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抗感染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

丁龙其

季刊

1672-7878

kgryx@126.com

0512-62766009

215006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通园路368号(大森商务楼209A室)

抗感染药学/Journal Anti-Infection Pharmacy
查看更多>>《抗感染药学》为季刊, 季末 25 日出版, 大 16 开, 80页, 邮发代号: 28-194。单价:9.80/册。国内外公发行。《抗感染药学》是江苏省卫生厅主管、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主办的抗感染药学学术期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7878/CN 32-1726R。《抗感染药学》主要刊登药学与抗感染药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科研设计、生产工艺、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国内外的药学进展和抗感染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办刊宗旨: 创新、存真、求精、服务。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提高为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实践为主。着重报道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本刊特点: 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 重在实用、兼顾提高。1 征稿范围 国内外抗感染药物药学进展、科研成果与理论、中药与天然药物、生化药物、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毒理;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相互作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感染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新药介绍、药学信息。2 栏目设置 综述与论坛 报道抗感染药物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进行总结、评述、并结合作者在本领域的工作发表见解。 实验研究 报道抗感染药物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内容可涉及中、西药的合成、制剂、药理、毒理、临床药物试验、药物敏感性实验, 药物质量分析、鉴定、含量测定及改进方法的探讨等。 研究生论文 报道研究生在读时各类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具有原创性的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药物与临床 报道抗感染类药物应用于各科疾病的药物疗效评价。 合理用药 报道对临床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配伍问题分析; 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分析; 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讨论处方的合理性问题等。 药物不良反应 报道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后出现的个体反应, 探讨分析抗感染药物对各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等。 药物经济学 报道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各科的治疗中, 药物产生疗效时的费用的分析等。 经验交流 报道工作中的新发现, 经验改进等。 药事管理 报道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 药事法规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左西孟旦治疗脓毒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余杏锋
    55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脓毒性休克是指侵入血液循环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激活宿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进一步作用于机体各个器官、系统,造成组织细胞破坏、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以休克为突出表现的危重综合征。左西孟旦作为一种钙离子增敏剂,不仅能提高心肌收缩力且不增加细胞氧耗,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全身血管,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该文主要从脓毒性休克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机制、左西孟旦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及左西孟旦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和潜在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左西孟旦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左西孟旦脓毒性休克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白花蛇舌草鲜品水提液和醇提液的抗炎作用研究

    袁琴李曼张露蓉
    559-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白花蛇舌草鲜品水提液和醇提液体内外抗炎作用的差异,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水或 75%乙醇对白花蛇舌草鲜品进行回流提取,并对提取液进行浓缩和冷冻干燥,得到提取物粉末;将提取物粉末配置相应的生药溶液,观察其对炎症模型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小鼠的抗炎作用,并比较水提液和醇提液在其中的作用差异。结果:白花蛇舌草鲜品水提液和醇提液均可抑制脂多糖致炎的RAW264。7 的活力,并且总体上水提液对致炎的RAW264。7 中白介素-6、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抑制率优于醇提液;此外,白花蛇舌草鲜品水提液和醇提液均能减轻炎症模型小鼠耳肿胀和减少扭体次数,且水提液的整体效果优于醇提液。结论:白花蛇舌草水提液和醇提液的抗炎作用有差异,水提液综合抗炎效果优于醇提液,这可能与其成分差异有关。

    白花蛇舌草水提液醇提液抗炎作用

    1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分析

    卢妍全刘沙
    564-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1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为临床类似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因近 1 个月间断发热而入院,因偶有咳嗽咳痰,故临床初步考虑为肺部感染,遂经验性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完善入院检查后,根据心脏彩超结果,临床考虑存在右心IE;对此,临床药师建议加用万古霉素,以覆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但临床考虑患者发热日渐好转,遂未予采纳;然而,1 周后患者再次发热,且血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考虑患者肾功能情况,临床选用了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2 d后,考虑患者肾功能好转,遂改用万古霉素;很快,患者发热症状明显改善;此外,考虑近期患者尿真菌培养反复检出近平滑假丝酵母,临床加用了氟康唑治疗,10 d后尿真菌培养转阴。结论:对于复杂感染患者,临床药师应充分考虑患者病情,以协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从而制定更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进而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感染性心内膜炎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药学监护

