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评论
教育评论

黄新宪

双月刊

1004-1109

0591-87272726 87842091

350003

福州市五四路217号

教育评论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刊登中外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思想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教育史、教育改革、各级教育、教育综述等。读者对象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与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突破路径

    郭国祥张海水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特征和现实条件.人口规模巨大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人口的经济分布、城乡分布、区域流动、自然增长变动等客观因素带来的挑战,并在资源支撑体系、公共政策执行机制、资源空间科学布局、"标准-测评"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战略抉择,进而从宏观层面破解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李真真张泽栋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原创性贡献.这一原创性贡献具有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三方面内涵,深刻凸显了在战略布局中确定学校思政课价值、在目标问题导向中确定学校思政课建设方向、在教育实践中推进学校思政课理论创新三重特质.理解这一原创性何以可能,要把握实践根基、文化底蕴、思维方法的深刻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洞察社会发展大势和学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学校思政课的战略定位、重要支撑、使命任务以及队伍建设等问题具有独创洞见,彰显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新高度,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创性贡献

    教育竞争层级上移:农民县域城镇化的一个解释

    李佩娴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Y县的田野调查发现:教育资源聚集分为两个阶段,撤点并校推动了部分农民家庭主动的教育城镇化;教育地产模式推动了弱势农民家庭"被卷入"的激进教育城镇化.教育竞争层级上移是激进教育城镇化的核心机制,在宏观的教育资源配置变动、村庄社会的竞争机制、教育期望的世代差异作用下,大量农民家庭以其复杂、丰富的微观个体实践完成了由乡入城的流动.教育驱动的县域城镇化对"被卷入"农民家庭的家计模式、居住格局进行重塑.不同于在"家庭理性"指导下的西方家庭与处在市场中心地带的东部沿海农村,中西部地区的波折城镇化未完成一次性迁移,给弱势农民家庭带来再生产风险.因此,应呼应乡村振兴和城乡统合协调发展,提升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避免以房地产盘活土地财政拉动农民家庭教育进城的县域城镇化.

    县域城镇化城乡教育教育进城农民家庭阶层流动

    教科院所建设新型教育智库的优势、挑战及路径

    闫丽雯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传统教科院所面临较为严重的发展困境,不少教科院所开始向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转型.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法,通过与高校教育智库、企业教育智库的横向比较,分析提炼教科院所向新型教育智库转型的优势和挑战.研究表明,教科院所智库转型具备得天独厚的政治站位、学术资源和科研组织优势,也面临组织机构的路径依赖倾向明显、教育科研成果向决策服务转化面临鸿沟、决策服务成果的价值认可度有待提高、教科院所的外部协同机制尚需优化等挑战,建议从更新思想观念、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建强人员队伍、优化协同机制等方面探寻路径.

    教科院所教育智库教育决策服务

    "双减"越减越"富"逻辑悖论的反思

    张鹏君段聪慧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的实质就是要促使教育回归学校,促使学校教育回归育人本位.在"双减"背景下众人呈现出不同的画像:"满怀期待"的学生,无所适从的教师,进退两难的家长,隐形变异或转型的教培机构,"壮志满愁"的学校等.基于此,深思"双减"下的越减越"富",既要看到适度的学习负担的必要性,也要认识到"双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强求立竿见影之效,不能追求一劳永逸,而应该堵与疏相结合,宜从长计议不宜急于求成,宜分类实施不宜一刀切,宜釜底抽薪不宜扬汤止沸.

    双减过度培训逻辑悖论

    欧盟优质教育政策及其对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李志涛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和价值追求.欧盟作为区域国家间联盟,为了提高成员国教育质量,实现"欧洲教育和培训系统成为世界质量的参考"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在"开放式协调"机制下发起并推动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倡议和行动计划,其优质教育政策体现了基准引领、能力导向、国际化推动、数字化驱动等路径特征.借鉴欧盟经验,我国应构建以质量基准和能力框架为支撑、以教育国际化和教育数字化为驱动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动教育内涵式转型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质量指标和基准关键能力教育国际化教育数字化

    "大思政课"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探究

    张永强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是当前立德树人的重要时代课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举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作为主要内容融入"大思政课",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情境、构建新时代实践育人模式、实施成果导向实践教学管理等,能丰富"大思政课"育人载体、提升育人成效、增强育人生命力.

    大思政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

    形象建构、情感生成与身份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三维向度

    闫金红李繁荣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代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语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时代进步的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时代发展的要求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形式、载体进行创新发展,使其更具阐释力、吸引力、渗透力、引领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应扎根中国大地、以情感向度展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真情、以创新话语表达模式增强身份认同,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创造新的话语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情感认同习近平文化思想

    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刘甜甜李佩芹梁梦洁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守正创新意味着不能"摒弃过去",而是要通过探索发展的新形式、新内容实现补足短板、发扬优势的目标.守正要守住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提供理论遵循;创新要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提供实践进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培育时代新人的责任使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立足新起点、开拓新征程,在守正和创新中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

    学生管理视域中的教师共情及其实现

    周泽宇肖李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学生管理研究侧重关注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而相对忽视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导致一系列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而教师共情有助于对学生管理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学生管理视域中的教师共情具有及时发现心理问题、有效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践价值.教师共情的发生缘由主要在于教师的主体意识、校园环境和评价方式.为推动教师共情的发展,有必要从明确教师共情边界、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共情引导以及确立相应的外在保障等方面入手.

    学生管理共情教师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