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微尺度风环境与空气污染物传播模拟方法研究

    居可欣李芝也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城市微尺度风环境与空气污染物模拟的研究成果,运用CiteSpace软件,以WOS和CNKI为数据库,对近三十年发表的2318篇英文文献和264篇中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梳理中英文期刊研究成果,归纳出该领域内的四个主要研究趋势:微尺度气流特性的模拟研究、微尺度空间形态特征的研究、影响气流和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研究、探索不同场景下的模拟技术问题研究.

    社区城市街道风环境污染物CFD

    绿色低碳社区的公共空间照明优化设计研究

    田芳袁梦轩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低碳社区的公共空间照明设计与绿色低碳理念的实践紧密相关.文章基于绿色低碳社区公共空间的照明需求,探索了其照明优化设计的方法,运用仿真模拟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式求取满足照明需求且能耗最低的照明优化方案,并与现状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遗传算法进行照明设计后,优化节能的效果更加显著且效率更高.

    绿色低碳社区公共空间仿真模拟遗传算法照明设计

    自媒体环境中打卡地的空间感知及形成机理——以长沙为例

    王雯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媒体时代,大量用户生成内容映射着城市的物理空间,对城市空间的感知产生显著影响.在媒体平台的转发、分享、推送功能下,形成了群体共同选择的热门打卡地,而打卡地的空间感知,又体现了新的特点和形成机理.文章以抖音平台中长沙热门打卡地为研究对象,探讨抖音用户空间感知的特征,分析抖音用户对长沙打卡地的感知过程,揭示自媒体环境中空间感知的形成机理.

    自媒体打卡地空间感知形成机理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核心商圈生活便利度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王乙茜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疫情常态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商圈受到一定影响.文章基于POI点数据,利用ArcGIS工具对成都中心城区核心商圈的生活便利性进行分析,将层次分析法(AHP)与成都市核心商务区公共服务设施数据相结合,探讨不同商圈的基础设施供给情况.结果表明,成都市市中心核心商圈存在生活便利度参差不齐的问题,文末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核心商圈的交通建设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

    核心商圈生活便利度GISPOI成都市

    土地资源紧缺背景下深圳市"工业上楼"的困境、经验与策略研究

    钟威徐洋冰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众多城市面临着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设用地紧缺以及开发成本快速攀升等问题.深圳市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为了解决工业用地供应不足等问题,大力实施"工业上楼"行动计划,创新产业空间供应模式.自从"工业上楼"政策推行以来,相关从业者的观点不一.文章系统梳理了"工业上楼"的缘起与政策,结合相关研究与经验,梳理"工业上楼"中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政策策略与建议.

    工业上楼深圳市困境经验策略

    "AI+"新型产业模式下民俗展览空间智慧再生研究——以蒙古族地区博物馆为例

    牛显慧叶洪图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AI+"即"AI+各个行业",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人工智能与传统和新兴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文章以蒙古族地区博物馆为研究对象,探讨AI在民俗展览空间再生中的应用.AI技术的引入为传统博物馆带来全新的可能性,提高了创意性和个性化.生成式AI不仅为艺术创作提供新维度,也为文化展示带来更生动、创新的表现形式.在促进蒙古族地区博物馆的特殊性和文化价值方面,有助于提升文化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与文化多样性的共生.

    人工智能+智慧再生研究文化传承文化价值

    宜居视角下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郑州市国棉五厂小区为例

    王海燕张亚飞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小区宜居性评价是提升老旧小区宜居性的重要途径,目前,针对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特点的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较少,更是缺乏整体视角的更新体系.本次研究基于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特点和问题的研究成果构建的宜居性评价体系,以郑州国棉五厂小区为例,利用IPA建立判断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宜居的角度对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提出优化策略,从而提升国棉五厂老旧小区的公共空间品质,创造宜居的生活空间,并希望可以为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参与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并为我国老旧小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开展等提供建议.

    宜居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微更新

    基于文化与商业平衡的居住型传统街区保护性开发探索——以漳州梧桥村传统村落更新为例

    韩晓宇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住型传统街区是历史记忆和地方文脉的重要物质载体,但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街区中的设施日益老化,人口不断外迁,使其面临诸多问题,亟须转变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商业化更新是居住型传统街区改造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近年来文化战略的提出,文化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该背景下,居住型传统街区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的需求,以实现保护性开发,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

    居住型传统街区文化与商业平衡传统村落更新商业化改造

    智慧城市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城市设计策略——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

    田远志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智慧城市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城市设计策略,并以绍兴市为例,分析了其保护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发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需结合智慧城市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以提高保护效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文章强调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合作,以及政策与法规的支持.通过数字化记录、智能化管理、社区参与和教育,绍兴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可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实现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

    智慧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策略城市设计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工业遗产解析与重构策略研究——以黄石东钢为例

    高洁宇曹宇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多工业城市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其工业遗产和城市发展形成博弈.值得注意的是,工业遗产活动的发展是这类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而对这些城市中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发展,则是它们实现转型的关键.文章从文化景观视角分析东钢工业遗产,在理论层面上解析其要素、空间类型和特性,且结合网络层级、单元层级和载体层级三个方面进行重构策略研究,为矿冶资源枯竭型城市更新路径提供参考.

    文化景观工业遗产文化景观黄石东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