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管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管理学报
工程管理学报

王要武

双月刊

1674-8859

jzg10451@163.com

0451-86403325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匡街2号哈工大科学园3042信箱

工程管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CHS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突出建筑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读者对象:全国建设系统读者、国内外各大高等院校博士生、硕士生,各大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本刊学术性强,兼顾企业,是企学研三位兼顾的一本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程起重伤害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与组态效应研究:基于扎根理论和fsQCA方法

    孟庆峰张泽伟刘文垚艾熙杰...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起重伤害事故是影响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其复杂性成因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管理.以中国的 94 份工程起重伤害事故作为有效样本,运用扎根理论识别与提取起重伤害事故的致因因素,得到了 207 个初始概念、33 个开放性编码、6个主轴编码.在此基础上,构建起重伤害事故影响因素模型,并将扎根理论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优势互补后进行结合,揭示了工程施工现场起重伤害事故致因因素的组态效应及复杂交互机理.研究发现:起重伤害事故的致因因素可以分为人机状态、现场环境与监管质量 3个层次,包括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作业现场的不安全环境等六大类别.单个因素无法单独构成起重伤害事故的必要条件,有三类条件组态构成起重伤害事故的驱动路径.施工现场起重伤害事故是多因素的协同作用,因素的交互组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加大了起重事故的伤害程度.

    起重伤害事故组态分析扎根理论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基于改进HFACS模型的钢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人因分析

    李辉山惠丽敏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导致钢结构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人为原因,以收集整理我国 2019 年以来的 105 份钢结构施工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为样本,构建改进的适用于钢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的HFACS模型.对改进的HFACS模型中的致因因素进行频率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各致因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各致因因素的权重.结果表明:"管理缺陷、监管不足、工人状况不佳、工人违规操作"是各层级中导致事故发生的高频因素,"管理缺陷-违规监督-工人状况不佳-工人技能失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路径,组织影响层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层级.针对高频因素、关键致因路径及关键致因层级分别提出预控建议.

    钢结构人因分析施工安全HFACS模型

    大型基础设施周转材料施工方案多目标优化研究

    付欣黄劲烨袁长春李秉德...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理论和多目标优化理论,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建立了离散仿真模型和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对可行的周转材料施工方案进行了"工期-成本"优化.将周转材料的施工过程进行了逻辑抽象,对其施工过程分解并离散化,从而建立离散仿真模型,实现施工方案的参数化,并自动生成所有可行的周转方案,以选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在案例研究中,分析了 863341种施工方案,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各种方案进行工期-成本优化,将其结果和传统方案进行比对,证明了优化方案的优越性.将离散事件仿真理论和多目标优化理论引入到大型基础设施周转材料施工方案的优化中,为其管理决策提供了新的方法依据.

    周转材料离散事件仿真粒子群算法多目标优化

    智慧工地物料配送动态时间窗车辆路径优化

    杨智璇刘辉陈轶群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工地物料配送是建筑业提升建造效率的重要环节.为有效解决智慧工地物料配送路径优化问题,依托运筹学理论将其转化为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规划问题.以总配送路径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动态时间窗车辆路径(VRPDTW)数学模型,构建全局最优理论模型.运用改进人工势场算法分析障碍物和中间节点,再代入基础蚁群算法进行施工现场全局路径规划,对VRPDTW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和VRPDTW模型可实现全局优化,能够有效解决智慧工地场景下物料连续配送问题,相较于基础算法,改进算法使路径规划的准确度提高,成本降低,效率提升,具有理论意义和行业应用价值.

    智慧工地物料配送车辆路径问题人工势场算法蚁群算法

    监理质量E-旁站管理及应用研究

    周亚平余群舟骆汉宾谢丹妮...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旁站是监理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在土建行业的广泛应用,传统的监理旁站无论是在旁站内容的确定、旁站信息的采集与记录方式,还是在旁站信息的推送与反馈等方面都有提升和改进空间.在阐述监理质量 E-旁站的概念与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引入 POP 模型辅助确定 E-旁站内容,并对监理质量 E-旁站需要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提出了E-旁站信息采集的要求.基于管理关系和职责,构建了E-旁站信息推送与反馈程序;设计了监理E-旁站管理APP并应用于实际工程.通过构建E-旁站管理模式,保证了监理旁站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进而提高监理旁站的工作效果.

    监理质量控制E-旁站POP模型旁站信息

    2023年我国建筑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建筑业大数据应用研究课题组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天眼查和建设通的数据,从专利、工程荣誉、软件著作权 3 个方面,计算建筑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对2023 年我国建筑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重点剖析了建筑业企业专利指数、科技创新荣誉指数、软件著作权指数和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排在前 100位企业的地区分布和企业所有制分布.

    建筑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专利指数科技创新荣誉指数软件著作权指数科技创新能力指数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与效果评估

    朱维娜孙成双戚振强陈小燕...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基于教师视角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基于学生视角定量评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系统构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研究围绕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措施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基于CIPP和SEM模型,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估模型.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与效果评估,两者相辅相成,逐步实现课程思政体系的改进与完善.通过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体系的案例分析,旨在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