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教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教导刊
科教导刊

谷力

旬刊

1674-6813

kjdkzzs@yahoo.com.cn

027-87826797

430070

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北路76号书香门第大厦1205室

科教导刊/Journal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技术大学高等数学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刘骥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针对职业技术大学高等数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双师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揭示了他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强调了"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及其对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职业技术大学高等数学"双师型"教师建设与培养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困境与转变

    周悦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加速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在为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教师角色带来困境,如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受挑战、师生情感联系被弱化等。为解决教师角色困境,应促进教师角色向课程知识的建构者、高阶思维的培养者、情感心灵的沟通者和思想道德的引领者转变。据此,文章从教师主观层面提出实现角色转变的策略:更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关注自身情感素质、培养优良教师德性。

    人工智能教师角色教师困境

    功绩社会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来源及其消解策略探析

    陈志聪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功绩社会解除了规训社会的否定性限制和禁令,肯定积极成为社会的主要基调,但其"过度肯定"也导致了倦怠的产生。当前社会,高校青年教师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期待和职业美誉,结合"预聘长聘"等管理模式,教师在积极舆论和严格指标的叠加影响下仅能选择以"自我剥削"式的工作来回应社会、学校和自我的要求,因此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文章认为,在功绩社会中,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来源于"确定""目的"和"联系"的缺失,提出可以通过重建程序规范、连接工作联系和锻炼沉思能力等措施来有效应对。

    功绩社会职业倦怠高校青年教师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整体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黄志成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起着引领示范作用。文章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界定,将教师教学水平归纳为五个阶段,并分析了教学能力比赛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三段四级五磨"教学能力比赛推进路径、组建专业化专家队伍、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制订比赛成果转化机制、完善长效激励制度、激发教师内生驱动力等策略,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整体水平。

    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比赛激励机制

    萨提亚模式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能力提升研究

    张钰婷王婷钰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环节,是做好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当前,辅导员谈心谈话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主动性不够、技巧不精、效果不佳等。文章引入萨提亚理论与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自尊、改善沟通、关注自我价值,从以生为本、提升技巧、挖掘潜能三个方面提升辅导员谈心谈话效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萨提亚模式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提升策略

    基于"爱美融合"的高职院校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侯丽华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肩负培养高素质艺术设计类技术技能人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双重使命。"爱美融合"是将教育的灵魂和艺术的追求融为一体,其中"爱"是教育的灵魂,"美"是艺术的追求。文章提出将爱与美的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制度管理等方面,构建思政协同育人格局,服务于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爱美融合四位一体思政协同育人

    短视频视角下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赵杰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作为互联网和自媒体蓬勃发展下新的信息载体和交往媒介,深刻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认知模式、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培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此背景下,要充分认识短视频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的作用,树立全新的理念,从短视频平台和高校等层面探索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水平的培养策略,通过有效的措施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进行教育、引导和培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短视频道德价值观大学生

    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谭燕李雪莲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时代环境下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由于信息本身具有利弊双重特征,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需要人们仔细斟酌判断。如何借助微时代信息传播的优势开展思政教育,以及如何有效避免其负面影响,是高校当前面临的挑战。文章通过深入剖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思政教育的影响,从教学平台、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和学生需求等方面着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和调整教育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引导学生在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中成长和发展。

    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

    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黄琳婷秦丽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好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文章在梳理新时代高校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发现两者有着契合的价值目标、相通的培养内容、互补的教育方法,两者的有效融合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意义。对此,文章提出可通过打造育人体系、丰富育人资源、拓展育人载体等途径,提升高校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育人成效。

    新时代红色教育劳动教育融合育人

    基于OBE理念的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

    魏薇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开放教育体系的渐进发展,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的融入已成趋势,对于提高教学效能和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意义。本研究致力于探讨在OBE框架指导下,针对开放教育课程所实施的教育改革,选取"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为研究案例。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课程分析、实时观察及学生意见收集等多元化研究途径,全方位构建课程改革策略,并对OBE理念在促进教学品质提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方面的实际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

    成果导向教育开放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传感器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