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课程·教材·教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课程·教材·教法
课程·教材·教法

徐岩 魏国栋

月刊

1000-0186

010-58758977 58758975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

课程·教材·教法/Journal 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初、中等教育专业刊物。其宗旨是推动中小学课程。教材和教法的理论研究,总结和交流改革中小学课程及各科教材教法的经验,探讨教学理论与教学规律。主要内容有:课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教材建设、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等。读者对象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3,封4页

    关于当前教材研究应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

    田慧生雒义凡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研究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教材建设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高水平研究成果加以支撑,以强化教材研究在推进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应和解决好教材建设的中国化、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和体系化等问题.

    教材研究中国化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体系化

    认知负荷理论视域下教材插图编配研究

    王小明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负荷理论是一种适合解释教材插图学习的理论,它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主要在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中进行,工作记忆有两条信息加工通道,分别负责处理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有待工作记忆处理的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要彼此对应,编配方式应有利于学习者整合图文信息,且不宜让学习者的工作记忆负荷过重.在现行教材的代表性样本中,教材编配的大部分插图与文字内容相对应,教材主要采用嵌入、邻近、内容关联词、符号标志关联词等技术帮助学生建立插图与相应文字内容之间的联系,但插图与文字的有效关联技术运用得较少,教材插图的编配缺乏明确的规范.为规范教材插图的编配,应将"对应"作为插图选配的原则,适当提升嵌入技术的使用比例,充分且到位地运用图文关联技术,开展图文关联技术组合效果的研究,加强不同学科教材编写者在插图编配上的相互借鉴.

    认知负荷理论插图编配教材插图

    中学地理教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检验

    朱雪梅邢祺云张鹏韬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教材属于国家事权,建立科学的地理教材质量评估体系是当前的紧迫需求.基于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实操性原则,在解析国家教材建设政策、地理课程标准及教材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包括思想引导性、内容适切性、素养指向性、教学有效性、版式美观性五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及相应标准、权重的地理教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进行应用检验,评估该册教材为优秀水平,但其在纸电联动、地理实践力培养、图像质量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中学地理教材质量评估人教版教材

    课程共识及其达成

    刘芳吉标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成课程共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课程共识是人们在课程理念、课程价值与课程实践等方面形成的共同认识和一致理解,代表着课程理解的"最大公约数".课程共识彰显了课程改革的公共理性,并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而不断演进.当前,囿于课程认识论、课程价值论和课程实践论方面还存在诸多纷争与歧见,课程共识难以有效达成,课程改革缺乏内在动力.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校课程高质量发展,须增进课程理解,实现视域融合;消弭课程偏见,涵养课程理性;开展课程审议,强化课程宣导.

    课程共识课程改革课程偏见课程审议课程宣导

    基于事件思维的课程知识观及知识教学

    牛宝荣陈佑清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事件哲学的兴起引发了对课程教学复杂性、创生性、情境性、实践性等特征的综合考量,符合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阶段对知识教学和学习的诉求.建立在理性主义认识传统和实体性思维理解基础上的传统知识观容易陷入知识与主体割裂、与生活分离、与实践脱节的知识学习困境.根据事件哲学理论,基于事件思维的课程知识观强调知识主体的介入,关注知识的境遇性和知识的实践性特征,建立知识与学生发展的内在关联而赋予知识以生命和意义.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关注事件就需要立足知识产生、发展、习得的过程本身,重视学生亲知的学习过程,关注生成性和偶然性事件的积极价值,经历真实涌现的、复杂境遇下的问题解决学习,最终完成师生共同演绎的事件旅程.

    事件事件哲学事件思维课程知识观知识教学

    高中阶段普职课程融通研究

    常宝宁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职课程融通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沟通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大部分地方和学校虽然进行了普职融通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但依然存在课程方案相互分离、课程内容简单叠加、课程组织相互独立等问题,而"劳心"与"劳力"、"升学"与"就业"、"学术"与"职业"、"倡导"与"施策"的相互分离是影响普职课程深度融通的现实障碍.关于深化普职融通课程改革,须从凸显普职一体的课程愿景、重构普职融通的课程结构、推动普职学校课程共建、探索普职协同育人模式、搭建学分互认与等值转化机制等方面予以推进.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融通

    作为人文实践的教学及其教学论意义

    熊和平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教学本质问题的探讨,为教学理论的科学化发展作出过历史贡献.但教学活动不仅具有科学认识的一面,也有人文实践的特性.从人文实践的视角解读教学本质,意味着教学具有理解性、情感性、身体性、境遇性等属性.近50年以来,国内外基于人文实践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对于改进课堂教学,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与身心健康,积累了实践经验.基于此,当代教学论需要在本质与现象、课程与教学、发展与评价、教师与学生等理论范畴上,作出契合人文实践意义上的回答.

    教学人文实践教学论

    学习中心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毛齐明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单元作为学习单位的本质规定,意味着大单元教学的重心不是教授内容而是组织和引导学习,也决定了其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为中心.学习中心视角下,大单元教学设计在任务设定、内容生成和时间安排方面分别遵循依学施教、因学而成和以学定时的理念.其内在逻辑表现为,以大观念为内核生成大单元,以大任务为起点驱动大单元,以大活动为过程展开大单元.大单元教学要在素养目标与现实材料的双向比对中提取大观念,在理论学习与经验学习的双层考量中构建大任务,在素养针对性与学科典型性的双重观照中设计大活动.其过程设计可按进阶式学习、平行式学习、迭代式学习等模式展开.

    学习中心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论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核心要义及其实践进路

    程良宏张媛媛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新一轮国家课程方案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分为单学科拓展式、多学科交叉式和学科群融合式三种形态.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变革理念的倒逼推动、素养时代教学论理论自身发展要求以及国家对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在课堂教学层面落地,急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跨学科主题教学.而部分教师意愿不强、经验不足、方法不当是阻碍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重要原因.提升教师拥抱变革的勇气和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积极性,坚守"学科育人"和"为素养养成而跨"的基本认识,提高跨学科主题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坚持"跨界意识"和"边界意识"并存,是跨学科主题教学优化实施的基本路径.

    跨学科主题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实践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