    1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合并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

    林辉国王昌盛
    569-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1例神经型布鲁氏菌病合并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autoimmune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astrocytopathy,GFAP-A)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过程,为此类复杂、少见疾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该患者因"头晕、双下肢乏力 4d"来院就诊,入院后临床根据患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结核性脑膜脑炎,而GFAP抗体检查提示患者还合并GFAP-A;在接受抗结核治疗 10d后,患者的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均好转,遂准予出院;但出院第 2 天患者再次出现头痛、发热症状,追问病史发现患者长期从事羊肉加工工作,随即进行血清和脑脊液布鲁氏菌抗体检查,结果均为阳性,遂确诊出布鲁氏菌脑脊髓膜炎,临床药师会诊后建议予多西环素+利福平+头孢曲松治疗;11 d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临床药师建议出院治疗方案调整为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4 个多月后,患者脑部影像较前明显好转,脑脊液布鲁氏菌抗体检查结果呈阴性,头痛、肢体无力亦缓解,但血清布鲁氏菌抗体检查结果仍呈阳性。结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属于较为复杂和严重的疾病,治疗上应足量、足疗程,临床药师的介入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出更优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还可以在药学监护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用药安全,以保障患者用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神经型布鲁氏菌病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

    欢迎投稿与订阅2024年《抗感染药学》

    《抗感染药学》编辑部
    573页

    1例利奈唑胺替换万古霉素致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热病例的诊疗分析

    高林范磊逄积敏刘鸿志...
    574-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1例利奈唑胺替换万古霉素致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病例的诊疗过程,为临床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外伤致右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 9d"而入院治疗,膝关节镜检查显示存在化脓性关节炎,随即经验性予以万古霉素治疗,后续关节引流液果然培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治疗 10d后,血液和关节引流液培养均呈阴性,但患者仍时有发热,且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进行性下降,低至 1。29×109/L;感染科专家会诊认为,此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可能是由万古霉素所致,并建议可改用利奈唑胺;改用利奈唑胺的 1 周内,中性粒细胞计数仍持续下降,甚至已低于 0。1×109/L,遂立即停用利奈唑胺,并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 d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回升,13 d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且未再下降。结论:非化疗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可以引发粒细胞缺乏,临床应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警惕无其他明显诱因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为患者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粒细胞缺乏发热药物不良反应

    基于OpenFDA的拉考沙胺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分析

    周甜甜张颖王录
    57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公开项目(OpenFDA)数据库,挖掘拉考沙胺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拉考沙胺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拉考沙胺(lacosamide)"作为检索词,在OpenFDA数据库中检索 2004 年 1 月 1 日—2023 年 2 月 1 日拉考沙胺相关ADRs的所有信息,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在OpenFDA数据库中共检索到拉考沙胺相关ADRs 10 510 例,其中2018 年起上报数量明显增多;10 510 例拉考沙胺相关ADRs中,绝大多数ADRs的严重程度为"严重"(9 170 例,占 87。25%),"一般"的仅 1 340 例(占 12。75%);拉考沙胺相关ADRs主要表现为各类神经系统症状,其次为全身性或给药部位的不适或异常和精神类症状;在 10 510 例拉考沙胺相关ADRs中,有 1 011 例的最终结局是死亡,有76 例则留有后遗症。结论:拉考沙胺相关ADRs大多表现较为严重,甚至有不少致死的情况,因此临床在使用拉考沙胺进行治疗时应加强用药监护,以避免或减少严重不良结局的发生。

