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T2航站楼结构设计关键问题探讨

    周健蒋本卫张耀康李俊敏...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明长水国际机场T2 航站楼面临高填方边坡、高抗震设防烈度、高铁下穿等多项复杂条件,给结构设计带来诸多挑战.在简单介绍T2 航站楼结构体系基础上,从场地、隔震、振动控制和钢屋盖等四个方面对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如下结论:复杂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参数应通过三维建模条件下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确定;高填方边坡在地震下的稳定性应结合拟静力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分析;不等标高基底隔震时,隔震层层间位移角限值应以控制罕遇地震下的支座变形为目标来确定;超长结构隔震应采取措施缓解混凝土收缩和温度效应对隔震支座变形的影响;混合使用不同竖向频率的隔振支座解决高铁运行导致的结构振动是可行的;树形柱分枝角度对柱的受力效率影响明显;与大跨屋盖相连的单索幕墙结构可通过自平衡方式减小索拉力对屋盖的作用.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站楼高填方边坡隔震结构振震双控树形柱索承幕墙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造结构设计

    张耀康周健顾乐明周慧...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1 航站楼历经多次改造和扩建,介绍了 2018 年实施完成改造设计的难点和特点.针对不同年代建造的结构单体共存问题,通过全面比较选择拆除或保留原结构,合理确定不同单体的后续工作年限.A楼出发大厅屋盖拆除新建,为减小改造对原结构的影响,采用钢屋盖-立面-雨篷一体化的结构方案;介绍了一体化结构的概念方案、分析结果和优化设计过程.1988 年设计的B楼原结构抗震构造薄弱、抗震性能差,采用减少变形缝、改变结构体系、增设屈曲约束支撑等手段提升其抗震性能,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既有航站楼改造钢屋盖结构体系改造既有建筑变形缝既有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

    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结构设计及关键问题研究

    周健张耀康苏骏季俊杰...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浦东国际机场四期T3 航站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濒海环境的超深超大地下工程,建筑面积约为 64万m2.多条地铁及捷运、排水渠、市政道路设施等穿越地下室,轨交、市政结构与航站楼地下建筑结构合建,结构复杂程度高.介绍了工程的主要结构特点、桩基础前期试验研究和选型设计、多种功能合建地下结构设计方法;阐述了超大型复建式地下结构抗震分析、地下综合枢纽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开敞式地下室对结构抗震设计影响、超长地下结构抗裂抗渗设计、地铁振动对结构舒适度的影响、地下通道合建转换结构抗爆分析等若干关键结构设计问题的研究和应对措施.

    浦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结构合建开敞式地下室地下结构抗震超长结构结构抗爆分析

    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局部斜拉钢屋盖结构设计

    周健李彦鹏弓宁宁丁生根...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的建筑设计融入了蒙古包的元素,主楼钢屋盖采用局部斜拉斜交平面桁架的结构形式强化了这一建筑意向.为了解这一新型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和验证其可靠性,首先对该屋盖体系的形成逻辑、结构组成和总体受力特点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屋盖结构整体计算指标、温度对该超长屋盖的影响和下部结构分缝对跨缝整体屋盖影响的情况;并基于数值分析研究了与斜拉结构特点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包括梭形摇摆柱的整体稳定、斜拉索索力影响因素、索节点的设计、梭形柱和斜拉索失效对屋盖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影响等,论证了该新型结构体系的安全可靠性;最后对索的施工张拉顺序和施工模拟分析提出了细化要求.

    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超长钢屋盖斜拉结构梭形柱平面桁架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T4航站区换乘中心结构设计

    龚海龙王瑞峰周健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鲁木齐国际机场T4航站区换乘中心建筑面积约10万m2,建筑高度36.5m,具有抗震设防烈度高、温差大、风雪荷载大、结构平面超长、轨交下穿、钢屋盖双向曲面造型等特点.换乘中心采用少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隔震层设置在基底,屋盖采用大跨单层菱形交叉网格实腹梁体系.介绍了换乘中心若干结构关键问题和设计重难点,包括采用隔震技术的主体结构设计、基础设计、下穿轨交托换设计、典型节点设计.进行了复杂钢屋盖结构传力、抗连续性倒塌及超长单体温度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工程特点采取的设计措施安全经济、合理可行.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换乘中心隔震设计大跨钢屋盖摇摆柱超长结构温度作用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主楼主体结构设计

