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家宝

月刊

1673-1395

xb_skb@yangtzeu.edu.cn

0716-8060802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清江宜昌段为例

    熊珊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流域为基础统筹发展是湖北省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出的战略部署。清江流域保护与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流域内大部分区域地处山区,地质条件脆弱;面临治理统筹力度不够、流域内少数民族人口梯度转移、主体功能区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制约、农旅产品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等发展困境。需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流域治理与"两山"转化协同;通过绿色发展和数字赋能帮助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通过多渠道完善常态化帮扶机制,破解生态地区发展困境;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生态产品中,打造区域生态品牌;改善交通基础条件,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致富保障。

    清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

    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

    刘松胡云瑞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 30 个省(市)2011~2020 年的面板数据,采用 SBM-GML 指数法,将非期望产出环境污染纳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测算。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传导路径,并进行地区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实现,并且东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人力资本水平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强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深化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低碳节能发展;制定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人才引育策略,优化数字普惠金融资源的空间布局。

    数字普惠金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SBM-GML模型空间杜宾模型

    领导完美主义与员工创新绩效:差错取向和不确定性规避的作用

    王华强付玉燕李丹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构建领导积极(消极)完美主义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 315 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领导积极(消极)完美主义不仅对员工创新绩效有直接的正向(负向)影响,而且还通过员工差错取向对员工创新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员工不确定性规避正向调节领导积极完美主义和员工差错取向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领导积极完美主义通过员工差错取向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鉴于此,论文从领导行为和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领导积极完美主义领导消极完美主义差错取向创新绩效不确定性规避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特色研究——以重庆市云阳县洞鹿乡为例

    汪子茗汪峰
    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要求以"融合"代"统筹"来实施全面振兴。近年全国掀起的实践热潮中,一批由"特色"牵引的村镇建设案例无疑是有益探索,但千村一面、同质化建设的现象日渐凸显。论文以重庆市云阳县洞鹿乡为例,在解译乡镇资源和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依循"识别—构建"的特色营造逻辑,从产业、景观和村落等 3 个层面,建立"以农拓旅—以旅塑景—以景扬文—以文兴村—以村创品—以品哺农"的良性循环发展架构,探索乡村特色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乡村特色产业培育景观塑造乡村人居环境

    商标法对在先姓名权的保护路径探析——基于"乔丹"商标系列案11份再审裁判文书的考察

    杨春磊黄梦月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乔丹"商标系列案对商标领域的姓名权保护具有特殊意义。对 11 份再审裁判文书的考察及对案件判决结果的梳理,有助于厘清商标法中在先姓名权与人格性姓名权的关系。基于姓名权的双重属性,应对在先姓名权和人格性姓名权采取两条平行的保护路径,结合法院对在先姓名权保护程度的变化,针对以迈克尔·杰弗里·乔丹为代表的外国人在先姓名权的对应关系、知名度考量及侵权商标撤销等相关标准提供正当性依据与判断方法。

    商标法在先姓名权"乔丹"商标系列案人格性姓名权

    AIGC技术辅助刑事审判的优势、风险与规制——以ChatGPT为例

    陈欢刘聪齐浩宇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法律人工智能正在逐步从"非裁判"领域进入"裁判"环节,以规制法官的主观倾向,但受制于技术水平,传统法律人工智能不能满足司法实践需求。以 ChatGPT 为代表的AIGC技术,具有深度学习、反馈强化学习、强交互性等优势,能够为刑事审判带来深度技术赋能,然而,ChatGPT类技术依旧难以摆脱自身存在的算法黑箱、知识幻觉、算法歧视、信息安全等问题,如何规避新兴信息技术赋能刑事审判过程中的风险,成为新时代智慧法院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AIGC技术与刑事审判的结合是技术要素对于公权力运行的介入,新司法生态下,相关风险的融贯性治理应当兼顾技术重塑与制度构架。

    刑事审判智慧法院AIGCChatGPT

    人工智能时代自然人声音利益的民法保护

    贺雄唐飞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人格利益的自然人声音利益,拥有标表性特征,具有可商业利用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自然人声纹提取与声音合成成为可能,已经出现人工智能未经许可收集、模仿、使用自然人声音的情形,对自然人声音利益造成侵害,因此,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三条,结合人工智能侵权的特点,对声音利益进行参照保护。在责任承担上,分别确定人工智能服务者、人工智能使用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结合自然人声音知名度、播放量、同类产品的市场价值等因素确定赔偿数额。

    人工智能声音利益表现形式参照适用责任承担

    人物介绍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