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

祁书彦

半月刊

1674-6708

cpcst@126.com

010-64465953,64465945,57477851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科技传播/Journal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7月中旬创刊。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是值得信赖的优秀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文章在各单位均可用作调职、职称评定、升学、就业、以及奖学金评定的主要依据。本刊的发行对象主要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以及各大专院校的师生等。 《科技传播》以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刊宗旨。坚持科技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发展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原则。把科技传播与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紧密结合,使科技传播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科技传播》坚持研究性、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注重文章的科学性和学术价值。从科技传播政策、科技传播实践、科技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等多个层面关注科技转播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级技术传播平台建设的实践和思考——以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为例

    左爽杜新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建设实践,通过详细分析技术传播的概念、发展及存在问题,形成了一整套以标准众研、技术众传、场景众创、资金众筹、创意众包、服务外包为核心的"四众两包"支撑国家级技术传播平台建设的工作体系,提出了以标准化实现"国"字定位、以数据化驱动价值挖掘、以融合化扩大传播效力、以数字化拓展应用场景、以品牌化凝聚发展互信的促进国家级技术传播平台建设发展的"五化"建议.

    技术传播实践创新科技传播

    跨媒介互文性机制下红岩文化数字化传播新范式

    姚甜馨黄勇军
    5-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中国""数字重庆"推动下,红岩文化在跨媒介互文性机制中实现数字化传播:利用不同媒介特性,"数字延展"与"数字互补"拓展叙事体系与受众参与渠道,推动红岩文化广泛传播;技术赋能下的"数字转换"重塑红岩文化时空,以新形态满足现代审美.红岩文化通过数字化传播,不仅被重新诠释吸引受众,更为红岩文化数字化传播开拓新范式.

    跨媒介红岩文化数字化传播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受众社交媒体隐私悖论影响因素情况研究

    张瀛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环境中,消费者群体对自身隐私保护的态度和行为前后体现出了不一致的迹象,即一方面担心自己的隐私被平台利用或泄露,另一方面仍然将自己的隐私披露在平台上.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上用户普遍存在隐私悖论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主要受到来自用户基于平台信任和自我效能的影响,在风险和感知收益的权衡博弈中,自我感知收益的影响明显高于感知风险.

    信息悖论隐私披露社交媒体

    殊途而同归:影游融合视域下电子游戏的电影化叙事——以《荒野大镖客:救赎2》为例

    黄馨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游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但电子游戏媒介的交互性叙事与传统电影媒介叙事作为两种不同叙事形态,其融合仍亟待突破.《荒野大镖客:救赎2》立足宏大叙事的整体基调,挪用西部片元叙事中的视觉符码和"镖客"原型,依托交互、开放的叙事系统,呈现出叙事目的与游戏机制的互反与共构,最终呈现出叙事与互动殊途同归的结果,揭示了电子游戏在叙事上实现影游融合的可行性.

    影游融合互动叙事电影游戏类型片电影化叙事

    网络公众话语中的"气候变化怀疑论"审视——基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视角

    高芳芳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视角,采用话语分析,考察对气候变化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网络公众话语,发现虽然此类话语在过去十年中逐年减少,但仍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在网络社区中,人们通过聚焦并放大科学意义上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在全球化视野下针对气候变化进行阴谋论推断的方式建构"气候变化怀疑论".此种话语建构与气候变化本身自带的科学争议和公众的科学素养缺失有关,也与社会转型期的信任危机及逆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特征有关.

    全球化逆全球化气候变化怀疑论网络公众话语

    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对专利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中介视角的角色定位

    张英王阳张鼐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6年以后部分出台或修订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的双一流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从创新中介视角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多元回归分析,对高校不同类型的技术转移机构对专利转移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的技术转移机构作为一种中介组织,无论其类型如何,对于提高大学的专利申请绩效至关重要;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体系对其采用何种类型的技术转移机构,以及产学研合作和专利成果转化有着正向影响.

    技术转移创新中介产学研合作专利绩效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育人策略与模式实践探索

    黄佩婵覃秋明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贵港市港北高中黄大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以"爱国+科普"为主题,基于培育黄大年式青少年的理念,将科学家精神与研学实践教育融合,对育人模式进行创新,育人效果显著.育人目标上,以科学家精神确定青少年成长的12个目标;育人体系上,构建了基于黄大年科学家精神的基地文化、课程体系和"1+N"教学模式;育人平台上,建立了研学、话剧和基地三个平台;育人方法上,采用了"听说读写做评"六联动的形式;育人机制上,开发了"学做评"一体化的综合评价系统.以上形成基于黄大年科学家精神的"一核三化六联动"实践育人模式.

    科学家精神研学基地黄大年式青少年

    文化治理视域下乡村图书馆的情感治理实践——基于家玥图书馆的考察

    赵偲宏宋艳丽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湖北恩施的家玥乡村图书馆为对象,剖析了情感治理实践中的情感唤醒、情感共鸣和情感延伸.文章总结了乡村图书馆如何通过关系重构、身份认同和互动交往,发挥公共文化空间的独特作用,建立信任感、强化团结感和涵养公共精神,旨在推动乡村社会的公共性交往,为提升乡村文化治理效能提供更优路径.

    公共文化空间情感治理乡村图书馆

    中学生的自我科学角色认知研究

    武慧贤潘苑茹
    35-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如何看待科学学习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持续关注的重点议题.文章选取上海一所民办中学,随机抽取96名七年级学生,使用问卷调查、访谈进行分析编码,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科学角色的认知以实验的"操作员"、书籍的"爱好者"、老师的"忠实粉丝"、作业的"永久陪伴者"为主.

    自我科学画像中学生角色认知

    构建学术期刊数字化单篇出版模式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

    康军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数字化单篇出版模式可有效提高学术期刊的出版效率和数字化水平,是推动我国学术出版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要主动作为,从思想认知上尽快摆脱纸质期刊为中心、为最终权威的认知藩篱,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行政主管部门要顺应学术出版发展趋势,制定学术期刊数字化单篇出版相关技术标准,优化期刊管理模式,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单篇出版模式尽快落地发展.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应将出版能力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推动编校分离,严控稿件质量,优化编校流程,充分挖掘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升出版能力,构建与数字化单篇出版模式相适应的编辑团队和工作流程.

    学术期刊出版时滞数字化单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