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风
科技风

张媛媛

半月刊

1671-7341

kejifeng@gmail.com

0311-85387007

050011

河北石家庄裕华东路103号

科技风/Journal Technology Win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把脉科技创新、引领发展风尚”为办刊宗旨,上半月刊定位以科研实践和企业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综合版,下半月刊定位为以科学探索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理论版。读者对象为第一线科技、教育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4G网络的电单车远程监控系统

    姚锦祥许铀肖日光林毅豪...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单车是当前国内外短途便捷交通的主要工具。由于电单车多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其能源部件,而电池多是梯次利用的二级产品,存在安全系数低、应急防护手段少、火灾事故偶尔发生等问题。因此通过开发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电单车电池进行实时监控,即确保电池在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也能有效地引导电池组应用,是电单车城市安全治理的有效方式。本方案旨在设计一款电单车电池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包括 4G模块、云端服务器和远程控制显示平台及可通信电池管理系统,可实现在充电过程中对电单车电池单体电压、充放电电流和电池SOC、寿命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状态显示,并对电池故障及相关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控制,从而保障电单车在充电过程的使用安全及实现对电池系统的性能预测。

    电单车远程监控系统4G模块云端服务器

    太阳能发电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韩宇吴俊杰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能发电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之一,培养光伏—光热发电复合型人才符合我国太阳能发电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太阳能发电人才培养现状,指出了现有太阳能发电人才培养模式中,单一聚焦光伏发电的问题,结合行业发展与学生竞争力等方面,探索了培养光伏—光热发电复合型人才的优势,结合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提出了合理提升光热发电教学内容的具体方法,对太阳能发电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

    太阳能发电复合型人才培养优化措施

    智慧校园停车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臻炀杨思怡缪华健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校园内停车困难、车辆乱停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智慧校园停车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智慧地锁、NB-IoT、地磁感应、摄像头违停检测、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时更新车位状态并提供车位导航与反向寻车等功能。此外,针对新能源充电柱,系统采用智能地锁并通过小程序实现远程控制,实时监控充电桩的使用情况。本项目不仅改造了普通地锁及地磁,并嵌入物联网NB-IoT模组,将单个车位的硬件设备直接连接基站并对接物联网云平台,利用云端服务器进行身份信息统一管理,保障用户隐私安全。该系统将构建一个智能、高效、绿色的校园交通生态圈,为校园停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地磁感应NB-IoTYOLOv52.4G微波M5311模块

    材料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多角度不断递进的培养模式探索

    赵振新王永祯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未来高技术的竞争和挑战,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工作成为本科高校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如何培养新材料方向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搭建、辅助体系构建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等方面构建了实验技能培养体系,探讨了本科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有利于促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新材料领域的发展。

    新材料创新型人才实验技能培养高等教育

    三全育人视域下自动化专业电子实践类课程群构建与教学改革探索

    韩竺秦龙迎春刘文秀曾祥锋...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本文围绕自动化专业电子实践课程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两环节、三平台、四层次、五维度"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探索课堂内外双闭环模式的实施路径和方法。该模式在韶关学院自动化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思路。

    课程群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钱有程尹雪妍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新形势下该课程所面临的挑战,本文提出基于融合机器学习模型的"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新模式。通过设计新的课程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和强化项目实践等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器学习与数据结构的理论与应用。该模式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新工科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机器学习

    "工程制图"课程与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林艳艳郝飞沈冬华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学的机械类、电力类、材料类等专业中,"工程制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课程。首先,它作为工程设计的启蒙课,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其次,"工程制图"不仅包含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强调实践性。因此,"工程制图"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绘图技能和工程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程制图"课程将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在培养准确性和标准意识、培养空间思维和设计能力、培养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及专业素养等工程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工程制图工程能力大学生

    以实践为导向的互助式"编译原理"教学

    宋爽刘小刚
    22-2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析传统"编译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互助式教学方式。通过重构教学内容,确定具有实际编程意义的探究项目,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精神,提升其对编译原理概念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完善的考核机制来确保教学效果。研究表明,该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帮助,促进了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显著改善了"编译原理"的教学效果。

    编译原理实践导向教学模式合作学习课程改革

    面向应用型大学"过程控制系统"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孙丰勇邵子宴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程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广泛内容,涉及化工、电力、石油等多个行业的过程控制技术。面对工业产业升级和先进过程控制技术的引入,本课程的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基于无锡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过程控制系统"课程在应用型大学中的教学改革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课程在自动化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面临的挑战,随后重点分析了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及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旨在现代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体系下提升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和创新素养,推动应用型大学的教学质量提升。

    过程控制系统自动化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环境影响评价"省一流线下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徐颂江学顶宋宪强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环境类本科专业的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文章主要探讨国家"双万计划"实施以来,针对该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照省一流线下本科课程的建设标准,在建设路径和方法上开展了探索与实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和课程特色与创新等方面介绍该课程建设情况及成效,为环境类其他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省一流课程环境影响评价实践