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嘉应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嘉应学院学报
嘉应学院学报

邱国锋

月刊

1006-642X

JYUJED@JYU.EDU.CN

0753-2186639

514015

广东省梅州市梅子岗

嘉应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l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社会科学刊物。反映该校各学科及带有地方特色的科研成果,与各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领导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发现的黄遵宪《新嫁娘》最早刻本

    张应斌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遵宪《新嫁娘》诗发现已近百年,但其版本一直扑朔迷离.在兴宁《宁水竹枝》中,笔者发现了黄遵宪《新嫁娘五十首》.它是黄遵宪《新嫁娘》诗的最早刻本,对于廓清《新嫁娘》的版本、诗歌数量、顺序、文字校勘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版本依据.

    黄遵宪《新嫁娘五十首》版本兴宁本《新嫁娘诗》

    "滨海客家"的缘起与理论初探

    杨宏海卢当应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客家人"逢山必住客,无客不住山"的特点,"山地客家"成为"客家学"研究主流,而"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孝悌忠信、崇先报本"等具有浓郁农耕时代烙印的表达,也成为"客家精神"的固定认知.2007年,深圳首次提出"滨海客家"命题,对客家人与海洋文化相结合产生的文化新质进行研究,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与思考.回顾客家研究的前世今生,梳理深圳从山地客家到滨海客家的学术话语演变,并进行理论初探,想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滨海客家文化新质理论初探

    客家童谣在智趣化教育中的运用探析

    李咏祺陈菊芬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客家童谣蕴含客家先民对于后代的期望,其富含教育的哲理与教育内涵,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勤劳俭朴、注重礼仪的家风家教,是客家民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在当代充分发挥客家童谣的教育价值,需要教育工作者集思广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通过对客家童谣的本体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探索客家童谣智趣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开发的可能性,利用不同的形式实现客家童谣的智趣化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客家童谣智趣化教育儿童家风家教

    满足多层级和专精深信息需求的客家文献分类与标引

    刘菊霞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阐述了科学编制并严格遵循客家文献的分编细则,深度标引和全方位揭示客家文献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对客家文献进行分类,对所有的题名字段进行标引,详实著录附注项,深度标引规范主题词,全面添加专指性强的非控主题词,对地名主题进行规范控制.通过最大限度提高客家文献的"可辨识度",提升查全率、查准率以及满足率与利用率,为客家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客家文献地方文献分编细则分类标引文献著录

    "苏区精神+"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融合机制与策略

    曹馨蕾廖立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党员长期性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能服务社会和增进才干.以嘉应学院为例,充分利用梅州市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能更好地提高政治历史认同、弘扬地方文化.结合经验做法实证分析,创新提出"苏区精神+"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概念.从重构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主客体关系、整体把握融合过程的耦合原则、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廉洁的政治纪律三个方面研究"苏区精神+"的融合机制,并得出挖掘红色二次资源、搭建教育意识桥梁、筑牢思想教育根基三点融合策略.

    苏区精神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融合机制策略

    虚拟影响者代言的有效性研究:基于消费者态度和口碑视角

    余云珠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影响者代言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品牌新兴的营销实践,对虚拟影响者代言的研究也因此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为了增加对虚拟影响者代言现象的理解,从消费者态度和口碑两个角度对虚拟影响者代言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在虚拟影响者的喜爱度、吸引力和受欢迎程度的作用下,虚拟影响者能够帮助提高消费者对被代言产品或品牌的态度和口碑.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理解虚拟影响者代言有效性的发生机制,对虚拟影响者代言的营销实践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虚拟影响者数字名人代言影响者营销态度口碑

    论完善我国在线民事诉讼制度

    张芳芳蔡志华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民事诉讼打破物理空间限制、突破人力局限,具有便于诉讼参与人,提高诉讼效率、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等特点.目前我国在线民事诉讼制度仍存在缺乏原则规定、个人信息权利保护不足、在线诉讼平台模式不统一以及异步审理程序存在困境等问题.是故,完善我国在线民事诉讼制度应当明确在线诉讼制度的原则、加强在线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个人信息权益保障,完善异步审理程序,从而保障在线民事诉讼参与秩序的稳定性,提高诉讼效率,加强司法的程序公正性和司法的仪式性.

    在线诉讼诉讼权利保障诉讼平台异步审理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问题及其修正

    曾晓林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环境状况是人们健康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它维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引入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条件,也是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主流.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晚,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还处在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成熟;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着相关规定较为抽象、操作性欠强、信息公开有待完善、参与主体范围较狭窄、权利救济实效性较弱等不足之处,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完善该制度,找到新的路径来解决中国环境保护的公众有序参与问题.

    环境保护环境政策公众参与

    论价值评价中的心理主义

    杨桂森韩波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心理主义看来,价值是通过人的情感相关的表象、意向、信念等一些心理活动呈现出来,由此引发了价值本质理解的情感主义和规范主义、实在论和自然主义、善的内在性和善的工具性之争,并发展出价值哲学两条主线:一条是由舍勒倡导、迈农发展——价值是情感呈现的价值理论;另一条是胡塞尔提倡——价值是意向的本质直观理论.前者主张价值是一种植根于内心深处的情感,情感须通过意向得以呈现,意向又把心理指向的价值世界目的化;本质直观既是一种基底信念,又具有固定意指的特性和内省状态的特点,应把价值理解为依据可接受行为因素而成化的一种心灵状态.当从价值与心理、心理与意向、心理与信念、心理与逻辑的角度,来理解价值评价问题,又引发了价值问题的心理主义与逻辑主义之争.

    价值心理意向信念逻辑

    传播学视域下提升我国对外文化传播能力的路径探索

    高旭李森林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行为体的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是衡量其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当前全球事务愈发需要中国的声音,故发展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传播能力已势在必行.施拉姆的传播模型解释了传播中施动者和受动者存在的共有经验范围,且该范围的大小决定了双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进行传播互动,但该模型并未尝试扩大二者间共有经验范围.由此,本文认为通过符号互动和物质互动能够建立和扩大施动者和受动者的经验范围,从而使得施动者和受动者之间能够产生有效和稳固的广泛传播互动.最后,本文从符号互动和物质互动两方面为扩大共有经验范围提出具体的对策.

    对外文化传播共有经验范围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