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背景下的库区滨江空间绿色发展路径研究——以重庆小南海水利枢纽库区为例

    石雪莉肖毅文杜建国
    25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城市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文章深入分析了长江流域小南海水利枢纽库区(以下简称库区)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库区滨江空间格局优化策略和库区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在"双碳"背景下,研究结果可以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多元效益提供思路与参考.

    双碳长江流域小南海水利枢纽库区绿色发展

    基于AHP-Fuzzy法的海南热带海洋文化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董瑞云杨定海李洋李锦林...
    258-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热带海洋文化景观资源评价,有助于全面了解热带海洋文化景观资源的全貌,文章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Fuzzy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海南热带海洋文化景观,从景观自身价值、景观开发潜力、景观开发条件三个方面构建了海南热带海洋文化景观资源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得出景观自身价值的比重比较大.以两大类九小类的海南热带海洋文化景观为对象进行了模糊评价,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热带海洋文化景观AHP-Fuzzy法综合评价

    最小干预导向下的福州螺洲镇滨水湿地公园设计策略

    李嘉琪
    26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湿地公园保护发展与城市进程的矛盾日益明显.福州仓山区现今面临着同样的生态问题,生态系统也逐渐衰弱,无法为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文章以螺洲镇闽江滨水湿地景观为例,设计螺洲镇滨水空间设计策略,利用最小干预的可持续发展手段,通过种植生态植被和改良堤岸形态,建设自然型河流,从而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在恢复生态环境,帮助其抵御洪涝灾害的同时,也能为滨水空间提供一个休憩游玩的生态空间场所.

    最小干预生态恢复景观感知滨水湿地景观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形象感知与提升研究

    叶庆婷
    265-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携程网、去哪儿网、马蜂窝三大主流旅游网站评论为研究数据来源,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并借助ROST CM6.0软件,分析游客对漓江风景名胜区的点评文本.通过对大量游客评论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形象感知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改善设施配置、丰富旅游活动形式、优化景区宣传手段等改进措施,以提升景区旅游形象,促进漓江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

    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形象网络文本分析游客感知

    基于SCS-CN模型地表径流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范世玉焦胜牛彦合肖曼...
    268-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端降雨导致的超标雨水径流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探究超标径流的特征与其驱动效应尤为重要.文章以长沙市为案例地,运用SCS-CN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拟2000-2020年超标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径流量与土地利用的内在关联,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沙市建设用地由中心向四周扩张,地表径流也随着建设用地扩张而不断向外辐射式增大;从影响因素看,降雨量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解释力为0.705,GDP对其解释力最小,解释力仅为0.022;降雨与固定资产交互作用下对径流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而坡度和GDP的交互作用的影响最小.

    SCS-CN模型地表径流时空演变影响因素

    建筑与音乐,空间与时间

    龚文君李旭
    272-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议题在西方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乏学者对其进行讨论与思考,文章通过梳理建筑学科和音乐学科之间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深入剖析"以空间艺术为主体的建筑"和"以时间艺术为主体的音乐"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创作共性与物质规律.文章旨在通过对二者的客观联系研究,为艺术创作提供多样化的可能性思考.

    建筑与音乐时空艺术艺术创作学科交叉

    融入数字孪生的虚实共生劳动学习空间构想

    朱敬东骆怡平袁亚琳
    275-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赋能于教与学空间和环境重构,引发学习空间、学习场域与学习方式等的颠覆性变革,也在推动着劳动教育向新时代发展.因此,文章首先分析融入数字孪生的虚实共生劳动学习空间内涵及特征,并剖析其设计原则.随后,文章构建了以数字孪生技术为核心的包含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社会空间、个人空间、数据、劳动课程六位一体的虚实共生劳动学习空间模型以及从物理基础层、媒介传输层、数据交汇层、软件仿真层、用户体验层至管理设计层的体系架构,旨在营造虚实共生的具身劳动学习环境,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混合、泛在的个性化学习支持.

    学习空间劳动学习数字孪生虚实共生

    沉浸美学视野下宋画山水的数字化转变

    幸洁王艳露
    278-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画的数字化美学体现在解构与重组中,主要从形式上的二维到三维的转变;叙事上的消解与转换;体验中的五感融合与沉浸这三点体现.本文以宋画中的山水画为主,从宋画与沉浸美学的关系入手,结合案例分析宋画在数字化过程中的转变与呈现,以沉浸美学的视角探究宋画本身可被活化的因素,希望能为其他中国传统绘画数字化提供参考,为文化与技术结合作出有意义的探讨.

    数字美学宋画数字化沉浸消解转换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张宏臣谭树新
    281-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设计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和技术的学科,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承担着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之一.文章旨在探讨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学生自主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能力,激活并更新中国传统文化.

    环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解读宗谱图像《里居图》中的巷道空间结构

    韩玉
    284-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几何投影理论指导下的建筑图纸,因其精确性似乎成为记录和分析村落空间的标准制图,而少有对宗谱中的村落空间描述的图像以及隐藏的空间营造经验进行分析.文章试图以《歙南武担姚氏支谱》中描绘渔梁村的《里居图》为例,尝试结合测绘图探讨渔梁村落巷道空间在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等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秩序性,并分辨村民群体展现出的"具体事物的逻辑".

    宗谱图像渔梁巷道空间结构具体性科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