    丁生根周健张桂钦
    42-4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原武宿国际机场T3 航站楼项目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高、地质条件复杂.T3 航站楼主楼采用下部混凝土结构、屋盖大跨度钢结构的混合形式,并存在局部转换、扭转不规则、穿层柱、钢屋盖跨越下部混凝土结构单体形成连体等超限情况.对T3 航站楼主楼的基础设计和下部混凝土结构消能减震设计进行了介绍,包括局部液化场地的地基处理、带板结夹层土层条件下锤击桩的设计、考虑承台作用的桩基水平承载力测试、减震与隔振方案的比选与确定等,并探讨了T3 航站楼功能约束条件下的黏滞阻尼器不均匀布置对减隔震效果的影响情况,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航站楼液化处理桩水平承载力测试消能减震设计黏滞阻尼器布置锤击沉桩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主楼屋盖结构设计与研究

    顾乐明周健李阳李建宇...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原武宿国际机场T3 航站楼主楼钢屋盖由高屋盖、低屋盖和贵宾厅组成,采用中国古建筑坡屋顶造型,建筑高度 43m.高屋盖、低屋盖采用平面桁架和四角锥网架,以适应传力需求.竖向支承结构根据柱高和承载能力选择固接或铰接方式,部分柱采用钢管混凝土以提高抗侧刚度.关键节点设计特别关注天窗结构和Y形柱,后者在分叉处采用铸钢件,顶部通过带关节轴承的销轴节点连接.针对裸露钢结构,讨论了外观品质控制方法,确保Y形柱等标志性元素满足建筑要求.

    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航站楼屋盖桁架网架裸露钢结构施工模拟分析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结构设计

    方卫周健胡众薛荣军...
    55-6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T2 航站楼采用下部为混凝土结构、顶部屋盖为大跨钢结构的结构形式,结构设计基于建筑特点和场地条件展开.介绍了基于场地表面起伏较大、需进行大面积回填条件下的桩基选型过程和桩基施工流程,详细阐述了基于建筑结构一体化理念的大跨屋盖结构体系及其支承结构的确定过程.根据航站楼的功能特点,通过比选确定主楼采用速度型减震装置的消能减震方案,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并实现良好的抗震性能.通过抗连续倒塌分析和抗火分析确定钢屋盖及其支撑柱的防护方法,对钢管混凝土柱与下部钢筋混凝土柱等截面的连接节点进行了数值分析,最后对屋盖钢桁架的管-管相交节点确定原则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该航站楼结构设计可靠,满足各项要求.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建筑结构一体化大跨钢结构消能减震抗连续倒塌钢结构抗火设计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旅客过夜用房振震双控设计

    周健肖键沈燕华薛荣军...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旅客过夜用房的基本结构体系及其与地下轨道交通结构的关系进行介绍,对无控及有控条件下旅客过夜用房在轨交激励下的楼层振动进行了评估,确定楼板需要隔振.围绕振震双控基本设计思路、隔振支座布置流程、限位支座设计理念等展开讨论,并对竖向振动隔离条件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钢弹簧隔振器和限位装置后,结构满足规范对振动及二次辐射噪声的限值要求,同时隔振条件下的结构抗震性能可以得到保证,从而实现振动、地震双重控制.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振震双控钢弹簧隔振器限位装置振动评估

    地铁车站大体积侧墙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规律研究及参数优化

    赵焱朱家禄梅源刘虎龙...
    69-7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州地铁 13 号线车陂站大体积混凝土侧墙施工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对各龄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侧墙混凝土结构温度变化分为急剧升温、缓慢升温和降温三个阶段,最高温度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 35h左右;混凝土水化过程中二维约束应力变化为应力增长和趋于平稳两个阶段,水平向及垂直向最大约束应力分别为 2.66MPa和 1.69MPa,表现出各向异性;优化配合比可显著减小侧墙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小混凝土结构第一主应力,降低侧墙混凝土出现危险性裂缝可能.

    地铁车站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应力现场监测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