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钢丝网混凝土薄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张金丹陆鹏远陈宜虎叶小刚...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钢丝网对混凝土薄板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 6 块混凝土薄板进行受弯性能试验,分析在 1/3板跨集中荷载下混凝土薄板的破坏形态,研究钢丝网对混凝土薄板开裂荷载、裂缝宽度和间距以及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凝土薄板内添加钢丝网能提高混凝土薄板的抗裂性能,相对普通混凝土薄板,钢丝网混凝土薄板的裂缝间距和宽度平均减少 25%;同时添加钢丝网对混凝土薄板的开裂荷载和抗弯承载力也有较大提升,开裂荷载最大提升幅度达到 117%倍,极限荷载提升幅度最大达 44%;并且钢丝网网格尺寸越小,提升效果越好.在试验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尺寸钢丝网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推导出了钢丝网混凝土薄板受弯承载力计算建议公式.

    钢丝网混凝土薄板抗裂性能受弯承载力

    CFRP筋-珊瑚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王磊樊浪波张前程黄昌石...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CFRP筋-珊瑚混凝土梁受弯性能,开展了CFRP筋-珊瑚混凝土梁受弯试验,以同直径的普通钢筋-珊瑚混凝土梁为对照组,对CFRP筋-珊瑚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破坏模式、裂缝开展及挠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筋率和混凝土强度相同的情况下,CFRP筋-珊瑚混凝土梁承载力高于普通钢筋-珊瑚混凝土梁;混凝土强度分别从 34.8MPa和 37.7MPa增加到 44.0MPa时,试验梁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 21.42%和16.11%,裂缝宽度分别平均减小 3.6%和 5.9%,挠度也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减小.采用了美国规范ACI 440.1R-15 对CFRP筋-珊瑚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发现其被高估,建议考虑构件挠度的影响.

    受弯性能CFRP筋-珊瑚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裂缝宽度挠度

    基于ABAQUS的SRC梁受剪承载力预测及连续梁数值研究

    姚刚峰熊学玉肖启晟
    8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预测型钢混凝土(SRC)梁的受剪承载力及深入认识SRC连续构件的受剪性能,首先,利用ABAQUS建立了适用于SRC梁受剪分析的数值模型,同时考虑了箍筋及型钢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利用 57 根SRC梁的受剪承载力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通过进一步分析混凝土强度等级、含钢量、配箍率等设计参数对承载力预测精度的影响,探究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其次,研究了混凝土损伤塑性(CDP)模型中膨胀角及粘性系数这两个参数的影响,发现,膨胀角和粘性系数对小剪跨比试件的影响较为敏感,建议粘性系数可取 0.0001~0.0005,非强约束区膨胀角可取 35°~40°,强约束区取为56°.最后,利用所建模型探究了SRC连续梁的受剪机理及剪跨比对其承载力的影响.

    型钢混凝土受剪承载力约束混凝土本构CDP模型连续梁

    ECC材料性能进展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蔡履沐叶斌斌王海深潘鹏...
    9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ECC材料是一种以微观力学原理为指导配制出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经多年发展,其强度和延性均得到显著提高,并在工程结构中逐步得到应用.对ECC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钢筋与ECC材料组成的RECC构件的基本力学性能,以及ECC材料在结构构件塑性铰区的应用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结果表明:ECC材料不仅能显著提高RECC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往复荷载下的耗能能力,而且能有效控制RECC构件的裂缝宽度,提高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但是,现有研究中也存在采用的ECC材料普遍延性偏低,对RECC构件基本力学性能和长期性能研究不足等问题.

    ECC材料RECC构件力学性能研究进展抗震性能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中预应力效应分析研究

    陶德怀谢鲁齐彭俊吴京...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预应力效应开展理论和数值分析,指出了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简化为固定翼缘宽度线性构件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建立了梁板结构实体模型,分别施加竖向荷载和轴向等效集中力,对楼板内的正应力分布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框架梁承受轴向力时,楼板承受正应力的范围沿梁长度方向存在显著的不均匀分布现象,常用的线框模型无法准确反映梁正应力分布.分别建立了梁板结构的实体模型、固定翼缘宽度梁线框模型和梁板结合模型,对模型施加预应力等效荷载,并进行预应力效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固定翼缘宽度梁线框模型无法考虑楼板约束引起的梁内次轴力,导致其在变形和裂缝宽度分析中存在较大误差;实体模型分析准确但时间成本过高;梁板结合计算模型可以充分考虑肋梁在板约束下产生的次轴力效应,可实现以较小的分析成本准确计算内力和变形.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效应梁板结构有效翼缘宽度

