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与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与经济
教育与经济

王善迈

季刊

1003-4870

027-67865330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内

教育与经济/Journal Education and Econom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教育经济学专业刊物。刊登教育经济学理论、历史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报道国内外教育经济学发展的最新观点、最新学术动态,交流各地学校教育经费和筹措使用的先进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四种范式

    王树涛李彦
    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获得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深度梳理社会资本对教育获得影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归纳分析了"网络资源"范式、"社会闭合"范式、"群体资源"范式和"宏观社会资本"范式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在评析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倡导拓展社会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研究范式,用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统筹社会资本影响教育获得的研究,关注个体教育获得的主体性和建构性,发掘教育获得的研究维度与结合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多样化适切性的研究,以期更好地为教育公平实践提供借鉴.

    社会资本教育获得人类发展生态系统理论

    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的影响与应对

    金久仁
    14-2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基本要素,学龄人口的增减与空间分布影响着学校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催生着教育内部的系统性变革.就人口数量而言,因新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所延展出来的各学段学龄人口的依次锐减,不仅生发教育资源供需关系的深刻变化,更将作为一种关键性变量倒逼教育的改革;就人口分布而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造成学校布局调整以及乡村学校"消亡"、乡村教育整体式微的同时,也因多数流动人口在"流动一留守"的家庭拆分模式下实现的身体流动而非身份流动造成了教育场域中"人"的分化;就人口结构而言,新出生人口的锐减所形成的学龄人口倒"U"型结构在造成各级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同时,还催生着教育层级结构、教育类型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教育生态的可能危机.基于此,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内部治理等协同发力,为构建顺应人口变化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提供可能路径.

    学龄人口人口流动学校布局教育资源配置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影响农村教育?——基于农民收入与教育财政的分析

    李牧辰余瑶懿
    2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发展短板,推动构建农村教育发展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基于金融功能观,从基础、核心、扩展和衍生四个递进功能,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农村教育发展方面有显著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增加教育财政支出两条路径影响农村教育;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是影响农村教育的关键因素;相较于东、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在西部地区对农村教育的影响更大,并且对农村男性教育水平的助益更高.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教育可支配收入财政支出

    人尽其才:人工智能与过度教育

    何勤英吴卓越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机制检验和异质性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劳动者过度教育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劳动者的过度教育情况.机制分析表明,这一效应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促进了劳动者工作搜寻努力的增加和工作任务性质的转变.异质性分析发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应对人工智能冲击时呈现出不同状态,相较于职业教育,接受普通教育的劳动者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更可能改善其过度教育状态.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智能冲击下,农业户口的劳动者更有可能摆脱过度教育困境,而户籍歧视的减轻能够促进这一积极作用的发挥,为农业户口劳动者创造更多摆脱过度教育困境的机会.

    人工智能过度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数字技术赋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估与机制检验——来自31个省份的经验证据

    陈浩天肖延玉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利用2011-2021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对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显著促进了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开展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教育均等化、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数字技术赋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要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数字基础设施较好地区,数字技术对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在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数字基础设施较差地区,数字技术对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未来应搭建数字技术与义务教育融合的多元平台,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义务教育的作用机制,因地制宜地实施数字教育发展策略,全面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现代化

    父母受教育水平与子女认知能力——来自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经验证据

    刘金典程名望吴春燕
    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性描述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认知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父母最高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子女认知能力提高0.019.其中,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女孩认知能力的影响高于男孩;随着子女认知能力的提高,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认知能力的影响趋于下降,表明认知能力较低的孩子受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通过影响教育期望和教育投入而作用于子女的认知能力,学业成绩要求、学历层次要求、子女自身学历期望和亲子陪伴都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重分别为29.56%、44.52%、40.19%和2.59%.因此,政策上要对弱势家庭的孩子进行适度的倾斜;父母要构建家庭文化资本,适度提高子女的教育期望,并增加对子女的陪伴,担当起子女成长的"重要他人"角色.

    认知能力教育水平阶层流动社会地位文化资本

    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收入的性别差异分析

    沈有禄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全国15044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学段及城乡间的中小学女性教师在职称及工资收入上均明显低于男性教师,女教师不仅获得初级及以下职称、较低收入的占比均要明显高于男教师,且获得中高级职称、中高收入的占比要明显低于男教师.女性青年教师在职称晋升上难度更大,还有较大比例的教师职称未定级.东部地区女教师、农村及乡镇女教师的职称晋升相对较难,较难晋升到中高级职称;而县城及农村女教师、小学女教师和中部地区女教师则深陷中低收入陷阱,较难进入到较高及高收入段,她们在职称晋升及工资收入上与男性教师差距明显.因此,应对真正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给予更多补助,要关注并提高县城及中部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在职称晋升与评审中应增设一些体现性别平等结果的指标要求,以阻止性别差距进一步扩大.

    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收入性别差异

    校长积极领导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96个区县的实证分析

    蔡茹姚靖张新平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积极教育运动的背景下,校长积极领导力概念应运而生,但鲜见对其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鉴于此,对江苏省96个区县的5508名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进行调查,绘制校长积极领导力均值地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校长积极领导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积极领导力现状存在区县差异,小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片状聚集",而初中为"点状分散";校长的性别、学历、学校的物力条件、办学自主权和氛围显著影响校长的积极领导力,小学校长的积极领导力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建议教育管理部门,要重视县级政府教育改革的作用,重塑校长选拔任用的评价导向,强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坚持精准赋权与放管结合,加强跨区县校长交流与合作.

    校长积极领导力区县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学术人才流动可以提高科研产出吗?

    柳瑛陈建伟苏丽锋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人才的流动一直是学术共同体推动科研生产的重要议题,但是其流动是否能够真正提高科研产出却仍然存在争议.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样本,使用计量模型检验流动对学者科研产出的影响作用.回归结果表明,流动能够推动学者科研产出的提升,特别是对学者英文发表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以匹配激励效应和知识重组效应展开回归结果的解释和讨论,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国际化发展趋势,匹配激励效应被认为是其中的主要作用机制.政府应完善学术人才流动的制度环境,探索建立对人才流出高校的利益补偿机制,以推动学术人才在学术共同体内的有序流动,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和引导流动知识重组效应的发挥.

    学术人才人才流动科研产出

    征稿启事

    封3-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