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结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张幼启

月刊

1002-848X

010-68362261 88375434

100044

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

建筑结构/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面向全国建筑工程界的科技刊物,是我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和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建筑结构》以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繁荣建筑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建筑科学技术进步为宗旨;以实用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和信息资料性为特色,是我国建筑结构、土木工程领域的一份重要刊物。主要报道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抗震与振动、地基与基础、结构理论与设计、计算机应用、房屋改造与加固、工程事故分析、建筑结构防灾、新材料应用、工程测试、结构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其它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科研和生产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工程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标准简介及与我国标准的对比

    郑士举蒋利学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梳理,根据ASCE/SEI 41-17 介绍了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标准的基本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ASCE/SEI 41-17 是一部完全基于性能的抗震性能评估标准,采用ASCE/SEI 41-17 进行抗震性能评估首先应确定建筑抗震性能目标,包括结构性能水准和非结构性能水准.美国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程序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筛查,第二级为基于缺陷的抗震性能评估,第三级为系统性评估.与《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相关讨论.两国标准在抗震性能评估理念上有诸多相近之处,但在具体方法上有较大差异.美国标准直接进行中大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评估,而我国标准采用小震验算并结合抗震措施评估进行综合鉴定的方法.此外美国标准中还有利用基准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的简化方法,值得我国标准借鉴.

    既有建筑抗震性能评估基于性能抗震鉴定

    农村建筑叠层竹板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娄晏宁胡颖平盛涛吴晨...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加固重组竹板代替钢板,为农村建筑设计了具有低碳、低成本、轻质量等优势的新型隔震支座.开展了加固重组竹板的压剪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纯压 20MPa 时竹板顺纹向出现贯通裂缝;承压 5MPa、承剪1.5MPa时,横纹向出现少量裂缝.重组竹板可满足农村建筑承载所需.以四川省汶川县某两层农村建筑为例,应用新型支座对该建筑设计了基础隔震方案,并开展了支座在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结果表明:小震时,竹板未开裂,支座顺纹向剪切刚度高于横纹向约 20%,顺、横纹向等效阻尼比均约 5%;中震时,竹板出现少量裂缝,但支座仍具完整性,其顺、横纹向刚度降低,阻尼比略有提高;大震时,竹板出现较多裂缝,但支座仍可有效承载,其顺、横纹向刚度进一步降低,阻尼比分别增加至 7%~10%;大震时,沿横纹向循环加载 20 次后,支座等效刚度略微降低,其有效阻尼比增加至 20%,可有效抵御主震余震多次影响.因此,该新型隔震支座具有可行性.

    农村建筑竹板隔震支座拟静力试验等效刚度

    基于无损检测的残损古建筑木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白晓彬陈慧慧梁宁博刘崇焱...
    86-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硬山式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古建筑木结构在历经上百年之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为了建立更接近实际残损现状的有限元模型,并研究残损对古建筑木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选取了北京某四合院民居中的硬山式古建筑木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无损检测,确定了结构的残损类型和残损状况.基于无损检测结果,分别建立了结构的完好和残损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静力计算和地震响应计算.最后,对影响结构频率的各残损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老化、构件和节点的残损降低了结构的刚度和自振频率;在静力作用下,残损结构中构件的最大应力大于完好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残损结构的最大加速度、最大位移和最大位移角均大于完好结构;各残损参数中材料弹性模量对结构频率的影响最大,榫卯拉压刚度的影响最小.

    古建筑木结构无损检测残损静力分析地震响应分析敏感性分析

    基于实测数据立式热水储能罐罐壁力学特性分析

    李雄彦魏金刚薛素铎
    92-9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立式储能罐结构的受力特征,基于某 30 000 m3 立式热水储能罐项目,依托远程监测技术采集了运行状态下罐壁应力和温度数据,将采集结果与考虑罐底摩擦接触约束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此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合理性;依托实测温度数据,研究了立式储能罐罐壁热力耦合作用下罐壁位移以及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罐壁底部和顶部为温度影响敏感区域,温度升高,使其产生压应力;对于环向应力,在底部受温度荷载影响较顶部更显著;而对于竖向应力,影响主要是罐壁底部;温度对罐壁变形影响较大,在空罐时,最大位移位置出现在罐壁最顶端;而满罐时最大变形位置出现在中上部的位置,温度作用大于静水压力对罐壁变形的影响.

    立式储能罐健康监测有限元分析热力耦合

    气承式膜结构煤棚调整内压下的实测位移响应分析

    冯成凯倪仲俊杨凯李雄彦...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气承式膜结构煤棚跨度和单体面积的增加,内压分布特征的变化复杂.目前缺乏针对大型项目的内压升降与位移响应变化关系的实测验证,以确定结构位移响应理论计算值与实测数据是否吻合.基于布设在浙江乐清电厂 115m×317m的气承式膜结构煤棚的健康监测系统,在台风来临前对结构进行了升降压-保压测试.实测了结构 7 个不同测点的位移响应,分析了调整内压时结构的位移响应特征.同时,将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对于大跨度气承式膜结构基于压力等效分析方法的可靠性.