    拉考沙胺OpenFDA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特点

    某院2021-2022年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分析

    金薇骆丽萍吴妙莲
    582-586,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院 2021-2022 年抗菌药物相关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1-2022 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 116 例抗菌药物相关ADRs报告作为研究资料,采集ADRs的报告类型、累及器官(或系统)、处置结局,所涉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所涉药物的品种、用药途径和用药原因等信息,分析抗菌药物相关ADRs的临床特点。结果:116 例ADRs所涉的患者中,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64 例vs 52 例),年龄上以 18~<75 岁占比为主(90 例,占 77。59%);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因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44 例,占 37。93%),其次为尿路感染(18 例,占 15。52%)和术后感染(13 例,占 11。21%);所涉抗菌药物的种类主要为喹诺酮类(36 例,占 31。03%)、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27 例,占 23。28%)和头孢菌素类(20 例,占 17。27%),而涉及的品种主要有左氧氟沙星(30 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19 例)和头孢曲松(12 例);所涉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99 例,占 85。34%),而ADRs主要发生在给药后的 60 min内(81 例,占 69。82%);抗菌药物相关ADRs主要累及患者的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主要的临床表现则为瘙痒、皮疹和皮肤发红;116 例ADRs中,报告类型主要为"一般"(94 例,占 81。03%),而"严重"的有 16 例(占 13。79%),"新的一般"的有 6 例(占 5。17%);100 例严重程度为"一般"的ADRs患者,在停用可疑药物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或痊愈;16 例严重程度为"严重"的ADRs患者中,在处置后,有 15 例均得到好转,余 1 例结局不详。结论:医院抗菌药物相关ADRs在患者年龄、所涉药物种类、累及器官方面有其一定的规律,临床应加强对风险患者的护理和观察,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征合理用药

    集采与原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

    李敏张曼曼
    587-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成本效果分析法,比较和评价集采与原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22 年 1 月—12 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91 例使用了集采或原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1∶1 最近邻匹配法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比较集采与原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结果:经倾向评分匹配,最终纳入的有效病例有 110 例,其中集采组和原研组各 55 例;集采组和原研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69。09%和 70。91%,其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58。18%和 60。00%,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5。45%和3。64%,3 项指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经济学分析显示,集采组和原研组患者的人均治疗费用分别为 67 804。11 元和 75 193。52 元,而其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则分别为 981。39 和1 060。56,得到原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为 4 060。11;敏感性分析显示,当成本下调10%时,每使 1 例患者临床获益,原研组需要的增量成本为 3 654。10 元;当而效果下调 10%时,每使 1 例患者临床获益,原研组需要的增量成本为 4 505。74元。结论:集采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原研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治疗细菌性感染患者时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集采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经济性上明显更具优势。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集采原研成本效果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灯盏细辛对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

    王晟耿力屈明超
    592-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灯盏细辛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检索灯盏细辛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在GeneCards、TTD和OMIM数据库检索高血压的相关蛋白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获取靶点的基因名称;绘制韦恩图(Venn-diagram),得到交集靶点,随后利用Cytoscape 3。10。0 版软件构建"灯盏细辛-成分-高血压-靶点"网络图获取主要的化合物成分,然后通过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获取灯盏细辛治疗高血压的主要靶点;再利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对主要化合物和主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计算结合能。结果:经筛选,得到灯盏细辛作用靶点 207 个、高血压相关靶点 1 585 个和交集靶点 113 个;其中,Degree值前 5 位的成分依次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刺芒柄花素、黄芩素,而Degree值前5 位的交集靶点依次为蛋白转录因子激活蛋白 1(JUN)、抑癌基因p53(TP53)、热休克蛋白HSP90-α(HSP90AA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1(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活性氧信号通路、PI3K-Akt、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是灯盏细辛治疗高血压的主要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前 5 位成分和前 5 位交集靶点的结合能均小于-5 kJ/mol,表明主要成分和主要靶点的结合较好。结论:灯盏细辛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较好地与高血压的治疗靶点相结合,因而具有可开发成为治疗高血压药物的潜在可能。

    灯盏细辛高血压药理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