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研究生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研究

侯建国

双月刊

2095-1663

yjsjy@ustc.edu.cn

0551-63600931

230026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生教育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Graduate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凭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优势地位,网罗全国高教战线上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纵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主张及其实践经验。刊物特点是:注重论文的思想性、学术性与创造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可操作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政策供给效益及其优化

    陆晓静姚云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强国要求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国政府奖学金作为留学教育的重要政策工具,有必要探索其在提升留学生层次质量上的实际效益,明确拉力释放机理.采集2013年至2018年新获得奖学金名额的45所高校的面板数据展开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奖学金对高校留学研究生规模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尤其是学历奖学金及硕士奖学金名额正向作用明显;高校所处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对高校留学研究生规模的影响受奖学金名额结构的调节;进一步分组回归发现,硕、博士奖学金名额的作用方式存在省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不论省域开放程度如何,发展硕士奖学金名额更为有利;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省份,尤其是具有较高开放程度的省份,更适宜发展博士奖学金名额.未来应坚定不移继续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政策,并积极寻求政策中教育价值与政治价值的均衡;把握省域特点与政策拉力的交互关系,分类调整高校的奖学金名额结构,助力高校国际化发展.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质量发展资助效益分组回归

    研究生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

    倪晓玉袁敏孙师丹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以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支撑,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研究生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具有天然的优势:第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缔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要素;第二,加速科学技术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要素;第三,融汇现代产业发展,再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要素.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当前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亟待转换研究生教育理念,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以及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方面的现实挑战.为此,在实践路径上提出四个方面建议:注重理念革新,树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教育观;突出需求引领,推进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分类培养;坚持协同创新,建立科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开放办学,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新质生产力研究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何为、为何与可为

    张小花马焕灵
    19-2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聚焦于解决"何为、为何与可为"三问.本质上而言,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遵循知识—制度—组织三重逻辑向度.其中,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以知识生产、知识分类、知识演化为理论原点,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代表的规制性要素和央地政府颁布研究生教育政策等规范性要素为工具支撑,以政府、高校、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实践共同体为外驱动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经济社会和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功能价值和本体价值.未来,我们应建立价值共识—工具赋能—组织保障三维实践进路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其关键在于明晰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功能定位、形成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推进机制、成立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管理机构.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学术型学位专业型学位逻辑

    博士研究生应该发表论文吗?——基于G校2017-2021年理学博士生科研成果的分析

    彭笑菊曲建升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研能力是博士培养的核心内容,探究博士生的学业表现及培养过程特点,提供差异化培养条件,是博士教育内涵建设的考量起点.以2017-2021年G校理学博士毕业生学术成果为计量对象,研究理学博士生在科研实践、科研成果、合作研究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完成学业的行为倾向.结果显示,科研能力起点对博士生学业结果和过程行为倾向有显著影响,学术发表及合作科研是博士生科研能力进阶的有效训练方式.对照比较分析后提出促进博士生科研实践、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持、重视论文发表的训练价值和引导博士生合作科研等四个方面建议.

    博士教育内涵建设科研能力科研实践学术发表计量分析

    以美启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美育理路

    张先璐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主要由创新视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四重要素构成.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与向往,这既包含求真,也包含悟美,体现出人类在面向未知与未来时对真与美的渴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美育理路在于以美启真,发挥审美想象以拓宽创新视野、增强审美体验以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审美判断以养成创新思维、提升审美境界以涵育创新精神.基于此,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应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师资建设、活动开展四个方面着手:实现从美育课程到课程美育的理念转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感熏陶,全面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营造全方位的浓厚美育氛围.

    美育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视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

    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政策导向、现实问题与破解路径

    马翔飞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力量,研究生导师影响着研究生的成才方向和发展品格.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国家政策层面对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不仅应传授专业知识,更承担着塑造学生品德、价值观和职业伦理等重任.但在实践中,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导师对立德树人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不够重视,研究生对师德师风的期待与现实存在落差,教育对象个性化发展与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存在兼容挑战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系统的破解路径:进一步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提升导师育人水平;持续推进师风师德建设,整治不正之风;完善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机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

    导生互动与硕士生心理焦虑的缓解——基于2021年全国硕士毕业生反馈调查的实证研究

    高耀许丹东陈洪捷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采用2021年全国层面33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大样本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自主选择导师和采取小组指导制度均能显著降低学术型硕士生在读期间的焦虑程度;导生互动频率与互动效果对学术型硕士生不同焦虑类型的发生率会产生"双向影响":既能显著降低学位论文焦虑的发生率,也能显著提升研究工作获得认可焦虑的发生率;导生互动效果的异质性揭示出研究生心理焦虑来源(类型)的多元性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导生互动对硕士生心理焦虑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识别,有助于学术界更深刻理解研究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并从导生互动视角寻求纾解策略和政策改进空间.

    导生互动学术型硕士生焦虑程度焦虑来源

    基于扎根理论的延期博士生学业倦怠形成机制研究

    张卓黄滋淳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期博士生学业倦怠严重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18位正处于延期阶段博士生的深度访谈,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将隐性文化、制度规范、科研特点、外部环境和个体特征确定为延期博士生学业倦怠的五大影响因素,分别归纳为环境因素及个体因素两个维度.在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延期博士生形成了对环境整体感知的"心理活动场".延期博士生"心理活动场"中的负向情感体验影响着个体学业倦怠的感知水平及行为表现.本研究构建延期博士生学业倦怠形成机制模型,提出应对策略,即引导博士生主动涵养奋斗精神、创设包容互助的学术氛围、关注博士生学业成长、提高博士生学术社会化质量.

    学业倦怠延期毕业形成机制博士生

    优秀导学共同体:核心要素及实现路径——基于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的扎根研究

    林成华陆维康
    73-7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优秀的导学共同体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浙江大学"五好导学团队"是较有代表性的优秀导学共同体,基于团队导师和研究生的访谈提炼出情感价值、学术科研、实践生产、团队主体和保障激励这五个核心要素.其中,团队主体是实现优秀导学共同体的主体要素,情感价值和保障激励是环境要素,学术科研和实践生产是行为要素.团队主体通过学术科研和实践生产两种行为实现优秀导学共同体建设,而情感价值和保障激励调节了两者关系.推进优秀导学共同体建设,应强化导师培训与考核制度,完善学生的多样性选拔机制;重视导学共同体文化建设,着力提升资源激励与保障;强调富有特色的育人模式,贯通产学研融合培养机制.

    研究生教育导学共同体核心要素实现路径

    研究生英语教学信息化特征、现实挑战与创新路径

    吴华刘海清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研究生英语教学产生深刻影响,有力推动了教学资源重组和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创新.研究生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特征是融合性、个性化和共享性,在推进过程中面临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难以均衡配置,学科专业如何与实践教学融合以及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方面挑战.我国高校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引领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通过搭建教学平台,引入智慧教学、混合式教学等系列举措,提升研究生英语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

    研究生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