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混凝土联方网壳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

    许笑冰邱璐宋红召刘传平...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站的高速铁路列车如果发生脱轨事故,可撞击雨棚柱并导致雨棚结构连续倒塌.考虑该风险,进行郑州南站混凝土联方网壳雨棚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建立结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采用拆除构件法分析拆除柱后剩余结构动力行为.结果表明,原结构拆除边柱、次边柱和中柱三种工况下,结构发生局部破坏,破坏面积分别为 775、2 074、547m2;但破坏没有蔓延,结构没有发生连续倒塌.为提高结构抗倒塌性能,针对拆除柱后剩余结构受力特点,修改原结构设计,修改后拆除边柱、次边柱和中柱工况下,结构的破坏面积分别是 775、0、0m2,即拆除次边柱和中柱工况下雨棚结构没有发生局部破坏.

    联方网壳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非线性动力分析拆除构件法多尺度分析

    超大跨度张弦结构多索索夹偏心节点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潘文智赵文雁黄季阳
    70-7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超大跨度张弦结构,其撑杆下端的索夹节点是影响张弦结构成型的关键因素.由于外圈环向索的受力较大,超大直径拉索的捻制成型工艺尚未成熟,外圈环向索需采取并排多索的形式才能满足其受力要求,索夹节点相连构件数量多且受力大.基于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二期)主体育馆项目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分析多索索夹节点的设计重难点,通过综合对比多种索槽布置方式,提出适用于超大跨度张弦结构的多索索夹偏心节点,并对该偏心节点进行整体受力和节点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多索索夹偏心节点对结构索力分布影响较小;该偏心节点设计符合计算假定,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滑移能力,有效解决了多索索夹节点连接、索夹安装及拉索更换等问题.

    索夹节点张弦结构节点设计有限元分析

    大跨索穹顶屋盖结构风洞试验及敏感风速研究

    聂竹林吴福成陈伟毛吉化...
    77-8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跨索穹顶屋盖结构频率密集,其风振动力响应复杂,不同风速下脉动风响应对大跨索屋盖结构的风敏感性影响一直是当前风工程研究的热议难题.针对大跨索穹顶屋盖结构,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为 1∶250 的试验模型,在B类地貌下开展了 36 组风洞测压试验,研究了全风向角下大跨索穹顶屋盖结构的风压峰值分布规律和典型不利风向角,最后基于风洞试验数据,探究了索穹顶屋盖在不同风速等级下的风振敏感性.结果表明:索穹顶屋盖主要以承载负风压为主;屋面以承载Z向负风振位移响应为主,呈现中心区域向周边下降的变化规律;屋面Z向风振位移响应随风速增大而递增,平均风响应随风速增大呈线性递增;部分风速等级下索穹顶屋盖的脉动风位移响应和总极值位移响应敏感,且风振系数较大;结构屋面响应最大点处风压系数时程傅里叶变换幅值在结构前 10 阶部分频段为峰值,表明索穹顶屋盖结构存在敏感风速范围,其脉动风响应显著,且与结构模态自振特性密切相关,抗风设计时应找出敏感风速范围,并对响应显著区域加强抗风设计.

    索穹顶大跨结构敏感风速时程分析频率效应模态效应

    沿海地区索结构体育馆风洞试验与群风效应研究

    毛吉化许伟聂竹林汪大洋...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两类屋面型式(上凸型和下凹型)、四种屋盖结构(单层马鞍形索网、轮辐式双层索网、索穹顶、弦支穹顶),设计制作了缩尺比分别为1∶250、1∶200两个试验模型,在B类地貌下开展了 60 组模型风洞试验,探究了全风向角下两类屋盖结构的风压峰值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风向角、邻近建筑对目标建筑物风压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全风向角下来流方向无邻近建筑影响时,两类屋盖迎风面区域的负风压峰值最大,分别较上凸型和下凹型屋盖中间区域的负风压峰值高约3.0、1.5倍;屋盖中间区域风压峰值分布均匀,以承载负风压为主,仅下凹型屋盖中部出现正风压;风向角对屋盖风压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邻近建筑物的干扰上,其对屋盖平均和脉动风压系数的影响以来流方向无邻近建筑时最大、来流方向有邻近建筑时次之、尾流方向有邻近建筑物时最小;屋盖迎风面测点风压概率分布具有明显的非高斯特征,存在极大负压值,而屋盖中间和尾流区域的测点风压具有典型的正态分布特征.

