投稿须知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