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昆虫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昆虫学报
环境昆虫学报

庞义

双月刊

1674-0858

insect1979@yahoo.com.cn,J.Env.Ent@gdei.gd.cn

020-84456131

510260

广州市新港西路105号

环境昆虫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原刊《昆虫天敌》,是由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1979年创办,广东省昆虫学会主办的省级学术性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收录的科技类期刊之一。随着我国昆虫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原刊《昆虫天敌》由于名称的局限,接受和发表文章的范围显得太窄,不利于本学科的学术交流与研究成果的推广。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新出报刊[2007]390号文件),自2008年1月起《昆虫天敌》将正式更名为《环境昆虫学报》(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为CN44-1640/Q,ISSN1674-085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致死浓度虫螨腈对番茄潜叶蛾生长发育及酶活的影响

    李冬桂彭晨马睿馨陈亚平...
    1349-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虫螨腈对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亲代(F0)及子一代(F1)的亚致死效应,以及探究番茄潜叶蛾F0和F1中解毒酶和保护酶系对亚致死浓度虫螨腈的响应情况,本研究采用浸叶法测定虫螨腈对番茄潜叶蛾的毒力,通过生物测定分析了亚致死浓度虫螨腈LC25对番茄潜叶蛾F0和F1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测定了虫螨腈LC25浓度处理后番茄潜叶蛾体内的解毒酶系和保护酶系的活力变化.研究发现,虫螨腈对番茄潜叶蛾2龄幼虫的生物活性较高,LC5.为1.33 mg/L.亚致死浓度虫螨腈LC25处理后番茄潜叶蛾F0产卵量显著下降,F,的蛹重显著降低,蛹期和成虫前期显著延长.在解毒酶方面,亚致死浓度的虫螨腈对番茄潜叶蛾F.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MFO)表现为抑制作用,羧酸酯酶(CarE)没有明显变化;虫螨腈LC25浓度对F1的GST和MFO有诱导作用,其中GST诱导作用最强,而CarE作用不明显.在保护酶方面,亚致死浓度的虫螨腈仅对F.番茄潜叶蛾过氧化氢酶(CAT)有诱导作用,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无变化;虫螨腈LC25浓度对F1的CAT、POD和SOD作用不明显.虫螨腈LC25浓度显著影响番茄潜叶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且能显著影响其体内部分解毒酶和保护酶的活性.因此,本研究为促进合理使用虫螨腈防治番茄潜叶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番茄潜叶蛾虫螨腈亚致死效应解毒酶保护酶

    温湿度对番茄潜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张旭艳贾尊尊吐尔逊·阿合买提付开赟...
    1358-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鳞翅目Lepidoptera)已经成为中国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了解温湿度对其发育期的影响对预测其种群动态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两性生命表的方法,在相对湿度10%、25%、50%和75%下测定番茄潜叶蛾化蛹率、羽化率及产卵量,在温度15℃、20℃、25℃、30℃和35℃下测定番茄潜叶蛾各虫态发育历期、世代周期、幼虫存活率、成虫存活率、单雌产卵量等.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化蛹率、羽化率及产卵量随着湿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相对湿度75%为其最适发育湿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15℃下发育历期最长为63.3 d,30℃恒温下仅为23.6 d,35℃下无法完成世代的发育;雌成虫在25℃条件下繁殖最快,产卵量最高,单雌产卵量为112粒;净增值率、周限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说明高温和低温均不适合番茄潜叶蛾种群数量增加,25℃是最适发育温度.

    番茄潜叶蛾相对湿度温度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生长发育繁殖

    低温胁迫对番茄潜叶蛾体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影响

    温乙妮丁嘉欣顾欣王新谱...
    1367-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在低温胁迫下幼虫、蛹和成虫体内抗寒物质含量的变化,本研究通过测定并分析4℃低温胁迫下各虫态体内水分、脂肪含量和抗寒物质(蛋白质、海藻糖和山梨醇)的含量变化,以期明确番茄潜叶蛾不同虫态的抗寒物质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低温显著降低了幼虫和蛹的含水量,分别由74.46%±1.64%下降至68.66%±0.90%、70.23%±0.65%下降至66.92%±0.93%;低温使幼虫脂肪含量显著减少,由227.64±6.28 μmol/mL显著降低至186.29±6.28 µmol/mL.然而低温下各虫态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增加,以蛹期增幅最大,由 405.03±13.678 μg/mg显著上升至554.82±29.41 μg/mg,增加量达到 149.79±29.41 μmol/mg;蛹期体内海藻糖和山梨醇显著积累,分别由31.44±0.48 mg/mL显著上升至39.82±1.07 mg/mL,49.41±0.72 mg/mL显著上升至52.15±0.68 mg/mL,表明是蛹期的关键抗寒物质.因此,番茄潜叶蛾不同虫态对低温均有响应,其中蛹可能依赖蛋白质、海藻糖和山梨醇在宁夏地区露地越冬.

