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沈阳故宫外檐门窗样式研究

    杜思豫王鹤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阳故宫,不仅是中国现存的两组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关外唯一的一组皇家建筑群.文章在对沈阳故宫古建筑外檐门窗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整理了大量资料,对沈阳故宫古建筑外屋檐门窗的类型、样式、结构、装饰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

    沈阳故宫古建筑外檐装修门窗隔扇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滨水景观知识图谱分析与展望

    朱天健高洁宇彭静
    238-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公共绿地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城域生态功能、景观美学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滨水景观的议题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中的关键一环,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2023年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728篇城市滨水景观相关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发文量时间分布、作者与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与突现等分析,阐述国内城市滨水景观研究的热点与前沿演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城市滨水景观CiteSpace演进趋势可视化

    江南运河传统村落景观符号的网络感知评价与传播机制研究——以常州流域3个传统村落为例

    丛昕孙睿琪覃韵竹付雅如...
    24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符号学分类法为理论支撑,通过分析游客UGC数据获取热点景观要素,从四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景观符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建立感知热点符号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环境特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指示信息、文化感知.(2)江南运河常州流域的三个传统村落在文化感知因子方面表现较好,环境特征因子次好,指示信息因子较大.(3)从游客感知角度梳理了以景观符号为表征媒介的传统村落景观网络传播机制.文章为常州传统村落景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梳理了新的传播路径与设计思路.

    传统村落景观符号感知传播机制

    基于元素置入的渔港文旅转型升级景观设计导则

    张焕谷润菁马轲芮张锐...
    246-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渔港,作为渔业产业典型的功能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将文旅产业与渔港空间相结合,摆脱单一渔港生产功能,再度提振渔港经济.文章基于渔港转型升级的核心诉求,从水中和陆上两个角度将渔港构成提炼为锚地、港池等若干元素.并以此为着力点,依据亲水性、生态性、开放性、文化性四个设计导则,提出景观元素和文化元素两大元素置入模式.文章最终提出滨水界面、核心空间、景观节点、标志单体四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以此对渔港建筑更新提供设计指导.

    渔港更新改造文旅转型景观设计

    基于"波函数塌陷"算法(WFC)对中国古典园林假山空间的现代转译探索

    李若娴胡占芳郭华瑜
    249-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建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以具有创新性的现代建筑语言对传统建筑、园林空间进行再现,对于当下地域建筑创作有着研究意义.文章从跨学科视角探索假山空间转译的可能性,将假山转译与参数化建筑关联,基于"波函数塌陷"算法(WFC),以传承传统假山空间为起点,对传统假山空间进行数字化转译与应用模拟,初步构想转译后的假山空间在城市环境中的应用方式,从新型的建筑构成模式出发,进一步引发对于未来城市构成方式的思考.

    假山空间转译"波函数塌陷"算法

    环境可供性理论视角下旅游风景道地域文化表达策略研究

    李文龙
    25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风景道作为具有特定风景、历史和自然价值的道路,不仅具备交通运输和旅游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章从环境可供性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旅游风景道的地域文化表达策略,具体包括提取和应用文化符号、识别和构建文化场景、凝练和传承文化意蕴三个方面,旨在为风景道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新思路.

    旅游风景道环境可供性地域文化文化符号提取

    场所依恋下城市小型公共绿地空间的理论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霍海鹰刘修齐王璇王彦方...
    25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城市公共空间方面逐渐兴起的场所依恋理论为解决城市公共空间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场所依恋以空间环境建设情况为着眼点的评价体系较少.因此,文章结合场所依恋内涵维度与实现机理的研究,形成了全面深入的场所依恋综合框架,并将此应用于对城市小型公共绿地的研究,并结合场所依恋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形成具体的理论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文章所提出的相关理论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场所依恋及城市小型公共绿地的相关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场所依恋小型公共绿地理论框架评价指标体系

    如画视角下乡村旅游景区设计研究——以湖南安化百花寨为例

    曾露颖陈飞虎
    258-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如画"思维的起源出发,分析了"如画"思维在我国传统山水画乃至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解析"如画"审美观下的建筑景观设计策略.以湖南安化百花寨的建设为例,从整体规划、山水景观营造、建筑意象生成三个方面,探讨"如画"美学如何与乡村地域文化相结合,产生真正"如画"的乡村旅游景区,带动当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

    如画乡村旅游景区地域建筑造园艺术

    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以沈阳红梅文创园为例

    戴巍王健平
    261-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科技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运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废弃工厂的弃用,出现了大量的工业遗址.以沈阳为例,沈阳的工业厂区由于经济转型,工业厂房逐渐被淘汰,于是出现了部分企业停产和停业的现状,这些被弃用的工厂对城市风貌和城市发展都起到了阻碍的负面作用,如果对工业遗址进行合理的规划改造,可以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感,形成自身独特的城市景观.文章总结归纳了生态多样性、资源合理利用与功能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等作为设计原则及其改造思路.通过对沈阳红梅文化厂景观工业遗址改造设计的现状分析研究,为东北地区城市工业遗址改造设计与保护创新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沈阳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红梅文创园

    土耳其埃格迪尔无废公园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李昂宋立翔
    264-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的无废城市建设目标.无废公园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面临如何景观化利用场地上既有固体废弃物的问题.文章以土耳其埃格迪尔无废公园为例,解读其景观化利用金属、塑料和木质固体废弃物的方法.通过景观特征评估法,评估上述3类固体废弃物景观化再利用后的使用价值、象征价值、教育价值和娱乐价值.借鉴埃格迪尔无废公园经验,我国城市有必要从多元化角度,思考既有固体废弃物的属性特征及其与场地空间的融合,从更深层次思考场地的设计逻辑与固体废弃物二次利用后的景观装置形态,挖掘不同类型固体废弃物及其组合形式的潜在价值.

    城市公园无废公园固体废弃物景观化利用埃格迪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