    气承式膜结构调整内压位移响应健康监测

    基于概率的步行导致结构振动评估方法

    李兆凡潘斌Mark SARKISIAN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的步行导致结构振动评估方法.现有的评估方法大致有三类:简化方法、基于频域的方法和基于时域的方法,都可以得到步行导致结构共振时产生的峰值加速度,但都没有考虑步行频率的概率分布,因此无法给出加速度值对应的超越概率.行人步行频率大部分分布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而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该评估方法可以在计算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的基础上,计算振动加速度的概率密度函数.从而可以确定各加速度值的超越概率,对结构振动的风险作出更准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具有一定保证率的结构振动加速度反应系数来代表结构的振动性能表现,建议办公建筑取 95%保证率的反应系数,天桥结构取具有 90%保证率的反应系数来代表结构的振动表现.

    步行振动加速度反应系数概率正态分布保证率

    带挑檐的钢筋桁架复合保温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戎贤穆尧鹏李鹏张健新...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带挑檐的钢筋桁架复合保温剪力墙,设计了两个足尺的剪力墙试验构件,通过对其进行拟静力抗震试验,分析了这种墙体的的破坏特征、滞回性能、承载力、延性、强度和刚度退化以及墙体的耗能能力.结果表明:钢筋桁架复合保温剪力墙裂缝分布基本相同,均呈现弯曲破坏特征,设置挑檐的试件裂缝延伸至保温板外保护层,结构层与保温层有很好的整体工作性能;未设置挑檐的试件保温板外保护层无裂缝产生,整体工作性能较差.设置挑檐的钢筋桁架复合保温剪力墙峰值荷载、位移延性、累计耗能提高,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和延性性能,滞回曲线更加饱满,刚度退化得到减缓,说明设置挑檐提高了钢筋桁架复合保温剪力墙的整体抗震性能.

    复合保温剪力墙钢筋桁架挑檐抗震性能

    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张永兵覃智阳李勇
    117-12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橡胶作为新型柔性连接材料对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 7 榀 1/2缩尺填充墙RC框架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基础上,采用DIANA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填充墙与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砌块材料、柔性连接材料以及砂浆强度对填充墙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刚性连接相比,以橡胶作为新型柔性连接材料,能减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退化,极大降低结构的破坏程度,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高弹性橡胶和高阻尼橡胶作为柔性连接材料均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而聚苯板(EPS)作为柔性连接材料的抗震性能要比橡胶差;刚性连接方式下不同砌块材料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很大,当使用强度较高的砌块材料时建议采用柔性连接方式以减弱墙-框相互作用;合理降低砂浆的强度等级,可以改变填充墙的破坏模式,对抗震有利.

    填充墙RC框架结构柔性连接刚性连接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预制外挂墙板半刚性耗能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廖振梁书亭朱筱俊钱立义...
    12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预制外挂墙板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预制外挂墙板点支承连接方式的变形特征,提出一种新型半刚性耗能连接节点(简称SEDC),通过结合摩擦耗能机理与金属弯曲机理,实现SEDC与主体结构正常使用状态及小震下的刚性连接,以及大震作用下的柔性耗能连接.设计并制作了 3 组共 9 个SEDC试验试件,分别进行单调加载、低周反复加载与低周疲劳加载,研究SEDC的半刚性受力特性、滞回性能、承载性能、耗能能力、延性以及低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SEDC具有显著的半刚性受力特性,滞回曲线饱满,承载力稳定,耗能能力良好,变形能力较强,弯曲单元与摩擦单元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能力.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SEDC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弯曲单元与摩擦单元设计参数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预制外挂墙板在各工况作用下的节点反力计算方法,基于SEDC的半刚性受力特性提出了预制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的协调设计方法.

    预制外挂墙板半刚性耗能能力连接节点力学性能

    BIM技术在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研究进展

    徐照方卓祯李德智吴刚...
    138-14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BIM技术在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研究进程的归纳,以及对建筑碳排放计算政策、计算方法、BIM技术适用性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BIM技术在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当前研究成果,将BIM技术在建筑碳排放计算领域的研究内容划分为理论方法、工具平台、应用价值三个层面.理论方法主要关注计算边界和计算方法的确定、BIM模型的数据提取方式以及BIM模型的参数扩展内容;工具平台主要探讨BIM建模工具、人工处理及算法程序、BIM软件插件、BIM平台系统的具体应用;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碳排放计算在建筑设计、物化、运营等各阶段的成果效益.三个层面虽已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但也存在问题和难点.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数字技术融合和信息管理完善两个方面深入发展.

    BIM技术建筑碳排放碳排放计算方法碳排放计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