    番茄潜叶蛾低温胁迫耐寒性抗寒物质越冬虫态

    昆虫体色二态性的研究进展

    毕洪论任行蒋春冉连杰涵...
    1374-1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虫中普遍存在性二态性,主要包括体型、体色、行为等方面的差异,而雌雄体色差异是其典型特征,一般雄性体色相对于雌性更鲜艳,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与环境对性别的选择效应或性别间的种内竞争有关,在昆虫求偶、躲避天敌、适应环境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昆虫体色二态性的遗传调控机制及生理因素一直备受关注.了解体色二态性分子机制的形成,有助于深入探究两性的交配行为及种群进化过程.研究表明,性别决定基因Doublesex(Dsx)和内分泌激素均参与昆虫性二态性的调控过程,但影响体色形成的靶标基因及两者协同调控体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性别决定信号通路和内分泌激素对昆虫性二态性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协同关系,和典型的体色二态性昆虫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理解昆虫体色二态性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昆虫体色性二态性性别决定内分泌激素调控

    水生昆虫幼虫取食行为研究进展

    黎煜桐陈小可曹成全
    1384-1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生存的重要行为,水生昆虫幼虫的取食是水生昆虫行为学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水生昆虫幼虫的取食习性、取食机理、取食行为、消化过程和取食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应深入研究水生昆虫取食机理,以促进水生昆虫行为学研究,进一步为人工繁育水生资源昆虫提供理论支持.

    水生昆虫幼虫取食行为取食机理

    当前和未来气候下龟纹瓢虫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

    徐扬张琦郭线茹赵曼...
    1391-1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101个分布点和6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当前和未来气候下龟纹瓢虫在中国的潜在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影响且适于龟纹瓢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为平均月温差(3.11~9.27℃)、最热季平均温度(25.6~36.61 ℃)和最湿月降水量(154.85~999.60 mm).与当前气候相比,未来12个气候情景下的非适生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低适生区、中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090SSP5-8.5气候情景下的高适生区面积增加最多(102.55 × 104 km2),新增区域包括浙江、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未来气温的升高,龟纹瓢虫的分布区会向北方扩张,同时在南方的分布区会进一步扩大.龟纹瓢虫作为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对多种农业害虫均有较强的捕食作用,未来适生区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容易地利用其进行害虫防控.

    龟纹瓢虫最大熵模型环境因子当前气候未来气候潜在分布

    桧柏臀纹粉蚧发育、生殖与温度的关系

    王宇欣仲丽刘育俭翟敬宇...
    1401-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搞清楚温度与桧柏臀纹粉蚧Planococcus vovae生长发育、繁殖的关系,本研究在6个恒温条件下(17℃、20℃、23℃、26℃、29℃和32℃),测定了各虫态的存活率、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繁殖力和发育速率等相关参数,并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1)温度对桧柏臀纹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有重要影响,在20~32℃恒温条件下,桧柏臀纹粉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先缩短后延长;雌若虫发育历期在26℃时仅为27.00 d;而雄若虫的发育历期在29℃下最短,为23.17 d.雌、雄若虫期在20℃时发育历期最长,分别为92.06 d和86.80 d.2)桧柏臀纹粉蚧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呈二次回归关系,但雄虫蛹期除外.3)在26℃时雌、雄若虫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分别为64.58%和64.27%.4)雌成虫产卵前期和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雌成虫产卵量从26℃下的每雌193.25粒缩减到17℃下的每雌84.20粒.5)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雌19.04℃、雄15.02℃,有效积温分别为461.29 日·度和353.42 日·度.6)26℃和20℃下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62.3和16.1;17℃时,2龄若虫生长停滞,持续期达80d以上;32℃时2龄、3龄若虫发育历期延长.桧柏臀纹粉蚧最适宜在23~29℃生长发育和繁殖.