    长细比对轴压下高强拼合冷弯薄壁型钢受力性能影响研究

    韩建强李秋绪张玉敏王宇亮...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长细比对轴压下壁厚小于 1mm的高强拼合冷弯薄壁型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设计并制作了壁厚为 0.8mm的S550 级单肢C形截面立柱和开口双肢组合截面立柱共 12 根试件.长细比分别为 30、40、50、60、70、80,通过控制基本试件尺寸不变,分别改变试件高度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立柱截面相同时,壁厚为0.8mm的S550 级冷弯薄壁型钢试件的轴压承载力随长细比增大呈下降趋势,按照《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中的相关公式计算是偏于安全的;相同长细比条件下,开口双肢组合截面立柱的极限承载力是单肢C形截面立柱的 2.03~2.13 倍.

    高强冷弯薄壁型钢长细比拼合截面力学性能

    薄壁冷弯型钢组合截面试件的整体稳定性与承载力研究

    谭卓琼张佳慧盛孝耀赵海燕...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薄壁冷弯型钢试件沿轴向长度拼合,所得组合截面试件的承载力优于单肢试件.为了研究拼合效应对双肢组合截面试件整体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已有试验中的 158 根双肢组合截面试件开展承载力计算与评估.承载力计算中采用如下假定:不计拼合效应,将双肢试件视为相互独立的试件;考虑拼合效应,分别采用等效截面替代和弹簧约束替代对组合截面进行简化.将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比较后发现,不计拼合效应的计算值变异系数较大且不可靠,等效截面替代法和弹簧约束替代法的计算精度与可靠性有赖于特定截面参数的选取,对不同类型截面的适用性不佳.因此,针对双肢组合截面试件的拼合效应,基于直接强度法提出了整体屈曲与局部屈曲强度曲线的修正公式,所得承载力计算值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适用性良好.

    拼合效应双肢组合截面整体稳定性直接强度法可靠性分析

    组合工字钢框架-K型支撑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孟蕾任小强王森林石鑫朔...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组合工字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其平面内局部布置K型支撑,并对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试验设计了一榀两层单跨的 1/2 比例的缩尺框架模型,选取El Centro波、卧龙波和江油波三条地震波作为单向激励输入,实施测量并分析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位移和应变.试验结果表明:当地震峰值加速度以 0.1g~0.62g逐级增加时,结构的自振频率和刚度略有下降,刚度变小,阻尼比略增大;结构动力放大系数先增大,后因结构损伤累积又逐渐减小;位移和应变逐渐增大;7.5 度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 1/952,9 度罕遇地震动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 1/211;结构应变曲线呈线性变化,框架梁、柱及支撑构件未见屈曲,试件始终处于弹性状态,说明该结构的抗震耗能效果良好,符合高烈度地区抗震设防要求.

    组合工字钢钢框架振动台试验抗震性能动力响应

    钢绞线吊杆弯曲转角对其力学性能及疲劳寿命的影响

    朱国超邓年春徐杰谢清清...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得到不同轴偏转角对拱桥吊杆力学性能及疲劳寿命的影响,对吊杆的基本单元1860 级ϕs15.2 七丝钢绞线进行了研究.对钢绞线进行 6 个轴偏转角(0、3、6、9、12、15mrad)的静载拉伸试验,并利用ANSYS Workbench进行有限元模拟验证,随后利用ANSYS Workbench与Ncode Design联合仿真模拟得到不同轴偏转角对钢绞线疲劳寿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绞线的破坏发生在锚固端,其破断力随轴偏转角增大而减小,并且减小的幅值也随之增大.轴偏转角为 15mrad时,破断力降低约 12%;钢绞线的疲劳寿命随轴偏转角增大而减小,疲劳破坏点主要出现在外丝锚固端.轴偏转角达到 15mrad时,当应力幅分别为 250MPa和 300MPa时,钢绞线疲劳寿命均减小 15%以上.

    钢绞线拱桥吊杆轴偏转角力学性能疲劳寿命有限元模拟

    《建筑结构》入选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

    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