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评论
教育评论

黄新宪

双月刊

1004-1109

0591-87272726 87842091

350003

福州市五四路217号

教育评论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刊登中外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思想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教育史、教育改革、各级教育、教育综述等。读者对象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重要论述阐释

    黄平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涵盖了内涵论、价值论、特征论、主体论和方法论等多个维度,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行动纲领.在内涵论上,论述强调让每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建设教育强国等.在价值论上,论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科学回应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并生动阐释了教育本质的价值定位.在特征论上,论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在主体论上,论述揭示了人民是教育理论的阐释者,是教育实践的推动者,也是教育成效的评判者.在方法论上,论述提出了他者的借鉴、观念的变革、制度的改革以及实践的转向等方法.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融合共生:地方高校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牛风蕊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地方高校和城市的融合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现实中,存在地方高校学科结构与城市产业需求耦合度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不能适时满足城市产业快速发展需求、主动参与城市发展创新的宏观制度环境不够完善等阻滞性因素.地方高校迫切需要构建优质的学科—产业链,促进学科建设与城市产业契合贯通;建设产教融合云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宏观制度环境,强化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

    地方高校城市发展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产教融合

    乌卡时代高校科技伦理教育的价值意蕴、学理审视与重构之向

    张会庆马璿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高校科技伦理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应对乌卡时代科技伦理风险的应有之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实现科技与人文融通的全面发展人才涌现、确保"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有机统一,根植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学理基础之上.乌卡时代高校科技伦理教育的重构之向是在复杂科学引领下形塑生态化,主体向度引导下完善彰显主体化,实践智慧促发下打造机制完备化,跨学科视域下铸造多元融合化.

    科技伦理乌卡时代科技伦理教育主体向度

    大学共同治理的历史回溯与现实观照

    罗诚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大学治理的传统,大学共同治理的历史演进可以分为中世纪以来的思想萌芽期、20世纪末的思想发展期和21世纪初的思想变革期三个阶段.随着大学职能的演变和教授权利的分化逐渐成形,尤其是在"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影响下,大学共同治理在治理主张、治理实践、治理范式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回溯大学共同治理思想,以此观照现实,大学共同治理要以协商为基础,构筑多元主体协商式共治的共同治理格局,构建大学治理共同体.

    共同治理大学治理分权协商

    习近平关于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依据、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黄彩虹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和迫切的现实要求,涵盖了坚持党对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德才兼备的培养标准和自主培养方式、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形成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等核心要义,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篇章,指明了深化专业技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革新路径,提供了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指南.

    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评价

    文化自信视域下提升新时代青年文化使命感的思考

    杨红英赵胜利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自信是群体内成员对自己民族文化理想与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意味着对本土文化价值的深刻肯定与积极实践.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的必然路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价值根基.新时代青年是弘扬文化自信的主要践行者,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促使他们在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文化自信新时代青年文化使命感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审思与重构

    王桂林胡学刚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新工科建设全面实施.新工科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理念和实践上相耦合,同构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样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机制体系失候、课程体系失灵、师资体系失重、实践体系失衡等短板.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构,应以机制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体系,以课程规划为基础科学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师资培优为重点打造一流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体系,以实践平台为依托构筑多元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工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重构

    什么样的教育是有用的——基于科顿姆教育无用性思想的反思

    郭超华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的功用问题一直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争论的重要论题.美国学者丹尼尔·科顿姆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认为以"有用"为追求的教育是无用的.具体而言,功利主义的教育、跨越边界的教育以及充满教条主义的教育均是无用的.相反,以"无用"为目的的教育是有用的.具体而言,以人性为基础的教育、充满爱的教育以及追求自由解放的教育便是有用的.以科顿姆的思想为参照,我们的教育更应立足于学生的自由发展、人文性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科顿姆教育无用论教育的有用性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析

    崔玉利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同性不足,导致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劳动教育的过程和效果不尽如人意.破解中小学劳动教育不深不实的难题,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机制.学校要深化劳动课程改革,统筹用好校内外两种劳动教育资源;家庭要摒弃"重学习、轻劳动"的认知偏见,正确认知劳动的多元价值,为孩子创造更多劳动机会;社会要营造尊劳爱劳浓厚氛围,丰富校外劳动实践资源,强化培育具有中小学生德育资质的公益组织和志愿组织.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协同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现状审视与优化进路

    牛雪梅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深化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对培育未来教师的贡献意义重大.新时期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价值体现在可通过深化师范专业改革,纾解师范边缘发展危机;推动教师教育革新,化解师资供给不力困境.审视现状,师范类专业认证对象存在认知偏差且主动性不够、认证主体偏行政导向且客观性不足、认证标准推广难度大且操作性不强、认证结果客观性难保且作用异化,还需从提升认证对象积极性、丰富认证主体多元性、夯实认证标准科学性和增强认证结果实用性四方面,激发认证制度的执行活力、增强认证的公信力、强化制度落地能力和创生师范专业的持续改进动力,以优化师范类专业认证,切实推动教师教育的纵深发展.

    认证师范类专业认证审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