    桧柏臀纹粉蚧发育历期生命表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辽宁省潜叶蝇(双翅目:潜蝇科)及其寄生蜂的种类与多度调查

    景凯婷杜素洁叶福宇万伟杰...
    1410-1419,中插1-中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蔬菜易受到潜叶蝇的为害,导致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威胁.为了更好防控蔬菜上的潜叶蝇,本研究对辽宁省潜叶蝇和寄生蜂进行本底资源调查.以辽宁省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的种类和多样性为切入点进行田间调查,采用随机取样法,于2016-2020年调查辽宁省蔬菜、花卉以及杂草上潜叶蝇及其寄生蜂的种类和多样性,并基于形态特征与COI基因序列对潜叶蝇和寄生蜂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辽宁省共鉴定出 5种潜叶蝇,包括本地种豌豆彩潜蝇Phytomyza horticola和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入侵种美洲斑潜蝇L.sativae、三叶草斑潜蝇L.trifolii和番茄斑潜蝇L.bryoniae;其中发生最为优势的种类为豌豆彩潜蝇,其嗜好十字花科和菊科植物;寄主谱最广的是美洲斑潜蝇,发现危害7科17种植物.共发现潜叶蝇的寄生蜂41种,从发生数量来看,以姬小蜂科最多(7 816头,占比78.84%),其次是金小蜂科(1 533头,占比15.46%)、茧蜂科(549头,占比5.54%)和瘿蜂科(16头,占比0.16%);姬小蜂科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最高,瘿蜂科均匀度指数最高;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4 385头)是优势种,占寄生蜂总数的44.23%.本研究填补了辽宁省潜叶蝇及其天敌寄生蜂的种类及多度调查的空白,为该省份潜叶蝇的防治和天敌寄生蜂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建议加强对辽宁省的豌豆彩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防治,发挥当地优势寄生蜂如豌豆潜蝇姬小蜂对潜叶蝇的生物防控作用.

    潜叶蝇寄生蜂寄主植物入侵种本地种

    不同种植模式对苹果园昆虫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影响

    李星星陈思蓉黄国嫣龚占斌...
    1420-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种植模式对苹果园昆虫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影响.2022年6-12月于昭通苹果主产区的间作大豆Glycine max、间作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自然生草3种种植模式苹果园中,采用植株调查、网捕调查、黄盘诱集、黄板诱集、食诱剂诱集6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3种种植模式苹果园中共调查到昆虫316 850头,隶属于12目82科189种.双翅目昆虫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最多,个体数量占3种果园中调查总个体数量的77%以上,其中优势类群为果蝇科Drosophilidae、蛾蚋科Psychodidae、眼蕈蚊科Sciaridae.3种植模式苹果园中性类群、植食类群、寄生类群的物种组成聚类中,间作大豆果园与间作紫花苜蓿果园均聚为一类;间作紫花苜蓿果园中捕食类群和植食类群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更高,分别为17.8401和12.7612,植食类群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更低,为10.2868,间作大豆果园中捕食类群和寄生类群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7398,较其余果园更低.中性类群的辛普森指数、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捕食类群的辛普森指数、均匀度,寄生类群的香农—维纳指数均为间作大豆果园和间作紫花苜蓿果园高于自然生草果园;间作紫花苜蓿果园较其余果园Ss/Si波动更小,7月和10月Sa/Sp值更高.本研究明确了双翅目为昭通苹果园中的优势类群,间作大豆苹果园和间作紫花苜蓿苹果园物种组成更为相似,较自然生草果园群落多样性更好,其中间作紫花苜蓿苹果园昆虫群落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苹果园害虫的生态防控提供借鉴.

    苹果园种植模式昆虫群落功能团群落多样性群落稳定性

    思茅松林下重楼和白及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何艳艳龙晓明杨虎权孙淦琳...
    1434-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林下重楼Paridis rhizoma和白及Bletilla striata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2022年1月-2022年12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思茅松林下重楼、白及种植基地为调查点,采用目测法、陷阱法、黄蓝板诱捕法、马氏网诱捕及夜晚踏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思茅松林下重楼、白及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思茅松林下重楼田节肢动物有6纲21目92科141属172种4 153头,个体数量上优势类群为双翅目昆虫;林下白及田节肢动物有6纲21目97科152属186种5 538头,个体数量上优势类群为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林下重楼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4.070、0.036、0.791和20.657;林下白及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分别为4.111、0.032、0.787和21.347.此外,林下重楼田主要害虫为螽斯类和叶蝉类,螽斯类6月为暴发期;叶蝉类8月为暴发期;主要天敌为横纹齿猛蚁Odontoponera transversa、斧啮和丽长足虻.林下白及田主要害虫为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和叶蝉类,黄脸油葫芦7月种群数量最高;叶蝉类8月为暴发期;主要天敌为狼蛛Lycosa、褐条斑跳蛛Plexippus paykulli、茧蜂和姬蜂.综上,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思茅松林下重楼、白及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应加强对螽斯、叶蝉和黄脸油葫芦等优势害虫的防控,同时注意对寄生蜂和蜘蛛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可为思茅松林下重楼、白及害虫的综合治理和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节肢动物重楼白及思茅松林下种植群落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