    索屋盖大跨结构风洞试验全风向角群风效应

    装饰条干扰下超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及风荷载体型系数研究

    吴秀峰周星宇曹慧东韩维池...
    97-10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因幕墙装饰条对超高层建筑外表面风压分布造成干扰使其分布不均衡导致的装饰条掉落问题,基于Davenport脉动风速功率谱及拟合函数、LES湍流模型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的推荐计算公式,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装配不同型号装饰条的超高层建筑进行三维风场流体模拟.研究了超高层建筑及装饰条自身表面的风压分布特征和装饰条风荷载体型系数随其横截面体型特征及布置间距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外表面平直区域风压极值增高,拐角过渡区域风压极值降低,配置装饰条能够改善建筑表面拐角区域风压突变现象;当装饰条横截面为矩形时,其正侧表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随截面高度增大而增大,横截面为梯形时,其侧表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随下底的减小而减小,风荷载体型系数随装饰条间距变化的趋势不明显.

    超高层建筑幕墙装饰条大涡模拟风压分布风荷载体型系数

    基于短期观测记录的重现期风速预测

    田玉基刘文珽李波周长东...
    106-10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偏僻地区或山区建设重要建筑物、构筑物或桥梁时,通常在附近安装风速观测仪器,获得至少 1 年的短期风速记录.提出了根据短期风速记录预测指定重现期风速极值及风压方法,为结构抗风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独立风暴法提取短期风速记录的最大值,建立极值I型概率分布模型,采用最好线性无偏估计方法确定概率分布参数.依据短期风速最大值概率与年风速最大值概率的变换关系,建立年发生最大值的概率分布及重现期风速、风压的表达式.算例结果表明,重现期风速预测值的离散性与风速阈值有关,在预测值离散系数较小的情况下可确定重现期风速及其置信区间.

    短期风速记录极值I型分布最好线性无偏估计风速极值

    我国龙卷风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胥蓓蕾赵世浩邱鹏辉吉柏锋...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龙卷风对我国各地的灾害影响,通过收集我国龙卷风灾情统计资料,建立了龙卷风灾害风险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开展了龙卷风灾害风险的区域划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夏季为我国龙卷风的高发期,全年约 2/3 龙卷风灾害发生在 6~8 月,发生在春季的龙卷风灾害约占总次数的 1/3;我国龙卷风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的地区是江苏省和广东省,其次是黑龙江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安徽省,统计期内上述省份的龙卷风发生次数之和超过龙卷风发生总次数的 61.2%;根据龙卷风灾害风险度结果可将全国划分成龙卷风灾害四个等级风险区,其中最高风险区分布在华东地区,较高风险区分布在华中和华南地区.

    龙卷风风灾风险层次分析风险区划

    木结构斗拱出挑层数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

    倪茜张衡薛毓鑫刘晓敏...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结构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上,或者单独对构件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主要的研究构件包括斗拱、柱、梁架等,但是在构件对整个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以殿堂型结构中的斗拱为研究目标,利用ANSYS和ABAQUS软件对其展开模态与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不同层数的斗拱进行分析比对,总结出斗拱层数变化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地震波作用下两模型柱脚和柱顶位移相差不大,但屋脊位置的位移量五踩斗拱模型比三踩斗拱模型多 40%,五踩斗拱的柱顶加速度比三踩斗拱的柱顶加速度小 23.02%,五踩斗拱的屋脊加速度比三踩斗拱屋脊小 24.27%,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斗拱层数的增加有利于结构的耗能减震.

    木结构古建筑斗拱柔性系统耗能减震

    2024年《建筑结构》(半月刊)杂志订阅单

    120页

    大跨度齿板连接木桁架搁栅楼盖竖向振动性能试验研究

    张占宜王双永沈银澜周海宾...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齿板连接木桁架搁栅楼盖的人致振动响应,对 12m跨度齿板连接木桁架搁栅楼盖振动性能进行了足尺试验研究,分析了横撑和隔墙对木楼盖振动特性、楼盖刚度的影响,分析了单人步行荷载和自由落体冲击荷载作用下木楼盖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木楼盖前三阶振型符合预期,单跨木楼盖的基本自振频率在 8Hz以下,低于连跨形式木楼盖的基本自振频率;安装横撑和设置隔墙都可以增加木楼盖的前三阶频率;在不同位置安装横撑均可提高木楼盖的刚度,减小木楼盖的静态挠度,均匀安装 4 排横撑可将楼盖中心静态挠度降低 47.5%;不同方向步行荷载激励下木楼盖的振动响应略有不同,纵向行走而致的振动响应较大,横向较小,安装隔墙后木楼盖中心的振动响应能降低 40%左右;木楼盖的纵向振动传递大于横向和斜向两个方向,安装隔墙有助于木楼盖振动的传递.

    大跨度齿板连接木桁架木楼盖振动模态竖向振动振动传递横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