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Ar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成两半的子爵》中的植物想象

    任婕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论争展开.在错综复杂的话语交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没有走向预定的和谐.在此情境下,卡尔维诺以《分成两半的子爵》给出自身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物性和人性是相通的,二者相互塑造又相互转化.通过植物想象,卡尔维诺描述了薄荷、迷迭香是如何"驯化"人类的认知,并参与到麻风病人淫乱形象的塑造过程;葡萄、橄榄是如何被人类"培育",进而成为西方传统中具有道德属性的植物.在上述 4 种植物与人类想象互动的过程中,卡尔维诺看到现代人只有通过想象突破对自然的固有观念,人类与自然才能连接成为崭新的共同体.

    《分成两半的子爵》植物想象生态思想

    浅析《清平乐》"独凭朱栏思深"中"栏"字的出韵现象

    杜金文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韦庄词句"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中的"栏"字,比较词人所写其他几首《清平乐》,发现处于相同位置的字平仄不同."栏"字为平声却放于仄声处,不符合词律.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为此,特从格律、方音、字声原则、词乐和音韵等五个角度进行解析,探究其"栏"字的韵律问题.

    韦庄《清平乐》"栏"出韵

    语气系统视角下《蜀道难》的生态话语分析

    许静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蜀诗人李白的乐府旧题诗《蜀道难》,学界虽已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解读,但鲜少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分析其话语属性.以人际功能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语气系统的全面分析,发现全诗陈述语气使用最多,其次是感叹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点明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陈述语气进一步论证这一事实,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在于劝谏友人早日归家,表达担忧之情.非人类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参与者角色、环境角色的大量使用,体现了《蜀道难》语气系统中生态因子多向性和动态性特征,呈现出浓厚的生态有益性,是生态有益性语气语篇.

    《蜀道难》语气系统生态话语和谐共生

    论刘大夏的散文创作

    曾浩南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大夏是明中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抚平内乱、治理黄河、整顿军队等方面有着显著政绩,50 余年的仕宦经历和执政方法多从其奏疏、散文内容中可见.从政治、结构、艺术三方面对刘大夏的散文创作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作品承载了他治理国家的政治理念,并以清晰的逻辑顺序和严密的论证为特点.刘大夏对语言的精炼运用和形式的设计,使他的散文在明代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

    刘大夏散文政治结构艺术

    高校财经类交叉学科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保险会计学"为例

    王铭利刘家养谢强强王靖涵...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财经类交叉学科课程兼具两个甚至多个学科特点,增加了课程思政建设和提升思政教学效果的难度.为此,首先以"保险会计学"为例阐明了财经类交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新特征.其次,从目标导向、具体内容、实现路径等方面对"保险会计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再次,根据"保险会计学"课程思政实践经验提出推动财经类交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的建议.高校需要高度重视财经类交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学科交叉相融的思政教学氛围,不断优化教师的跨专业教学能力,创新教学形式,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财经类交叉学科保险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开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朱晓娜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封红色文化资源蕴含深厚的文化价值内涵,将开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开展开封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提出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互动式教育、发挥大学生党员干部作用、打造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等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

    开封红色文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程建华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文科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针对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需要面对的道德伦理、知识结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等问题,地方高校可以尝试从"德""法""才""治"等方面厘清法治人才质量标准,并将相关要求与法学教育教学活动对应起来.依托学校优势和特色,安徽建筑大学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等关键环节不断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积累实践经验.

    法治人才质量评价提升探究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高校实训实践课程的启示

    晋军刚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习录》是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集中体现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通过整理他"知行合一"系列的思想与言论,结合其政治、军事生涯的实践与履历,展开对高校实训实践课程或产教融合的有益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将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思想真正落地,帮助学生较快适应新时期、新行业、新业态的岗位要求;指导高校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使企业能够获得优质人力资源,推动自身管理升级,从而为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王阳明"知行合一"高校实践课程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抗逆力提升路径探究

    曲盼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发放《心理弹性量表》调查后发现,其心理抗逆力水平不算高,且抗逆力水平低的学生普遍表现为自信心缺乏、自我认同感较低;情绪调节与控制能力较弱;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职业规划和执行能力不足等.由于个体心理抗逆力受内在保护因素和外在保护因素的双重影响,故而高职院校应实现从"问题视角"到"优势视角"的观念转变,注重内在提升;强化举措,优化朋辈、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以提升大学生的抗逆力水平.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抗逆力心理健康

    论电影《守岛人》中爱国奉献精神的价值引导力和文化凝聚力

    胡芃原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守岛人》是一部再现新时代人民楷模的主旋律电影.主人公王继才夫妇 32 年兢兢业业坚守孤岛,守住的不仅仅是海岛,更是精神信仰.他们将平凡化为非凡,将平凡升华为伟大,活成了大众敬仰的平民英雄.他们的"超越"和"升华"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的自我牺牲.坚守需要强大的内心支撑,支撑他们的精神动力源于崇高的爱国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正面的价值引导力和文化凝聚力,不仅具有当下时代和社会的现实意义,更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感召力.

    电影《守岛人》爱国奉献精神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