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构文化研究》和《建筑建构学导论》的比较研究

    朱辰浩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建构概念的诠释、理论到实践的论述、建筑的非物质性三个层面对两个建构学的经典文本——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建构文化研究》和查德·施瓦茨的《建筑建构学导论》——进行比较研究,并说明后者为当下理解建构学带来的新可能性.

    建构概念建构实践比较研究非物质性

    "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反思——从《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到《东京制造》

    祝嘉成吴苗菡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城市化催生了一大批城市之后,城市设计成为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对城市设计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文章通过《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中"非典型"建筑的发展和《东京制造》中大都市背景下自发生成的建筑,结合目前城市设计的问题,探讨人对建筑、城市设计的影响和未来城市设计发展的可能性与启示.

    城市设计《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东京制造》城市建筑人本主义

    科创园区基础设施功能复合可行性研究

    周晶晶李文驹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关键轴承",通过建筑设计手段从中微观尺度探寻基础设施建筑功能复合的可行性,从而激发基础设施建筑的城市性与公共性,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章以科创园区基础设施为研究对象,探究园区基础设施与基础设施系统本身、公共活动空间以及生态景观空间之间功能复合的可行性,以期利用科创园区的示范效应推动各地园区基础设施的复合设计.

    基础设施科创园区功能复合可行性研究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理论与实践

    郭嘉唐玉帅陈子坚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自身空间功能日益丰富,读者外在需求不断刺激功能的完善与补充.在内外因双重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发展与转型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文章从空间再造的角度探讨当下发展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理论,结合相关案例,提出了空间表现形式转型、保持空间弹性、功能的融合与生长、空间的开放与协同、空间融合技术创新、绿色节能环保技术等设计策略,期望对未来相关设计有所裨益.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数字化设计策略

    岭南山地建筑的环境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以白云山庄旅舍扩建工程为例

    陆超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云山庄旅舍是由莫伯治院士主持设计的岭南山地建筑经典作品,于1965年建成开放,后又于2001年进行了扩建设计,增加了复式别墅客房、综合楼、室内泳池等.文章从岭南山地建筑环境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的角度,对白云山庄旅舍扩建工程进行探析,解读莫伯治院士客观务实、和谐自然、开放多元的建筑设计思想.

    岭南山地建筑环境适应性白云山庄旅舍

    空间共享理念下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场所感营造

    马心成金杨李童琳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职业教育模式高速迭代的背景下,原有的实训空间单调呆板的组合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实训中心中庭空间有助于彰显场所的开放性、场所性、主题性、多变性与韧性,提供更丰富深刻的空间及教学体验.平度市技师学院实训中心中庭以共享、秩序、交流、内外交融等方式,延续教学空间朴素的场所精神,营造不可度量的"静谧与光明".

    职业教育中庭共享空间寻根场所精神

    高层建筑空中连接体的城市性功能空间协同设计研究

    李俊毅丁洁郑少鹏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市集约化、高密度发展促使高层建筑向集群化、综合化发展,高层建筑空中连接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演化方向,其主要动因之一为城市生活丰富多元、高效便利的需求推动建筑向功能复合化、空间网络化发展,多栋高层建筑的互联互通促使不同的城市功能体立体化发展,形成空中综合体.文章尝试从内因出发,在梳理高层建筑空中连接体的城市属性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提出高层建筑城市性功能协同的分析模型与目标,在功能需求、空间组织、城市环境三个维度上提出协同设计的策略,为高层建筑空中连接体的设计提供更具复合化价值的方法和路径.

    高层建筑空中连接体城市性功能空间协同设计

    从黑格尔的自然美看建筑美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汤士东万敏陈静茹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美和建筑美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通识的建筑形式美学法则与黑格尔自然美学思想高度重合现象的启示,笔者意欲通过对黑格尔自然美学思想的解读,印证其"建筑艺术形式是通过知解力的方式对有机界的形式加以改造而形成的"观点,进而揭示具有"共相"特征的建筑形式法则中最稳固的生物学基底及先验的心理结构.

    整齐一律平衡与对称比例与尺度符合规律和谐

    高密度中小学典型垂直空间组合的结构单元设计策略

    郭裔天陈子光王宇航申屠易杰...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用地紧张的现状是高密度中小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垂直空间的组合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文章把环形跑道空间、活动空间以及教学空间三维立体化,得出高密度中小学典型垂直空间组合.分析垂直空间组合下的结构单元,提出减轻结构自重、使用多种结构形式、降低动荷载下的结构响应等结构单元设计策略,以改善高密度中小学垂直空间组合下的设计方式.

    高密度中小学垂直空间组合结构单元结构形式

    利用乡村闲置资源高校研学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探究

    郑莉侯晓雅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人口的流失,村中大量资源面临被闲置的境况.基于此背景,整合再利用乡村闲置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乡村发展带来内生动力,实现乡村可持续性发展.文章重点探讨利用乡村闲置资源,推动高校研学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总结现有高校研学基地现状,发现高校研学基地数量少,分布不均且缺乏户外研学基地.为有效转化乡村闲置资源,坚持以国家政策支撑,以低成本高回报的轻质介入手段,盘活乡村广泛的存量资源,最终实现高校乡村共赢,城乡资源良性循环.

    乡村闲置资源高校研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