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阿斯马拉城市建设中的殖民现代性解读

    李菡纯
    224-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曾经的"意属东非",世界遗产名录中"非洲的现代主义城市".其现存的城市景观不仅展现了基于功能和种族隔离的现代殖民城市规划,同时也反映了来自西方世界的现代主义城市与建筑理论在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后出现的在地嬗变.文章通过实地踏勘和文献资料爬梳,重新考察了这处位于非洲的现代主义试验田,分析其殖民建设特征、阐释其现代性与多元性及对当地人身份认同造成的影响.

    殖民现代性多元现代性城市规划现代建筑

    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花港观鱼公园借景设计探析

    袁从丽陈云文
    228-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优秀范例,其造园手法对现今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三维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趋于成熟,将其运用于园林理景艺术的解析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文章总结了花港观鱼公园与三维数字技术的研究进展,运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花港观鱼公园三维数字化测绘成果,利用GIS等分析软件对花港观鱼公园空间组织与观景节点选址的借景手法进行探究.

    园林理景园林艺术数字化测绘借景花港观鱼

    中国传统园林遗产价值的建构与当代转型

    杜心恬冀凤全
    23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园林在过去和当下的遗产保护发展历史中有着似同却又非同的意义.文章试图通过研究园林废存兴亡的历史,理解古人在园林遗产保护过程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在比较中认识当下园林遗产的价值转型,并提出园林遗产保护的建议和策略.研究认为,园林遗产价值的建构主要在于核心园林文化意象的形成,在家族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形成广泛领域内的文化认同,共同促成了遗产价值的延续.在当代园林遗产保护中,园林具有"纪念性"与"参与性"的双重价值,并存在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化权力的竞争关系.文章最后针对以上内容,从"主-从"关系的构架、园林遗产的双重身份、传统与当下的共时性三方面,提出了当下面对园林遗产保护的建议与反思.

    园林遗产文化意象文化认同当代转型遗产保护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量化的疗愈环境研究进展和热点分析

    徐瑜蔓丁炜
    234-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探索我国健康城市与环境发展的进程中,疗愈环境的引入日益受到重视.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办公环境、康养环境、街道空间已成为当代设计领域的前沿课题.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2003年1月—2023年4月所收录的疗愈环境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当前疗愈环境研究的特征与焦点,总结并展望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疗愈理念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疗愈环境公共健康人居环境CiteSpace

    苏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实践

    付晓渝肖湘东王婧
    237-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景园林教育为风景园林设计相关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关乎学生的能力提升与设计行业的水平.文章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分析总结现阶段院校硕士研究教育现状,得出其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特色教育三个方面目前存在的不足.以苏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为例,提出"在课程体系中夯基础、在培养环节上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求创新"三个关键的课程改革要点,并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调整、校外企业合作关系构建、创新教学理念融入的实践,提出完善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建议.

    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院校课程改革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基于城市生态视觉的南方城市湿地公园研究——以广州六处代表性湿地公园为例

    陆超佟肖萌
    240-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作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抵御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储碳固碳等众多作用.湿地与城市可以良好结合,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地处珠三角的广州,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湿地维护,并把多处湿地建设成为城市公园的形式,与城市生活紧密结合.文章以广州六个各具特色的湿地公园为例,展现基于城市生态视觉的"城市-湿地"共生场景.

    城市生态视觉湿地公园广州南方城市

    品园艺术——关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传播途径与方法的思考

    李晓彤
    24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品鉴方式、地域分布、思想内涵等方面入手,并进一步分析古典园林的文化传播价值中的美学、文化、哲学价值.基于对园林文化价值的理解,文章分析了文化传播的概念,并将早期与现状的文化传播现象对比,从而得出当今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传播的途经与方法.最后,通过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两种空间传播的方式,以期实现跨地域的跨文化传播的愿景.

    中国古典园林跨文化传播国际价值实体空间虚拟空间

    传统园林中墙垣的演变及园墙营造研究

    宁肖波张宝鑫
    246-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墙垣作为园林营造中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产生、演进与园林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不同形式的墙垣围合成空间、功能多样的庭院,同时在园林造景中也发挥着独特的功能.文章通过对古代文献、绘画(不包括壁画及器物上的绘画)的收集整理,全面总结梳理园林中墙垣的功能演进和表现形式,并对作为精神性功能而存在的漏砖墙最早出现时期和形式作分析研究并给出基本推论,在此基础上对古代文献中有关园墙的营造手法进行梳理,以期对传统园林营造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园墙绘画漏砖墙营造方法

    超大城市楔形绿地空间规划及综合效益发挥探讨——以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为例

    黄卓
    2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楔形绿地作为超大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类型,是锚固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市民游憩休闲品质、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浦东张家浜楔形绿地规划总面积约14.5km2,是上海开发时间最早、规模体量最大、完成度最高的楔形绿地之一,其规划设计理念在同类项目中具有代表性,其建设经验和综合效益值得研究.回顾了上海楔形绿地空间规划历程,并通过深入剖析张家浜楔形绿地的规划目标、功能定位、场地特征、生态设计特色和关键技术,进而阶段性评估其建成效果和综合效益,据此全方位、系统性地探讨超大城市楔形绿地实践的经验与挑战,以此为后续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实务参考和有益借鉴.

    楔形绿地空间格局规划建设综合效益张家浜

    基于《陶庵梦忆》与《履园丛话》的明清文人园林观分析

    贝琰
    25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文人身份,选择《陶庵梦忆》与《履园丛话》为研究文本,分析其所蕴含的造园思想,剖析明清文人园林营造的时代推力,并探析园林在文人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同类文本中文人造园家的园林观对比,关注主体身份差异带来的实践表征差异,以期在明清这一园林繁荣期中细分出不同的时代切面,管窥文人主体造园意识的差异及其对园林史的影响.

    《陶庵梦忆》《履园丛话》文人园园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