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考古与文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考古与文物
考古与文物

王炜林

双月刊

1000-7830

kgyww2000@163.com

029-62520230

710054

西安市乐游路3号

考古与文物/Journal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立足陕西,面向国内外学术界同行的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和流变;研究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展现和积累物质文明的重要资料;丰富和扩大人们对自己过去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理解。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开展学术讨论,活跃学术思想,交流研究成果,报道考古与文物工作的最新成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墓地2022~2023年发掘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皇城台墓地位于石峁城址皇城台台顶西侧的缓坡上.至2023年底,共发现墓葬49座,以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为主,可分为木棺、石棺和无棺墓三种,其中木棺墓数量最多,葬仪复杂,等级差异明显.皇城台墓地为目前所见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其发现与发掘为探讨河套地区龙山时代末期社会形态及石峁社会的文明化程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石峁遗址皇城台墓地石峁文化高等级墓葬

    山东邹城两孟南西周遗址发掘简报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1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邹城市两孟南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主体年代是西周早中期,发现房址、墓葬、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遗物丰富,包括陶、石、骨角器,以及铜硫渣、残铜块、废弃炉壁等冶铸相关遗物.两孟南遗址发掘为鲁中南地区周代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邹城市两孟南遗址西周时期冶铸遗存

    陕西西安北周步六孤逞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
    3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发掘一座北周时期墓葬,墓主为北周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中都元公步六孤逞.墓葬保存较好,出土文物丰富,尤其是出土了由北周著名文学家庾信撰写的墓志,为研究西安地区北周墓葬与步六孤逞家族世系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西安北周步六孤逞墓志庾信

    陕西咸阳唐麹嗣良夫妇合葬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4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周陵镇李家村发掘了高昌王族后裔唐麹嗣良夫妇合葬墓.该墓结构保存完整,地表存有围沟、封土,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带五个天井的单室砖室墓.墓葬内壁画保存完整,有牛车出行图、无花果树图等,出土了陶俑、瓷器、铜器、铁器及墓志等珍贵文物.该墓的发掘为研究麹氏高昌灭国后其王族后裔在长安的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

    咸阳唐代高昌麹氏

    关于石峁遗址皇城台墓地的几个问题

    韩倩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石峁遗址皇城台墓地进行了发掘,该墓地是石峁统治者于宫城腹地专设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为迄今所见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主体年代为石峁文化中期.文章以皇城台墓地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其他石峁文化墓葬资料分析研究认为:以棺入殓、棺外殉葬、壁龛内随葬陶礼器是石峁文化高等级墓葬的主要特征,其葬仪高度相似意味着制度化的葬制已经存在,且最迟形成于石峁文化中期,并在之后一定时间内维持着较为稳定的葬仪传统.

    石峁遗址皇城台墓地高等级墓葬葬仪

    周原地区商周时期聚落形态初探

    郭士嘉种建荣雷兴山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原地区商周时期聚落形态,是研究区域政治地理结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重要基础.文章以最新的系统调查与发掘成果为基础,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参考地形地貌和出土青铜器等因素,由点变面,将周原地区商周时期的聚落形态变迁分为先周早中期、先周晚期和西周时期三个阶段.先周晚期以前,几支考古学文化聚落各自成区,形态有别;先周晚期碾子坡文化"一家独大",分布范围大增,"两横八纵带"已成雏形;西周时期,聚落数量激增,聚落形态为"两横八纵带".西周时期周原聚落规模独大,其他聚落可分为三个等级,各纵带内聚落形态为"一大带多小,大者居上游","湋河横带"内聚落缺乏第一等级,"湋河横带"内第一等级聚落集聚成东西两区.

    周原地区商周时期聚落结构区域聚落形态

    新朝时期西北边郡铸钱生产的管理与意义

    黄娟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朝时期西北边郡地区发现了数处官营铸钱遗址,主要位于边郡郡治或重要属县内.文章从这些铸钱遗址的地理与行政区划、与周边古铜矿的关系等方面入手,研究认为遗址距离古铜矿产地较远,不属于即山铸钱;遗址所在边郡或边城在军事和交通地理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特点,在此情况下,边郡铸钱生产可以为区域内以军事群体为主的货币需求提供一定的帮助.

    铸钱管理铸钱意义西北边郡新朝时期

    东汉帝陵封土考

    索德浩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汉帝陵一改秦、西汉传统,使用圆形封土.相对于西汉帝陵封土以高度为最重要的等级特征,东汉帝陵封土更注重面积.西汉晚期圆形封土在中原地区逐渐流行,而东汉帝陵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形势,并将其发扬广大,其形制很可能直接来源于长沙国、南阳墓葬封土传统.封土是墓葬地上最为显著的设施,标示性强,采用圆形封土不仅能赢得南阳豪族的亲近、认同,还能标明长沙国、舂陵刘氏一系的家族传统,树立东汉皇室的正统观念.当然最直接原因还是与刘秀为人节俭、力主薄葬有关.

    东汉帝陵封土圆形来源

    北周步六孤逞墓志相关问题考

    梁雨昕李宗俊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现的北周步六孤逞墓志,志盖背亦有刻文.与传世的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对勘,可补传抄之误.该墓志的出土,对于探明志主家族世系与其仕宦经历、家族婚姻以及西魏、北周之际的众多相关史事大有裨益.该家族联姻对象以胡族权贵为主,以中原世家自居,又以西魏、北周赐姓为荣,反映出该家族在胡汉融合的大背景下为迎合政治而被迫选择与取舍的矛盾与尴尬,以及因之而表现出的投机性.

    步六孤逞墓志北朝陆氏胡汉融合

    辽代墓葬地上设施的考古学观察

    吴敬穆红鹤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考古发现,已确认的辽代墓葬地上设施有茔园、祭台(坛)、享堂类建筑、石墓幢和石像生五类,契丹人和汉人墓葬中都有使用.这些墓上设施的建造方式、使用年代和使用人群都有着一定的特点,与契丹民俗、宗族观念以及佛教信仰等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

    辽代墓上设施类型特点社会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