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外城市建成环境与共享单车研究评述与展望

    张云汉张鲲李可林晶晶...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国外城市建成环境与共享单车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展开了综述.首先阐述了交通路网、社会经济因素、土地利用、绿化空间四类建成环境与共享单车的联系;其次,对比了传统与新兴的研究方法,并分析各类研究方法的适用性以及不足;最后,总结了国外共享单车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究与展望.

    建成环境共享单车地铁接驳街景图像地理加权回归

    向水而生,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公共化设计策略——以三座城市水泵闸为例

    王钦吴中平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城市的日常运行.水泵闸作为水利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环,由于所处位置和管理的需要,往往与城市环境较为疏离,但在城市内是广泛分布的.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泵闸与城市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这部分位于城市内或城市边缘的水泵闸,有可能发展为承载居民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文章选取了深圳洋涌河水闸、浙江椒江南岸双闸桥驿和浙江湖州金茂田园牧歌水闸改造三个城市水泵闸公共化案例.这些案例突破了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单一功能的限制,通过对环境的回应和不同功能的复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城市公共生活的结合,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化作出了贡献和创新.基于对这三个案例的分析,文章提出了一套从条件选址、实施策略到后期运营全流程的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公共化策略,为未来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筑学基础设施公共化设计策略

    健康促进视角下公交枢纽设计策略研究

    吴欣桐吴中平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交枢纽在"公交优先"的大背景下得到大力发展,在我国交通运输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公交枢纽相关研究表明,范围广、人流大的公交枢纽在快速建成的过程中疏于对健康的关注,暴露出诸多健康问题.因此,文章将健康促进相关理论引入公交枢纽设计研究之中,结合公交枢纽特性,基于健康决定因素模型,提出公交枢纽的健康促进模型,将公交枢纽要素分为行为活动、建成环境、自然环境三个层面,并结合实践案例,总结归纳健康促进视角下的公交枢纽设计策略,以期为后续公交枢纽健康化建设提供初步探索.

    公交枢纽健康促进设计策略

    基于SNA分析的回迁小区社交空间内卷化现象研究——以合肥市政务区为例

    张溯真刘纹君沈娇瑶丁瑢澜...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迁安置房作为原先失地居民向城市过渡的空间,集聚了回迁人群和以中低收入人口为主的外来人群,而城市中心地段的回迁安置房小区,外来群体的比例更大.回迁居民因地缘等自身属性,交往内卷化现象明显,以致外来人群难以融入,缺乏社区归属感.文章选取合肥市政务区的回迁小区为研究范围,以空间设施、回迁居民和外来群体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用SNA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空间设施网络对行为网络的影响,探究让内外群体消除内卷化、实现融合的可能性.

    社会网络分析回迁安置社会融入内卷化现象

    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形态及业态的多重耦合研究——以上海核心城区为例

    张智林韩佳憓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耦合发展有利于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并激发城市活力.文章将传统的轨交、空间的二元耦合关系拓展为轨交、形态、业态三者之间的多重耦合,并以上海核心城区为例,借助大数据手段,测算出区域的轨交站点密度、容积率、POI密度来指代轨交、形态、业态三类指标,利用GIS在空间上两两叠加,筛选出存在耦合缺陷的地区并提出改进措施,为指导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策略和方法.

    多重耦合轨道交通城市形态城市业态

    大连港片区工业遗产"触媒式"更新设计研究

    胡沈健经士鹏曾悦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港口工业遗产是沿海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承载体,见证着城市发展的变迁.对于那些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现如今逐渐走向衰落的港口工业遗产,如何进行保护再利用并且创新它们的功能形式,引领整个片区的新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大连港片区的工业遗产现状调研和问题分析为基础,在片区更新设计中引入触媒理论,从功能触媒、文化触媒、交通触媒、生态触媒四个层面入手,通过植入特定的触媒元素,让触媒元素间发生化学反应,进而改变周边其他元素,促进片区的渐进性更新发展,为同类型的港口片区工业遗产更新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大连港片区港口工业遗产城市触媒更新设计

    城市收缩背景下城市空间更新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王海燕唐瑄李享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任何变量干预下,扩散效应都无法超过回波效应,城市收缩无法避免.若无视城市收缩现象盲目地进行城市更新,不仅会使城市趋于同质化,还会造成资源浪费.首先,通过"基于自然城市尺度的城市收缩""城市收缩下人口-经济-空间四阶段"两方面来明确城市收缩的概念.再基于CiteSpace梳理城市收缩与更新的关注异同点,得出在城市收缩背景下,大拆大建不再是主流,城市空间需要微更新.以重庆市为例,基于ArcGIS分析重庆市收缩与更新现状,从而分析收缩背景下重庆市空间更新的发展方向.

    自然城市城市收缩数据可视化城市更新微更新

    文化传承与价值导向视角下的浦口火车站文化商业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王定楚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浦口火车站是津浦铁路的终端点,从民国开始,浦口火车站便是中国南北方的水路综合交通枢纽,同时留下了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也见证了渡江战役等红色革命事件,浦口火车站是南京近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时代的浦口火车站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未来将以更新后的全新姿态向全世界展示.文章以浦口火车站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对浦口火车站的现状调研与不同视角下文化商业街区的价值评判,总结凝练出新时代浦口火车站文化商业街区的更新策略并得出关于文化商业街区更新的相关经验,以供借鉴学习.

    浦口火车站文化商业街区城市更新

    城市老旧住区户外空间更新对策初探

    刘怡敏胡敏吴健王玥...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逐渐由"保量"向"提质"转型,存量老旧住区的更新改造随之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本研究聚焦于老旧住区的户外空间更新,发现老旧住区改造中存在老旧住区类型多样、空间资源极其有限、常规旧改方法失利等诸多难点.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梳理,文章提出一种自下而上、以居民为导向的认知方法,即"需求-功能"转译路径及"行为-空间"生成路径,用以协调空间资源不足与居民需求多样之间的矛盾,寻求最高效的老旧住区户外空间更新策略与方法.

    老旧住区户外空间住区更新居民需求居民行为

    城市更新背景下对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的再思考——以大连化物所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为例

    杨怡刘传耀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文化风貌区是大连重要的文化载体和城市记忆承载地,保护规划作为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与更新的法定文件目前在大连已启动.文章聚焦国家城市更新背景,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中遇到的困惑出发,分析传统保护与更新整治规划的不足,进行再思考.结合笔者亲身参与编制的《大连化物所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从关注风貌区总体格局保护、风貌区展示利用两个维度出发,对保护体系的构建、相关内容的补充、与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的结合、实施机制体制的配套完善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力求探索一个更加优化、完善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方案的实施策略.

    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城市更新展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